我一直想找個機會再次拜訪彰化大城。十三年前騎機車環島時,曾把大城列為其中一站,但是當時時間有限,對大城的認識有限,只能由北往南邊騎邊看。今天利用連假的第一天,終於安排了一趟彰化大城的輕旅行,時間從早上到下午,應該可以深入更多地方。
圖:早上九點從台17線南下進入大城鄉後,左轉彰158-1鄉道,看到美豐國小有色彩繽紛的外觀,接下來,我即將進入豐美社區。
圖:稻田由數不盡的綠色線條交織組成,永遠是大地最美麗的構圖之一。
圖:突然發現路旁有一棟低矮的民房,屋外有一根1公尺以上的仙人掌,農村的有趣,常常在意想不到中出現。
圖:正式進入豐美社區,看不到高樓大廈,人不多,車不多,這是一個小而美的社區。
圖:甚至於連一塊商店招牌都沒看到。在豐美社區中心的對街,有一間白色的矮房,門外的地下放置一塊克難的招牌,用噴漆寫上大大的「炸粿」兩個字,乍看之下,彷彿是被人棄置的木板。
圖:走進去就對了!這是一間小雜貨店,兼賣各式炸粿,當地人稱之五分寮炸粿。簡單的點了炸肉嗲、自製米粿和手工豆漿,35+15+10元,用料天然實在,炸的酥酥脆脆。在鄉村的早餐,這樣吃很實在。
圖:用過早餐後,在社區隨意亂晃。聖德宮或許是美豐社區的主要信仰中心,主祀天上聖母。聖德宮沒有宏偉的廟身,但是歷史已逾百年。
圖:聖德宮的圖雕古樸,有一種莊嚴神聖之意。
圖:一旁是一片清香的稻田,田邊矮牆繪上彩繪,紀錄了豐美社區農忙時的活力景象。
圖:社區的許多地方也有彩繪,不過已經褪色,看的出來這裡曾是新奇爭艷的彩繪村。
圖:多數的民房都有人居住,人去樓空的古宅就產生了荒蕪的模樣。
圖:偉士牌機車傾倒路旁,機車的主人已不知去向。
圖:豐美福德宮於六年多前落成,廟身顯得新穎。
圖:福德宮旁的空地設置了一座涼亭及簡易的休憩設置,這裡被規劃成豐美村小型公園。
圖:公園的外園就是方方塊塊的稻田,園內園外皆顯逍遙。
圖:在社區裡面慢遊,沒有目的,就等於沒有壓力。
圖:社區的外圍有一間陶園工作坊,兼具陶藝的製作與教學。
圖:離開豐美社區後,往南行,三不五時就能看到養鴨池,一群又一群的白鴨悠遊池上。
圖:在靠近海堤的地方,發現一條排水溝,裡面有好多躲躲藏藏的泥鰍。
圖:從大城南段海堤而上,好奇著海堤的另一邊是個怎麼樣的景象。
圖:大城鄉靠海,但是為了防範海水溢漲,不得不以海堤阻隔了大海與陸地。
圖:時值退潮,大海在遠遠的地方,只能看到一片泥沙地,我很確定,這裡沒有藻礁。
圖:人踏不上去的地方,螃蟹等各種小動物就佔領了這整片海岸。
圖:前方有一條S型的木棧道,深入海中,另成一番流線之美。
圖:這退潮後的泥濘有多鬆軟?看白鷺鷥的細腳插的有多深就知道。
圖:離開海隄,穿過西港社區,聽說這裡是台語歌手陳雷的故鄉。
圖:沒在社區停留,倒是跑進了西港國小,因為看到了幾隻可愛的動物雕像,包括那隻被我戲稱有30%馬來獏血統的老虎。
圖:這…,這獅子有30%人魚的血統?
