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了淡水老街,偶爾也該走走別的路線,比如說,漫步在美麗的校園,探訪滄桑的古蹟,或是尋找馬偕博士的故事,我想,這些都是我應該認識的淡水小鎮。

 

圖:走出淡水捷運站,依往常的走進淡水老街,不過今天加快了步伐,直接轉往德裕魚酥旁的階梯。

 

 

圖:拾階而上,那裡矗立著1899年完工的二層洋樓建築「紅樓」,在19世紀時,紅樓可說是淡水的豪華宅邸代表作。

 

 

圖:紅樓以紅磚與唭哩岸石砌造興建,外型仿造英國領事館,在台灣歷史建物百景中名列第6。

 

 

左圖:2000年經整修再利用,紅樓蛻變為複合式餐廳與藝文館。  右圖:紅樓正對著觀音山與淡水河,淡水河的粼粼波光,盡收眼裡。

 

 

 

左圖:紅樓前方廣場一隅有棵老樹,樹下有個土地公像,是用整塊石頭雕刻而成,相當特別。  右圖:離開紅樓,循原階梯而下,階梯旁有間廢棄的日式老建築,通常沒有人會多看一眼。

 

 

 

圖:淡水老街上有片牆壁鑲滿了各式磚畫,內容五花八門,藝術性極高,去過老街的人應該都不陌生。

 

 

圖:老街與馬偕街交會的地方矗立著馬偕博士的雕像,加拿大出生的馬偕博士於1872年抵淡水,開拓教會、引進西方醫學、創辦學堂,對台灣現代化影響深遠,1901年6月2日逝世,熱愛台灣的他亦安葬於斯土。今年的淡水馬偕日定於6/1舉行。

 

 

圖:從逢春中醫診所旁的小巷子底,看到高聳的教堂建築。

 

 

圖:教堂旁是滬尾偕醫館,1879年由馬偕博士設計興建,為北台灣第一間西醫院,當時偕醫館有病例檔案、醫學報告、掛號制度,可以說具有現代化醫院的雛型,偕醫院於1901年馬偕博士蒙主恩召時關閉。

 

 

圖:馬偕牧師來台傳教後,同年北部第1所基督教會成立,次年1873年2月嚴清華等5名首批信徒受洗,之後信徒日增。1932年教堂重建,同時做為馬偕博士來台60週年獻禮,就是現在的淡水禮拜堂。

 

 

圖:淡水禮拜堂由偕睿廉先生設計督造,以東方的紅磚壁面與西方的彩繪玻璃窗為材,共同譜出變化有序的外型。

 

 

 

圖:禮拜堂旁的的老建築以唭哩岸石為底座,讓這條防火巷看起來別有風情。

 

 

圖:旁邊的停車場是觀看禮拜堂的好地方,這個停車場亦為淡水教會所有。

 

 

圖:繼續往上走,現今馬偕街24號即為馬偕博士租屋發跡地,該處原為廢置的馬房,遇雨泥濘,不適居住,但馬偕博士在有了自由使用的房子後,表示「多麼令人高興呀!」

 

 

圖:前方牆壁畫滿了壁畫,述說了馬偕與淡水的故事。

 

 

圖:走到中山路時,突然體會到馬偕街雖然窄小,但街上融合了華、洋、和、現代建築,可說是淡水最具特色的街道之一。

 

 

圖:站在中山路的天橋上,看著淡水的街景及彩色的淡水圖畫館,只差短短的幾步距離,景象竟截然不同。

 

 

圖:走到文化國小,校門對面的綠地是文化國小戶外教學園地,裡面有棵像長頸鹿的樹。

 

 

圖:轉到真理街上的小白宮,亦即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,1862年淡水正式開港通商後,清廷於1866年興建稅務司官邸。

 

 

左圖:付了40元門票錢後進入小白宮,黑磚斗子牆的幾段圍牆採用不同的材質,見證了百年來因破壞後重建之更替。  右圖:郵筒型立式消火栓為早期的公用給水器,提供當時淡水居民汲水取用,並兼具消防之功能。

 

 

 

圖:1884年發生清法戰爭,據說滬尾之役的部份砲彈擊中花園,留下了4處凹陷彈坑遺跡。

 

 

圖:小白宮為南歐風格的白灰外牆,配上弧形拱圈、迴廊與涼台,成為典型的殖民地樣式建築。

 

 

圖:從小白宮可將淡水河與觀音山的景色盡覽無遺。

 

 

左圖:緬梔即為雞蛋花,小白宮的雞蛋花傳聞為英國人所種,已有百年歷史。  右圖:龍柏伴陪小白宮有數十年的歲月,雖受風雨摧襲,樹身已頃,但龍柏依然展現旺盛的生命毅力。

 

 

 

左圖:接著走到小白宮後方的淡江高中,1914年由馬偕博士長子偕叡廉籌辦。  右圖:我和許多遊客一樣,把淡江高中當成風景名勝般的閒逛,經過校友會館等校舍。

 

 

 

圖:淡江高中設立了偕叡廉紀念公園。

 

 

圖:女生體育館現為純德幼稚園的園舍,該館建於1915年前後,早年此館出身的純德女子籃球隊曾經主宰國內的女子籃壇,純德女籃隊於1969年獲得國泰人壽的贊助,改為國泰女籃後,繼續穩居國內女籃的龍頭地位,一直到現在。

 

 

圖:1923年淡江高中成立了台灣第一支橄欖球隊,隔年擊敗日人的台北聯合隊,淡江高中的橄欖球即一直蓬勃發展,2003年於此設立了「台灣橄欖球開球紀念碑」。

 

 

圖:此時橄欖球隊正好在球場上做激烈的訓練。

 

 

圖:淡江高中的鐘樓。

 

 

圖:淡江高中的大教堂。

 

 

圖:淡江高中最有名的建築為八角塔,原名信望愛塔,1925年竣工,80餘年來呵護了無數的莘莘學子。

 

 

左圖:埔頂二二八蒙難紀念碑為追悼淡江中學二二八事件60週年而設。  右圖:有人帶迷你豬逛校園。

 

 

 

圖:最後一站是真理大學,美麗的校園散發了濃濃的歐洲風。

 

 

圖:群鴿飛在水池上,對應後方的大禮拜堂,成為許多人拍照的地點。

 

 

圖:理學堂大書院建於1882年,係馬偕博士利用家鄉牛津郡鄉親捐款所建,因此英文校名為牛津學堂,此處為台灣西式教育的發祥地,現為國家二級古蹟。

 

 

圖:從1882年的牛津學堂、1965年的淡水工商專科學校、1994年的淡水工商管理學院,再到1997年的真理大學。

 

 

圖:校園內的三H大道,所謂的三H是指人道的(Humane )、幽默的(Humorous)、謙虛的(Humble ) 3H人格,不是說前方3個妹妹的身材是3個H。

 

 

左圖:真理大學的學生徒步區。  右圖:未開放的區域,裡面有些校舍亦被定為古蹟。

 

 

 

圖:從大禮拜堂旁走過,這棟大禮拜堂於1997年完工,地下、地上一共10層。

 

 

圖:最後走到了淡水河邊,回頭看大禮拜堂,非常的壯觀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大新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