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竿是馬祖的行政與商業重鎮,也是多數遊客的旅遊重心及住宿首選。五天的馬祖行,第三天將正式巡禮南竿,我期待能夠繞行南竿一圈,並走遍大部份的主要景點。
圖:介壽村是南竿最熱鬧的區域,當地人稱之為南竿的東區。今天住宿地點是馬吉民宿,這是事前隨機挑選的民宿。這間民宿位於介壽路上,儘管這條馬路商店林立,但這是一條坡度極大的馬路,限速30公里,而且躲藏了一隻賺很多錢的測速器。民宿老闆特別交待,來往這條馬路時要特別小心,尤其是下坡的方向。
圖:這家民宿比較類似一般的小旅館,簡簡單單,該配備的物品都有,但沒有太多的裝潢。
圖:一大早就安頓好隨身的行李,不用帶太多的物品到處跑。今天的行程從民宿開始出發,依逆時針的方向繞行南竿一圈,首先到達的第一站是八八坑道。一到達八八坑道,坑道外頭已經停了好幾輛遊覽車,旅遊團的每個人都要在洞口獨照,好辛苦,照完不就中午了?
圖:八八坑道本來就是南竿的熱門景點,在高粱酒以八八坑道為品牌名稱出現後,更是讓每個人都知道馬祖有一個八八坑道,不過現在的八八坑道已非馬祖酒廠生產的高粱酒。坑道外有兩排酒甕,這樣的佈置足以彰顯現在的八八坑道不用於採礦或軍隊駐守,而是存放老酒之用。
圖:一走進八八坑道,先聞到濃濃的酒香,不用淺嚐,就能享受微醺的幸福感。八八坑道的主體以花崗岩構成,相傳是先民躲藏海盜的藏身山洞。在國軍駐守之後,加以挖深及強固,闢為戰車坑道,全長有200公尺。
圖:主通道存放罈裝老酒,次通道為高粱酒系酒槽區,坑道內全年恆溫在15至20度,是絕佳的儲藏酒窖。由於陳年老酒已停產之故,賣完即停,特別珍貴,所以八八坑道是一條價格不菲的坑道。
圖:馬祖酒廠位於八八坑道斜前方的圓環邊,如果溯及前身「中興酒廠」,已有60年以上的歷史。
圖:馬產酒廠以大麴、高粱及陳年老酒最為有名,目前廠房並不開放,能參觀的區域僅限於展售區。
圖:馬祖酒廠歷年生產的紀念酒及絕版藥酒。
圖:可以看出隨著時代的不同,酒瓶的造型也跟著變化,從最初的政治掛帥,到後來的多元活潑。
圖:歷年來,滯銷最嚴重的幾款酒。
圖:馬祖酒廠的北邊是復興村,舊名牛角聚落,村名很迷人,而整個村落倚山靠海,傳統與新建房屋高高低低,對應著對面的縣議會。
圖:從縣議會旁邊的馬路北上,將可抵達12據點。通常將廢棄營區改成觀景景點的地方,都是擁有最佳視野的制高點。
圖:前往12據點,要通過一道拱門,像是穿越某個時空的入口,到達另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。
圖:當軍事色彩逐漸淡化,改成拼貼磚畫,讓這裡多了一些藝術與人文的色彩。
圖:12據點已改闢成獨立書店咖啡館,非消費者不得進入,所以只逛了一逛據點遺留下來的通道就折返。
圖:12據點旁邊,另外有一條牛角步道。一般說到步道,通常會想到往山上爬的步道,而這條牛角步道正好相反,是條向下往海邊走去的步道。
圖:往步道走下去,先看到一棟已漸頹廢的16據點。
圖:這條步道沒有高樹遮蔽,所以要一路與太陽為伍。還好剛才站在起點處,就能看到應該是終點的小岬角,整條步道的距離並不太長。
圖:步道一直延續到小岬角上,或許整條步道其實更長,只是走過去之後,後面的路好像中斷。
圖:站在步道或小岬角上,弧線優美的牛角灣澳盡收眼底,左邊的海岸線有如一根根的尖錐放在海邊,完全符合這裡的地名「牛角」。
圖:然而牛角聚落的地名由來,並不是緣自這個如牛角般的海岸線,而是南竿全島形如犀牛,此處正好位於犀牛牛角處而得名。
圖:對面的牛角聚落與潔白的牛角海灘。
圖:離開復興村,經過福澳港,下一站是馬祖民俗文物館。文物館位於介壽公園內,位置大約在南竿的正中央,為一外觀融合閩東聚落錯落的建築,一般遊客的入場門票是40元。
圖:馬祖民俗文物館是快速認識馬祖文化的好地方,整整四層樓,分為多個展示空間,每個空間各有主題。
