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聞獅頭山國家風景區的盛名,五月的第一天,應該試著前去拜訪。獅頭山國家風景區位於苗栗南庄、三灣與新竹峨眉、竹東、北埔,範圍相當廣,又與梨山、八卦山合稱「參山國家風景區」,沒有相連的風景區合稱一個總名稱,怪怪!好像隨便送做堆。
圖:早上,從124縣道進入苗栗南庄,這條縣道狹窄,彎彎曲曲,卻是前進南庄老街的重要道路。
圖:獅頭山國家風景區包含大大小小的景點,一般而言,很熱門的地方是獅山古道,第一個登山口位於124縣道,但是這個登山口有停車不易的困擾。
圖:所以續行124縣道,從第二個牌樓往右走,多數人都是這樣前進。
圖:道路旁有個汽車臨停場,其中一棵油桐樹灑下了一地的白花,後來我才知道,今天所看到的五月雪景色,這裡竟然是最漂亮的一處。
圖:穿過南天門後,即將開始今天的步行。
圖:這裡有寬廣的停車空間,並聚集了一些攤販,有賣吃的,有賣用的。
圖:獅山古道全長5公里餘,全山共有主要廟宇11座,登山客不在少數,因此即使不知道路線,仍可以偷偷跟在別人後面走,不會迷失方向。
圖:古色古香的紫陽門,到今年已經有99年的歷史。
圖:紫陽門下的石獅和許效舜一樣,有一張方方正正的臉。
圖:第一座廟宇是輔天宮,建廟同樣已有99年,採三合院式的建築風格,地理位置上,頗具獅頭山交通樞紐的地位。
圖:輔天宮的丹頂鶴雕像群,好似福氣全部聚集於此。
圖:說獅頭山是座佛山,一點也不過份。
圖:與輔天宮相鄰的清虛門。
圖:穿過清虛門,即是勸化堂,建於日治明治33年(1900),倚著山壁而建,所以廟宇的門面很寬,但縱深卻偏淺。
圖:行進路線是金爐旁的路,沿路都有指標,行進路線很明確。
圖:再來是道德門,門前有一棵老樹,老樹好似幫老山門撐著傘。
圖:穿過道德門,往右是古道主路線。
圖:往左則可到達舍利洞,殿宇有一半是利用天然岩洞築成。
圖:折回獅山古道的主路線,一開始就被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嚇到。
圖:樸實的石板舖路,很有歲月的痕跡,這正是我想要的古道。
圖:經過一處大峭壁,緊貼著步道,則充滿了大自然渾然天成的驚奇。
圖:回頭看大石壁。
圖:抵達望月亭,為苗栗縣與新竹縣的交界點,大致也是獅山古道最高點。
圖:如果穿過望月亭繼續走,將是錯誤的行進路線。
圖:從望月亭左側的路線走,才是進入獅山古道的後山坡步道。
圖:獅巖洞元光寺的外觀莊嚴簡單,這才是如假包換的佛教寺廟。
圖:後山坡步道對於登山客而言,將是一條失望的步道,因為全程舖成柏油路,說是步道,但更像產業道路。
圖:接著是海會庵,逢星期日才對外開放。
圖:原本以為獅山古道有賞不盡的五月雪,結果只有零零星星的幾株,那麼就觀賞其他的花草樹木吧!
圖:這樣子的柏油路,比較像走馬路,樂趣大失。其實我很想放棄回頭,又因為不曾來過,想走上一遭。結果就在矛盾的心情下,不知不覺的持續前進。
圖:靈霞洞有全然不同的風格,山門是巴洛克式建築。
圖:電線桿站不住了,一旁的樹木伸手扶了一把。
圖:抵達七星亭,亭旁另有一條六寮古道。
圖:一口氣走到萬佛庵,看到一位祥和的小和尚。
圖:萬佛庵創建已近90年的歷史,和其他的廟宇不同,萬佛庵設置了一些生動活潑的雕像。
圖:1983年改建後,成為至今的模樣。
圖:一旁有個大凹壁,續行將能走到獅尾登山口。
圖:但是我抄個小近路,直接走往萬佛庵前的萬佛庵步道。
圖:這條短短的下坡路,只有145公尺,至少是走進山林的一條大自然步道。
圖:走過了小溪流,就能接到六寮古道。
圖:六寮是指第六個隘寮的意思,目前仍有居民居住。原本的古道為了居民進出方便,也改成了柏油路,走著走著,可能就會碰到一輛迎面而來的汽車。
圖:儘管只有零零落落的桐花,還是要與這些奇妙小花玩一場遊戲。
圖:爬山變成了「逛街」,只是這條街沒有半間商店。
圖:接近七星樹的位置,重新接上原始古道,真讓人感動。
圖:七星神木又稱子母樟,是樹齡400年的大樟樹。這棵老樟樹根部相連分叉為七枝幹,猶如七星分布而得七星神木之名。
圖:這一走,超過二個半小時,午食時間已到,那麼就加快腳步,完成早上的登山行程。
圖:接回獅山古道,經過覺然塔,剛才路邊攤的貨品依然留在原地,但賣東西的老婦人都不見蹤影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