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靠控制飲食,好像對減重沒有幫助,是到了爬山的時候了,於是今天前去挑戰嶐嶺古道。
 
嶐嶺古道相傳為淡蘭孔道中,漢人先民循原住民游獵路線,最早開發的一段,成形於嘉慶12年(1807年),自福隆內隆林到宜蘭石城,沿路史蹟豐富,全程約4公里。 

 

左圖:從福隆車站下車,由於舊草嶺隧道6天前重新開放,改建為自行車專用道,所以車站前的自行車特別多。  右圖:像我這樣用走路的,是少數的異類,我才懶的理會別人怎麼想,沿著鐵道旁的小路,我慢慢的走。

 

 

 

圖:路旁的民宅散居各處,於是在路口設置了集中郵箱,給綠衣天使一個方便。


 

 

圖:因為慢慢的步行,我才能發現路旁的斷橋。


 

 

圖:步行了將近半個小時,當福隆基督教會出現在我眼前時,表示舊草嶺隧道快到了。


 

 

圖:福隆教會附設了福隆祈禱院,特地走過去一瞧,感覺到一股清幽的氣氛。


 

 

圖:前方的路段兩旁多了護欄,通常這表示鐵道就在兩旁。


 

 

圖:往左一望,鐵道以優美的弧度延伸而來,與一旁不知名的舊橋,共同組成了美麗的畫面。


 

 

圖:往右邊一瞥,鐵道小小一彎,轉進了新的草嶺隧道。


 

 

圖:路旁立著老舊的石碑「故吉次茂七郎君之碑」,紀念日治時代開鑿舊草嶺隧道而積勞病逝的工程師吉次茂七郎。


 

 

圖:封閉二十多年的舊草嶺隧道在本月10日正式開放,入口附近做了適度的美化,開放第2週,已經有大批自行車騎士前來朝聖。


 

圖:很多造景都很美,但是這匹尾巴下垂的馬先生,我越看越像在.........嗯嗯。


 

圖:舊草嶺隧全長2167公尺,走過隧道,可以到達宜蘭石城海岸,恰好也是嶐嶺古道的盡頭,福隆這端隧道口題有「塩之粉」,是賣鹹米粉嗎?啊!不是,那是「制天險」。


 

左圖:所有的人都往隧道裡鑽,只有我走向左邊的內隆林街,經過了老雕堡。  右圖:穿過幾戶民宅後,雖然看到前方的高架農舍非常有趣,在確認方位後,我知道我不能再往前走,因為在此要往右轉向一條產業道路。


  

 

圖:行經內隆橋,橋下看不到水流,卻有堆疊的小碎石,似天然,似人為。


 

 

圖:沒走多久,看到路旁有棵大榕樹,樹後有巨石堆疊,狀似金字塔。


 

 

圖:旁邊有題字說明,這些字是2006年所寫。


 

 

圖:這些巨石堆名為七星堆,係凱達格蘭族的祭儀場,我雖然一度想攀爬上去,但又覺得不妥,於是作罷。(註:其實是因為有網中人的爪牙把關,挖ㄟ驚。)


 

 

左圖:接著看到內隆林土地公廟。  右圖:在廟旁有間更小的廟,已全部封住,在廟旁的小石碑上仍可看到捐款人及金額,十元、八元、四元、一元皆有,可見這是很早期的土地公廟。


 

 

圖:土地公廟旁有塊龐然大石,側邊仍可見模糊的「石頭公」題字。


 

 

左圖:從土地公廟眺望遠山,看著山的外型,不知道石頭公與遠山有沒有關連?  右圖:從產業道路左轉,嶐嶺古道的入口在心齋橋的另一端。


  

 

左圖:心齋橋下為隆隆溪,是條清澈的涓涓小溪。  右圖:在橋的另一端又見堆疊的石頭,事實上,整條嶐嶺古道處處可見散落或堆疊的石塊、石牆、石階等,被認為極具史蹟價值。


  

 

圖:「私人土地」旁的階梯,正是嶐嶺古道的入口。


 

 

圖:走向嶐嶺古道,準備踏上成功的第一步。


 

 

