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知封島五年的基隆嶼自七月起開放,星期六、日限制遊客數額登島。我立刻召喚朋友,我們七月初就報名參加今天的行程。行程有三種,既然有這個機會登島,我們毫不考慮的選擇行程最豐富的四合一,一次玩個過癮。
圖:想登基隆嶼,必須透過特定的幾家船公司,從基隆碧砂漁港出發。中午時間,我們先在碧砂漁港用餐,隨機找了一家平價的店,烤螺、四品項生魚片、炒青菜、炒麵、白蝦,這樣就是一餐。
圖:我們的行程表訂時間下午1:30出發,提前向船公司櫃檯繳交費用1050元/人,取得登船證,我們的船隻是鯊魚號,船名很威風。參加這一梯次的遊客在1點以前都已全數報到完畢,因此導遊帶著大家提早出發,登船時間是12:57。
圖:坐船最怕暈船,我們怕死的於登船前半小時先吃了暈車藥,不過上了船之後,導遊說航行距離不遠,大家不用害怕暈船,因為在還沒產生暈的感覺之前,船隻就會先抵達基隆嶼。
圖:一如在宜蘭總能看到龜山島,在基隆的話,總會看到基隆嶼,所以我們還沒離開碧砂漁港,就已經輕輕鬆鬆的看到基隆嶼的方向。
圖:如果是參加二合一或三合一行程的話,船隻就會從碧砂漁港直接航向基隆嶼。
圖:但是我們參加的是四合一行程,會先前往新北瑞芳的象鼻岩,所以暫時先向另一個方向前進。今天的海浪一波接著一波,由於航行的速度適中,果然不會產生暈船的感覺。
圖:航行中,導遊不會讓遊客放牛吃草,他非常詳盡的介紹基隆及新北的海岸風光,讓遊客對眼前的景象,有了進一步的認識。
圖:好了,我們即將接近深澳岬角,也就是近年來很熱門的象鼻岩景觀區。
圖:前方的這塊海邊山丘很獨特,在我們的右手邊是酋長岩,有如一位莊嚴的酋長鎮守海邊,好不威嚴。
圖:從不同的角度欣賞酋長岩。
圖:在我們的左手邊是象鼻岩,的確有如大象的雛型。
圖:一眼望向山崚,能看到密密麻麻的遊客在上面,他們從內陸觀看象鼻岩,我們則從海上欣賞。
圖:越靠近象鼻岩,象的鼻子越是清楚。四合一的行程並不會登陸,不過能讓大家從不同的角度欣賞象鼻岩,也算是難得的機會。
圖:至於象鼻岩旁邊的岬角並沒有特定的名稱,不過我覺得像是呆河馬,長了一對瞇瞇眼。
圖:乘著風,破著小小浪,我們即將離開深澳岬角。
圖:鯊魚號帶我們前進基隆嶼,導遊說基隆嶼像是一隻大老鼠,前端是鼠頭和鼠耳,本島是老鼠的身體,在後方還拖了一條鼠尾巴。
圖:這就新鮮了,我從不知道基隆嶼的尾端還有一條尾巴,如今近距離一看,這尾巴是由幾座小島整排而成。
圖:帶著興奮的心情,我們即將到達基隆嶼,遠看不知道,近看才知道基隆嶼的周邊有大大小的島嶼或隆岩,不是我們從遠方觀看以為的平滑。
圖:光是岸邊的隆岩就很奇妙,從不同的角度觀看,才知道藏有好幾個海蝕洞。
圖:靠岸的地方是簡易的漁港,雖然簡單,但是上下船都很安全。
圖:14:02,我們登島了。初次踏上這座島,迫不及待的東張西望,這座島是百萬年前因海底火山活動而隆升的火山島嶼,山頭的顏色灰白,帶了一分素淨。
圖:導遊說來到基隆嶼,要有豐富的想像力,比如說前方就是一雙趴浮在海上的臥龍。
圖:「楠田上等兵殉職碑」是島上少見的人文景觀,見證了日治時期在此屯兵的痕跡。
圖:這兩輛車是島上唯二的交通工具,被戲稱為基隆嶼的「法拉利」。
圖:前方是安檢所,算是基隆嶼上難得的「豪宅」。
圖:導遊說這是兩個人,臉貼著臉,吻到你儂我儂,生死永不分。
圖:我們即將穿越基隆嶼最長的一條隧道,導遊囑附大家不要急著通過,要記得多看山壁幾眼。
圖:山壁上常能看到蜥蝪的卵,由於蜥蝪有一對生殖孔,因此產下來的卵都是兩顆並排。
圖:導遊還會介紹島上的生態,在植物方面,他只會介紹植株較多的植物,如果是只剩幾株的瀕危植物(如筷子芥),他不會告訴大家,以免沒水準的遊客隨手一摘,慘遭滅種的命運。
圖:這顆大石頭像是望海的深海魚或動物,反正導遊要大家充滿想像力,每個人認為這是什麼,就是什麼。
圖:前方有一座廢棄的雕堡。
圖:我們發現了島上的門牌,基隆嶼竟然隸屬於中正區。
圖:再走過去,不是跳土風舞或打躲避球的廣場,那是直升機停機坪。
圖:目前的視線不佳,還好仍能遠眺野柳以及更遠的富貴角。
圖:又到了發揮想像力的時間,那是一隻雙獨角犀牛。
圖:基隆嶼的西側有一條環海步道和一條登山步道,兩條步道都只有一直線,並未環狀路線,因此都必須直線去,再直線回。
圖:導遊先帶大家暢行環海步道,走在木棧步道上,旁邊是精彩的跳石。這些石頭都是從山上岩壁崩落下來的石英安山岩,經年受海潮侵蝕,變成一顆顆圓滾滾的球。
圖:乍看之下,以為到處都只有雜草,仔細一看,才發現植物的樣貌很多變,並不單調。
圖:這是?望海的大猩猩或老爺爺?
