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義縣!嘉義縣!要尋找台灣最純最正的農村,雲嘉南一帶是適合的區塊。今天要去的地方是嘉義六腳鄉,相傳先民陳士政等招佃農來此墾拓,初有六家耕佃居此,後因「家」與「腳」之台語音近,而誤稱「六腳」地名至今。
圖:166縣道,從166縣道進入六腳鄉,或許時序漸入休耕期,兩側的農田稀稀疏疏。
圖:166縣道並非一路直行,偶有轉彎,必須注意沿途的路標。右轉穿過「九玄宮」牌樓時,道路寬廣,其中一棵樹竟然「咬」著一根木頭。
圖:潭墘社區、龍形榕,這條縣道直達潭墘村,諒想這一定是個傳統農村,村內不外乎老屋、農田、廟宇、小路,其他的還會有什麼呢?
圖:有啊!村裡有間「墘窯陶坊」,讓社區處處出現亮點。
圖:陶坊對面住家的外圍欄上,有好幾個陶瓷水果,精緻而逼真。這些裝飾品很漂亮,但大家千萬別以為這裡賣水果,而去敲人家的大門。
圖:村裡的百年大榕樹長的碩大,頂著滿頭濃密而瀟灑的綠頭髮。
圖:樹幹糾纏奇特,讓酒瓶們紛紛拜倒在大榕樹的膝蓋之下。
圖:民房上的馬賽克拼貼畫簡單而流露趣味,對應前方則是一棵在內陸罕見的高大木麻黃。
圖:從藝術導覽圖認識潭墘社區。
圖:一片漆紅色的花園。
圖:潭墘村的主要廟宇是池王廟,初建於清光緒18年(1892年),主祀池府千歲。
圖:池王廟的後方及側邊共有3個大池塘。遠看池塘的對面,右邊隱約有幾棵經過特別剪修的樹木,難道那裡暗藏什麼玄機嗎?
圖:特別接近一觀,竟然有一條波動起伏的巨龍。
圖:潭墘鄉民鄭邦中的父親愛好園藝,早年將庭院榕樹栽培成鳳,後來鄭邦中進一步精心培育改成一條舞龍,讓氣勢更加磅礡。
圖:由於沒有廣為宣傳,鄭家的龍形榕成了六腳鄉的隱藏版景點,堪稱六腳鄉的一隻潛龍。
圖:從道路的這一側探頭看龍形榕,龍身彎曲起舞,能將原本應該向上生長的榕樹培育成一條橫向環繞的舞龍,屋主的園藝功夫應是一流中的一流。
圖:潭墘社區之旅,靜悄悄的來,滿心歡喜的離開。
圖:蔗埕文化園區、台糖蒜頭車站,南下穿過六腳市區後,下一站是蔗埕文化園區,在介壽橋上,已可看到一旁的六家佃長壽橋。
圖:蔗埕文化園區的前身是蒜頭糖廠,建於1906年,曾是台灣第三大製糖廠。2001年納莉颱風造成廠區淹水,設備毀損,製糖業務從此停止,於是糖廠轉型成觀光糖廠。
圖:蒜頭車站是少數保留完整的台糖五分車車站,以阿里山檜木築成的日式木造車站,造型古樸,卻洋溢了亮眼的魅力。
圖:候車室、售票口、辦公室、員工休息室,整座台鐵車站的格局依然保存,也依然運作中。
圖:蒜頭車站的台糖小火車還沒退休,上午10點、下午3點各一班車,載著遊客重溫老台灣的風華。
圖:關於「蒜頭」一名,原為「算頭」,為富戶甚多之意,後誤為「蒜頭」,事實上,六腳鄉並非盛產蒜頭之鄉鎮。
圖:一如其他糖廠一樣,這裡也有防空洞。
圖:還有小板車可以租借,昔日的交通工具之一,現在是有趣的遊戲車。
圖:老木屋有點破損,沒有整修,但這是最真真實實的歷史印記。
圖:退休下來的台糖小火車在這裡享受退休生活,等著大朋友、小朋友前來串門子,爺爺級的小火車最喜歡和遊客拍照。
圖:和台鐵火車相比,全部小了一號,看起來有點像特大號的公仔模型車。
圖:早上這一班的小火車回來了,載客率好像空虛了點。
圖:朴子溪自行車道,今天來蒜頭糖廠的另一個目的是騎腳踏車,向松錳租車店租借自行車只要100元,不限時間,自行車道的起點就在糖廠內。
圖:這是?烤肉用的?
圖:糖廠內的介壽堂為紅白相間的洋式樓房,建於1955年,外型簡單卻又不失優雅,在糖廠內獨樹一格。
圖:九重葛是糖廠的代表樹種之一,樹幹細而乾枯,但一開起花來,藤架上總會舖滿整整一大層的鮮艷顏色。
圖:百年糖廠的煙囪依然傲立,似乎在述說曾經他是多麼的風光。
圖:六家佃長壽橋,朴子溪自行車道全線平坦,唯一的上坡路是「六家佃長壽橋」。
圖:六家佃長壽橋橫跨朴子溪,由兩座高聳溪面的主塔串連,全長390公尺,被視為全台最長的自行車專用吊橋。
圖:吊橋下方是蒜頭生態公園,以河川生態為重點。
圖:當然,長壽橋是穩固的,不會像一般吊橋搖搖晃晃。
圖:上橋是唯一的上坡路,下橋也是唯一的下坡路。朴子溪自行車道的沿線立有指標,指向車道附近的特殊景點,下了吊橋後,向右轉就是榕樹王庄。
圖:榕樹王庄,民間傳說(應該是胡說)嘉慶君曾經遊台灣,經過此庄在一棵巨大榕樹下休息,而封之為榕樹王。後來牛稠溪改道,榕樹王也不復存在,留下「榕樹王庄」這個地名。現在的榕樹王庄以福安宮為中心。
圖:牛稠溪未改道前,這裡重要渡口,因此庄裡保留了一塊「重興義渡碑誌」,嘉慶11年所立,因而引發嘉慶君一遊此地的傳說。
圖:庄內的小貓三三兩兩,我比較擔心牠的脖子會不會扭到?