圖:從史前馬祖開始,海洋生物與史前人類使用的器皿已存在於這些島嶼。
圖:在馬祖一共發現八個遺址及一處發現考古遺物的地點,估計馬祖的人類文化可溯及至少六千年。
圖:挖掘出的亮島人遺骸推估距今7600年,比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還久,文物館並展示了依遺骨模擬出的面容樣貌。
圖:石頭厝是馬祖的傳統建築,有多種不同的格局。
圖:傳統的居家生活,基本上和台灣早期的生活差異不大。
圖:傳統的產業除了漁業,還有農業;而群聚成村後,自然又衍生出打鐵與戲劇。
圖:傳統的服飾多有精彩的刺繡,特別是童鞋做成動物造型,原來現在年輕美眉喜歡穿免子鞋或獅子鞋,不是新創,以前的小娃兒早就這麼穿了。
圖:四樓為藝文展示空間。
圖:與馬祖民俗文物館相鄰的建築物是經國先生紀念堂,於1984年完工開幕,外觀採「藍瓦白牆」,主要紀參酌台北中正紀堂及南京中山陵。
圖:走進紀念堂,空間略仿宮廷建築,整體和中正紀堂有幾分雷同,只是格局較小。
圖:中間放置蔣經國的銅像,採取坐姿,嚴肅中帶點慈祥。
圖:各類往來文書手稿的展示。
圖:由於並非開放全部空間,必須依照指標爬上二樓。
圖:屋頂寫著「吉祥如意」,構圖似乎又有國家音樂廳的影子。
圖:蔣經國歷年視察馬祖政務的老照片。
圖:經國紀念堂前方的廣場空間,視野奇佳。
圖:下方正好是勝利水庫,右前方則是福澳港。
圖:下一站原本想參訪勝利山莊,可惜目前正在整修中。
圖:勝利堡是1號據點,原本變身為戰地博物館,不過經過的時候,大門深鎖,也未開放。
圖:從濱海大道經過珠螺村,看著沿路的海景,總會產生一個想停下來好好欣賞的衝動。
圖:差不多11:30左右抵達了西邊的馬港(馬祖村),相較於介壽村的「東區」稱號,馬港則被當地人稱為南竿的「西門町」,這裡是南竿第二熱鬧的村落。一到達馬港,看到「馬港觀光夜市」的標誌,我想這個夜市的白天應該比晚上熱鬧。
圖:馬祖公車站有一種懷舊的感覺,公車站建築上方的金馬圖案讓人聯想到早期台汽的金馬號。
圖:馬祖村有幾間知名的小吃,我的午餐選擇了比薩大王,這間店不只賣比薩,也賣馬祖的傳統小吃。
圖:很多人推薦這家店的老酒麵線,120元。當老酒麵線一送上桌,立刻聞到紅麴老酒的香氣,搭配紅麴肉、荷包蛋和青菜,這是馬祖常見的麵食組合。
圖:淡菜,200元。淡菜不是一種菜,而是紫貽貝,算是貽貝中體型較大的一種。淡菜只以簡單的清蒸,保留海味,一個人嗑這麼一大盤,這一餐未免吃的太奢華。
圖:用過餐之後,就往一旁的馬祖境天后宮走去。依馬祖村當地人口耳相傳,林默娘投海救父,不幸遭惡浪吞噬,屍身漂流至當地澳口,並經當地人安葬。
圖:天后宮是島上媽祖的信仰中心,經過整修,成為馬祖較為宏偉的一座廟宇。
圖:天后宮廣場的前方有兩座涼亭,在炎炎烈日之下,是適合乘涼觀海的地方。
圖:前方的沙灘正好停泊了幾艘海軍的船。
圖:沙灘的另一側被稱為媽祖宗教文化園區,山頭上立著巨型媽祖像,車輛可直達,也可以從沙灘這邊步行上去。沙灘後側陳列了十二幅媽祖雕像,述說媽祖得道成仙的故事,故事很精彩,只是最後一個「佑國姓爺收復寶島」會不會掰的太遠?
圖:在大太陽底下,想步行到媽祖巨神像,似乎有點吃力,可想而之,此時此刻,我是唯一的一個。
圖:接近媽祖像的階梯建成巨船的造型,正好象徵著媽祖總是庇護著海上的船隻。
圖:階梯旁邊有個祈福坑道,坑道入口設置了神轎,正好代表「稜轎腳,保平安」。
圖:祈福坑道內貼滿了天后宮及馬祖相關的照片。
圖:我以為坑道可以直上媽祖像,結果只是從後山走到前山,看來只好再繞回原來的階梯處。
圖:總算到達媽祖巨神像,這座神像高28.8公尺,是全世界最高的一座媽祖像,從馬祖東側的福澳港就能看到。
圖:媽姐眺望著大海,保護著海上的動靜,而順風耳也專心聽著任何呼救聲,掌握著這裡的一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