圖:有的石塊平滑圓潤,有的岩礁千刮萬剔,位在同一個地方,卻是兩樣情。
圖:發現一隻石頭魚,不是我發現的,是導遊告訴大家的。
圖:前處的礁石上彷彿立著一隻小動物,這不是導遊告訴大家的,是我自己的想像力。
圖:有的岩塊幾乎一大片騰空,有如疊疊樂被抽掉下方一塊之後。
圖:接著走到了土地公廟,小小的岩洞裡供奉了兩尊土地公像,保護加一倍。
圖:這是鼻子被蜜蜂螫到的象鼻岩?或是食蟻獸?
圖:海礁很嶙峋,可惜無法走過去,畢竟安全為先,風浪難以預測。
圖:前方是小基隆嶼,很奇妙,幾乎是縮小版的基隆嶼。
圖:一邊是海,一邊是山,或許也可以說這裡是迷你版的北海岸。
圖:步道的後側有一個觀音巖,供奉觀音菩薩,我們的環海步道行程到此為止。
圖:接著從原路折返,一旁就是登山步道,斜躺在山坡之中,景象很迷人。
圖:從折返的角度看山上那隻犀牛,赫然發現頭上的角是方正整齊的四角形,有如山上立了一個石碑。
圖:登山步道的起點約在直升機停機坪後方的位置。為了避免人多擁擠,我特地在海邊等了一陣子,等我們這梯次的遊客都上山一段時間後,我才開始登山。
圖:導遊說給大家兩個小時的時間來回。我在海岸目測了步道的長度,評估依我的腳力,現在才開始登山,時間上應該沒有問題。
圖:從較高的位置欣賞海岸,風景變得更加漂亮,因此登山時,不急不徐,才能將更多的美景收進眼底。
圖:步道全程以木棧板舖設,雖然狹窄,但是安全好走。
圖:論坡度的話,部份路段較陡,但整體尚稱適中,加上總長度並不算太長,因此多數遊客都能走的盡興。
圖:每位遊客的體能條件不同,因此爬到一半時,發現少數人走走停停,必須頻頻休息,多數的遊客則一溜煙的走到遠方。
圖:偶爾要記得回頭望,在大海的襯托之下,山頭顯得特別險峻。
圖:即將抵達休憩涼亭,這座涼亭非常熱鬧,因為很多遊客都在這裡停留。
圖:剛才的步道是走在斜坡之中,從涼亭後方的路段開始,是走在山稜之上。
圖:從不同的角度觀賞小基隆嶼,感覺地質特別「粗糙」。
圖:走到更高的地方,從步道再度回頭望,海檻現象特別明顯。由於基隆嶼的尾巴往外延伸,在海底有一道狹長的山脊,有如海床的門檻。當潮流經過此時,受海檻影響,海面上形成一邊有浪,一邊平靜,相當奇特。
圖:看來許多人走到涼亭之後,就打道回府,因此最後的步道更為安靜,遊客變得稀稀落落。
圖:再度忍不住回頭望,爬到高處時,多多少少有一點成就感。
圖:咦!旁邊出現望海的人頭像,是扁平版本。
圖:我覺得那塊岩石像披著披風的老者,望向大海。
圖:看到基隆嶼燈塔了,只剩下最後一小段路。
圖:現在的基隆嶼燈塔建於1980年,與富貴角燈塔一樣採用黑白相間的配色。對於討海的船隻而言,這座燈塔特別重要,因為能幫忙辨識基隆港的方向。
圖:走到基隆嶼燈塔,雖然不能進入,但仍要繞行燈塔一圈,做為紀念。在欣賞美景的時候,要稍微留意,因為這裡的人面蜘蛛很多。
圖:基隆嶼全島無電力供應,因此燈塔是仰賴太陽能發電,堪稱一座非常環保的燈塔。很可惜!這個時候開始下起雨滴,急忙打道下山,越走雨下的越大,還好我們有備而來,都有帶雨衣。
圖:一口氣走回碼頭,大家在碼頭侯船亭等待。差不多16:20,我們的鯊魚號駛進碼頭,導遊清點人數無誤後,大家開始登船,今天的最後一個行程,將是在海上繞島一圈。
圖:我們剛才的活動範圍都在島的南側和西側,現在繞島直接航向島的東側,這裡的崖壁幾乎乗直,地形明顯比西側險惡。
圖:而且這裡有豐富的海蝕洞景觀,海蝕洞一個連著一個,非常壯觀。
圖:導遊說這些海蝕洞在以前,是「私底」下「做生意」的好地方。
圖:船隻航至基隆嶼的東北角位置,此時的基隆嶼,像是一隻海上的巨獸。
圖:為什麼島上的環海步道只有一段,無法環繞全島,看到這裡,應該已經知道原因。
圖:稍微換個角度,基隆嶼變成一顆大饅頭,前方的小島變成一顆小饅頭。
圖:繞到島嶼的東側,大約到達環海步道的終點。剛才我們一行人全部走在那個地方。
圖:島的東側都是岩壁,島的西側佈滿植被,兩邊的顏色不一樣。
圖:繞完了島的西側,然後,然後我們就要告別基隆嶼了。
圖:另一艘遊艇也跟著離開,形成離情依依的畫面。
圖:突然希望航行的速度再慢一點,讓我們有更多時間觀賞基隆嶼的風采。
圖:基隆嶼越來越小,雖然這是這輩子只踏上一次的小島,但是難忘的感情卻是那麼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