圖:榕樹王已被沖走,庄民為了讓庄名名符其實,在福安宮前種了兩棵大榕樹。
圖:大榕樹有一特別的地方,外圍五根落鬚成幹,圍著大榕樹主幹,形成支撐榕樹的「天然鷹架」。
圖:朴子溪自行車道,重返朴子溪自行車道,繼續輕鬆自在的踩。
圖:主奉薛府元帥的五安宮。
圖:創立於1911年的蒜頭國小。
圖:過大馬路(157縣道),可以安全的過,因為有自行車道專屬的紅綠燈時間。
圖:六腳農會的舊倉庫。
圖:自行車道與一般車道互不侵犯,騎車不專心的東張西望也沒關係。
圖:朴子溪自行車道的主題是田野之旅,欣賞片片農田的清新,也可以遠眺農田房舍大門的紫帽子。
圖:阿伯種田很辛苦,要體諒人家機車不能停放太遠。
圖:這個交通號誌的意思是…,騎到這裡時,都要先大叫一聲「喂~~」,然後再很慢的、很慢的通過。
圖:沿路的樹蔭零零落落,還好現在的氣候宜人,不致於滿頭大汗。
圖:從道路的右側切換到左側,沿路有些涼亭可以休息。
圖:依指標轉進正義村,這個村落定位為風車的故鄉,但進入之後,不知道大風車的位置,而且村裡小黑、中白、大花、巨黃紛紛對我汪汪叫,所以很快就折返。
圖:還是小黑貓可愛,慵懶的躺在車道邊,看著我呆呆的騎過去。
圖:因為今天的時間有限,接下來加快速度,滑行在這條幸福小道。
圖:騎到六腳水岸,也就是台19線道路下的六腳排水溝。
圖:因為時間不夠,下午還有其他行程,只能悻悻然的回頭。真正要騎,這條自行車道可以一路直達東石鰲鼓。
圖:蔗埕文化園區,回到蔗埕文化園區後,繼續參觀蒜頭糖廠的更多區域和祕密。百年糖廠,一定有許多又高又大的老樹,有的長的雄壯威武。
圖:也有老樹呈現垂垂老已的模樣,老到鬍鬚打結。不過老樹老歸老,卻又顯的老當益壯。
圖:蒜頭糖廠因納莉颱風草草關廠,也因納莉颱風匆匆轉型。沒有太多時間改頭換面,蒜頭糖廠反而保留住最真實的早年糖廠樣貌,許多老宿舍依舊是日式老木屋,滄桑的讓人不禁唏噓。
圖:也有的房舍經過整修,告訴大家糖廠也曾經繁華過。
圖:糖廠的居住環境,總是打造成美麗的公園,大家自然而然走出戶外,互說哈囉,不會宅在家中。
圖:日治時間夠久,簡易神社也跟著出現。當然國民政府遷台後,神社難逃拆除,取而代之的,非孫即蔣。然而原本埋入土中的鳥居石柱,因雨水沖刷再度現世,2008年重新立起。
圖:甘堂是蒜頭糖廠少見的兩層樓洋樓,1960年雪莉颱風造成糖廠淹水,受困人員聚集於此地直到水退。後來此地改建為洋樓,目的之一是供做員工避難所。
圖:繁華的糖廠造就出熱鬧的社區,糖廠沒落後,社區也跟著平靜下來。
圖:糖廠配天宮由朴子配天宮分香而來,是日治時期能在全台糖廠設立傳統廟宇的少數特例。相傳製糖之初,意外頻仍,當地流傳為黑狗精作怪,於是請來媽祖作鎮。後來廠內挖出一副狗骨,經過處理,從此蒜頭糖廠一帆風順。
圖:台糖小火車的路還要繼續走下去。
圖:嘉義縣共設置36個「家己人公仔」,其中4個擺在蒜頭糖廠。
圖:糖廠內附設販賣部、冰店及餐廳。
圖:市區,中午12點半到達市區,準備享受今天在六腳鄉的第一頓、也是最後一頓美食。
圖:天府小吃部,蒜頭老街沒有非常熱鬧,但是也不冷清。今天午餐地點是天府小吃部,我們的台客搖滾天王伍佰是六腳蒜頭人(哈!這樣說,好像電玩的角色),聽說他常來這家店,點上一碗沙茶牛肉麵。
圖:我也要吃伍佰最喜歡的沙茶牛肉麵(80元)。牛肉採用厚牛肉片,數量不少;嚐一口湯,真意外,好香好濃的沙茶味,但又不怎麼鹹,也不會有喝沙茶醬的感覺,的確好喝。
圖:新寶珍囍餅舖,說到六腳的伴手禮,蒜頭餅是最具地方代表的小吃。在幾家有名的餅店中,直接選了天府小吃部旁邊的新寶珍餅店。
圖:看到可愛的蒜頭造型煎餅,每個10元,買了一些回家,結果是起士口味。
圖:蒜頭餅5入小禮盒,170元。以大蒜瓣溶入麥芽糖的內饀,包在層層酥酥的麵皮,有一種甜鹹的蒜味,這個我也忍不住想大聲稱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