圖:一路向南,到達了最南邊的台西社區,社區入口寫著「我愛彰化 不要石化」。台西社區與雲林麥寮隔著濁水溪相望,每當吹北風時,六輕的氣味飄過濁水溪,這個社區往往首當其衝。
圖:台西社區也是一個小型的農村社區,顯榮宮為當地的信仰中心,主祀五府千歲。在顯榮宮的外圍有Q版的土地公、三太子等神明彩繪,頗具趣味。
圖:社區活動中心的牆上則有滿滿當地風情的寫實彩繪。
圖:或許是因為社區太過寧靜,沒看到幾位居民,卻聽到居民聊天的聲音,從不知什麼地點傳過來。在這裡,偷聊八卦是很容易被左右鄰居偷聽到的。
圖:台西社區保留了許多三合院老房屋,僅管加蓋的部份有如拼湊而成,但是不損成本的格局。
圖:台西社區地有部份彩繪,完全貼近社區的真實風貌。
圖:彩繪是平面的圖,老房屋是立體的畫,平面是立體的縮影,立體是平面的顯影。
圖:看不到居民,卻發現眼睛沒有很大的貓咪。
圖:三合院老房屋與蒼鬰的樹木。
圖:在下海墘排水溝的一旁,特別規畫了台西村影像館,由舊有的三合屋建闢而成。
圖:昔日的井水化身為許願池,農村的生活雖然簡樸單純,但是住在這裡的居民,也應該擁有許願的權利。
圖:影像館的意義在記錄台西村的變化,一個個有關村子的記憶,都濃縮在這個空間。
圖:鄉村風格的休憩空間,總讓人想拋掉一切,腦裡只留下「休息」兩個字。
圖:在影像裡陳列了許多照片,平常沒有開放,依然能悄悄推開窗戶,體會照片流露出的美麗與哀愁。
圖:昔日豬圈已整理成乾淨的空間,唯一一張陳列於館外的照片就在這裡,照片的意境是自由?是哀淒?是寫意?是逃避?答案在每個觀看者的心中。
圖:離開台西社區,沿著濁水溪旁的小路向東行,這一次,我也來到了興山公園,公園沒有太大的變化,一樣的清幽。
圖:十三年前看到這隻猩猩擣麻糬,現在依然存在,不過顏色由黃棕色變成亮麗黑。
圖:就是牠!有30%馬來獏血統的老虎。我必須承認,再訪興山公園,是為了看猩猩和老虎還在不在。
圖:興山公園兩側是濁水溪河堤,應該很適合傍晚時的散步。
圖:從143縣道北上,可以到達大城鄉的主要街區。在進入市區前,會先經過浮丘山古嚴禪寺。禪寺裡停了很多汽車,從側門一看,信徒並不少,好多人在吃素齋。
圖:大城的商家主要集中在中平路和西平路兩條短短的馬路上,接近中午時分,西平路上的攤販已收的差不多。
圖:兩旁的房屋以透天短房為主,這間房屋是少數擁有圖騰立面的房屋。
圖:靠近北平路的地方,則保留了一棟典雅的古厝,前方庭園經過簡單整理,但是古厝並不開放。
圖:吃東西選擇並不多,在西平路上看至一間羹我來,由一對年輕夫妻經營,店面相當清潔。
圖:午餐是肉燥粄條和虱目魚皮羹,35+45元。粄條很Q彈,肉燥很香嫩,羹湯則帶有南部風格,非常特別。
圖:接著特別走到了南平路,因為路旁有一排矮房,還滿獨特。
圖:若非路上的「聖益餅店」招牌,還真不容易發現這間三層樓的透天厝是一間麵包店。
圖:買了草莓麵包和土鳳梨酥,一共80元。這麵包看似平常,吃起來卻特別鬆軟,一個普通的麵包能做的這麼好吃,不簡單。另外鳳梨酥也比一般吃到的還要酥,也很利害。
圖:在大城郵局後方,有一座大城運動公園,在這裡不一定要活動筋骨,也可以找個地方休息。
圖:在市區休息了一個多小時,重新啟程。大城農會的各個部門散佈於市區邊陲,可惜!就是沒有附設超市或販賣部。
圖:從南平路向東行,在下山排水溝旁的小路右轉,在這裡看到了非常大的廠區,路過的人以為這是一家名為碁富食品的工廠,知情的人都知道這個地方又被稱為麥當勞城,麥當勞的諸多產品都從這間工廠製造。
圖:工廠後側的稻田或許是最芳香的一片稻田,空氣中隱隱飄著麥克雞塊的香味。
圖:稻田的另一邊有一間小農莊。
圖:從彰166鄉道東行,一路上只有農田,以及農田上的房屋,怎麼看都像舒服的渡假小天地。
圖:在經過潭墘國小時,就表示已經進入潭墘社區。
圖:潭墘國小是一間校園迷你的小學,教室的一側繪上華麗的彩繪,並註明「歡迎打卡」。
圖:司令台上有火箭造型的旗墩,現在已經很少見。
圖:為什麼我會走進校園呢?有一半的原因是為了牠,有30%馬來獏血統的老虎^^
圖:小小校園,卻在許多角落出現有趣的小巧思。
圖:從靜思亭旁邊的樹木看來,這間學校已有一定的歷史。
圖:有別於一般的彩繪村,潭漧社區直接在馬路上設置了磨石子半浮雕牆,質感似乎又升了一級。
圖:透天民房上寫著「彭城」兩個字,好像這是一座堅強的城池。
圖:房屋前的空間整理的很漂亮。來到鄉村地區,偶有困擾,有些看似沒有大門的開放空間,其實是私人庭院,能不能進去?總要再三考慮。
圖:椅腳非常高的高腳椅,能坐在上面拍照的女生,才稱的上是腳非常非常長的網美。
圖:沿著小路走,一邊欣賞優質的浮雕牆。
圖:潭墘社區的特產之一是小麥,每年三月才是造訪的最佳時間。往北行,可以看到「麥稻爆」的指示牌。
圖:沒看到賣麥稻爆的店,但是發現好多保存完整的三合老房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