圖:為何會出現一片竹林,感覺好像走進布袋戲的場景,不知道會不會突然響起一陣音樂,「啊~啊~,恐怖!恐怖!恐怖!最恐怖的第九代網中人出現了!」


 

 

圖:挖咧!網中人沒出現,但一堆網中人的爪牙出現了,而且每隻都比拳頭還,古道很窄,盤絲網距離不遠,驚悚的感覺油然而生,更慘的是,有隻不知天高地厚的,竟大剌剌的把盤絲網結在路中間,我撿隻細竹枝想把盤絲網剝開,盤絲網竟然像尼龍絲般把竹枝彈開。


 

 

左圖:在經過考慮後,我覺得一路上可能會繼續碰到相似的情形,所以我決定走回產業道路,因為產業道路的後段會與古道交會。  右圖:古道不遠傳來一陣人聲,有一群登山客正朝我的方向走過來,我想這些登山客一定會處理掉那隻不知猴,我決定再走回古道,和這些登山客短暫寒暄後繼續上路,我後來發現陽光照不到這條古道,但那群登山客為何要撐傘?或許可以擋掉滿路的網中小嘍嘍。


  

 

圖:這條古道狹窄不好走,唉!200年前的先民,你們當年為何不挖條雪隧?害我現在走的這麼辛苦。


 

 

圖:一邊要低頭防止踩空掉落山下,一邊要抬頭注意有沒有盤絲網,走的很辛苦,林務局的網站竟然宣稱這條古道「困難度低,適合一般民眾進行遊憩活動」,喂!林務局把老百姓當成猴子呀!


 

 

圖:碰到小小木橋,這是用樹蕨架設的簡易橋,樹蕨非常的鬆軟易碎,踩了第一步,感覺小橋要斷裂了,嚇的我快速跳過去。


 

 

圖:路很窄,這棵樹還來亂。


 

 

圖:又碰到違章建築的小橋,左邊那根細木頭是幹什麼用的?真的把民眾當猴子呀?


 

 

圖:為了應付可怕的敵人,一路上我手上拿著一根樹枝,突然有隻黑蜻蜓堅持要停在樹枝上,怎麼晃也晃不走。


 

 

圖:這條古道忽上忽下,走了40分鐘,終於看到小溪流。


 

 

左圖:被擰的亂七八糟的樹。  右圖:一路上沒有適合休息的地方,唉!200年前的先民,你們至少要在古道旁蓋幾座涼亭嘛!


  

 

圖:古道終於與隆隆溪交會,溪水非常淺少,坐在溪邊的石頭休息,溪水非常清涼。


 

 

圖:短暫的休息後,渡過溪水,接下去的路要怎麼走呢?循著登山隊的布條走就對了。


 

 

圖:步道突然變的寬廣。


 

 

左圖:步道變的寬廣,是因為接近產業道路了,只是產業道路有2條,1條是水泥路,1條是泥巴路。  右圖:泥巴路中間掛著鐵鍊,表示此路不宜。


  

 

圖:所以我走向水泥路。


 

 

圖:路旁有棵密密麻麻的老榕樹,形狀奇特。


 

 

圖:在產業道路旁發現一個塑膠罐路標,前方好像有住家,可能是被登山客問路問的不堪其擾,所以放個自製路標,請登山客們通通往右滾!


 

 

左圖:往右就往右,再度踏上嶐嶺古道,這裡的路況好走多了,而且路上石塊的數量開始增加。  右圖:就連小橋也是堅固的小木橋,終於不把民眾當猴子了。


  

 

圖:再度看到奇特的榕樹,樹枝猶如數十條彩帶在空中飛舞。


 

 

圖:攻上古道的最高點,鞍部旁有塊頹圮的土地公石碑。


 

 

圖:土地公石碑上的文字依然清晰可見。


 

 

圖:土地公石碑旁有棵大榕樹,循樹下之路走,可走回福隆車站。


 

 

圖:老榕樹的樹枝向旁橫生後,又落鬚為根,循此方向可前往福隆山及草嶺古道。

 

 

圖:而我接下去的方向是往宜蘭石城海岸,站在古道鞍部,即為台北縣與宜蘭縣的交界處,在這裡,我已經看到石城海岸,只是我不知道應該高興還是失望,明明是大熱天,海上卻是一片霧朦朦。


 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大新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