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湖鄉的特色是柚花季,兩個禮拜前舉辦活動時,是最適合前來的時間。可惜!因故被鬧場,行程失敗,只好今天才來個正式的西湖行。
西湖鄉原名四湖,因與雲林縣四湖鄉同名,遂改名西湖。然而西湖鄉並不如其名,反而境內丘陵連綿、山巒起伏。西湖也有地勢低漥的平地區,因此境內有多樣的風貌。
圖:苗28鄉道,苗栗市的中山路底接到苗28鄉道(三湖道),這條彎彎曲曲的山路,直達西湖鄉的老街。
圖:沿路沒什麼車,遇到視野開闊的地方,先停下來欣賞山岳之美。
圖:西湖老街,西湖鄉盛產柚子,在鄉公所前設置了文旦涼亭和文旦寶寶。
圖:北二高橫亙在稻海之上。
圖:鄉公所對面的土地公廟。
圖:西湖老街舊稱「店仔街」,短短一條街,只穿插了幾家商店。
圖:老街的地板經過美化,每一幅地磚畫,都是一個西湖的老故事。
圖:傳統商店相繼凋零,只剩下百年的年盛打鐵店,依然堅守傳統的手工打鐵藝術。
圖:或許住戶不多,感覺每位住戶彼此都很熟,人情味濃的化不開。
圖:進入西湖國小,找找這個小學的特色。
圖: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大門上掛著棉被。
圖:不知道是不是人口稀少,又顯少觀光客,今天在西湖的行程,竟然沒看到半間便利商店。
圖:看起來很可愛,但突然對我狂吠,真想把這可愛的傢伙捉起來打。
圖:市區真的很小,只隔了一條街,立刻變成青翠的農田。
圖:五龍宮,西湖老街底有座五龍宮,創建於清同治11年(1872),主祀天上聖母。五龍宮的廟名係因其後山勢有如五條飛龍而得名。
圖:現在的五龍宮裝飾華麗,而且工法精細。
圖:五龍宮旁的老雜貨店。
圖:五龍宮前方的水果籃。
圖:西湖媽祖神雕,五龍宮殿後的媽祖石雕高達26.66公尺,由299塊花崗石組合而成,為東南亞最高的石雕神像。
圖:媽祖石雕前的橋稱為聖母橋。
圖:細看媽祖聖顏,面容慈祥,堪稱西湖的地標。
圖:佇立一旁的順風耳。
圖:旁邊的高速公路橋柱上,有著一幅幅的客家風情拼貼畫。
圖:阿玟姐客家米食,在119縣道接近台1線的位置,有間「阿玟姐客家米食」,是西湖極具代表性的美食小店。
圖:月桃葉粽25元,有淡淡的月桃葉香,味道淡鹹的好吃。客家菜包20元,則包了最具客家代表的菜脯絲,也不能錯過。
圖:柚子山步道,從台1線北上,即能看到柚子山步道的入口,入口有兩個,一為大窩線,一為小窩線。今天從大窩線入口進入。
圖:步行起點選在高速公路下的土地公廟,一般福祿壽中抱子的為祿星,這座土地公廟則是一仙抱一子。
圖:比較正確的說法是「湖東休閒農業區」,但這裡整座山種滿柚子,所以被稱為「柚子山」。每一區柚子園標示了園主姓名,也提醒登山客不可摘採柚花。
圖:的確,左看右看都是柚子樹。
圖:往上看,柚樹盤踞了整片山頭。
圖:兩個禮拜前可以觀賞淡白色的柚花,晚了兩個禮拜,柚花已逝,柚子小baby已經一一冒出。
圖:還能勉強看到零零星星的柚花,但是已經聞不到半點柚花香。
圖:反而路旁的桂花飄出香味。
圖:除了柚子樹之外,也要專心觀察其他的生態。
圖:柚子山步道並非一般的泥土或木棧步道,而是沿著產業道路而行。
圖:昔日農家也會飼養豬隻,讓豬隻自己走上貨車的設施稱為「出豬台」,現在變成廁所。
圖:從出豬台轉個彎,往上走。
圖:雖然走的距離不長,還是在海水亭小憩一番,偶爾能看到在天空飛翔的老鷹。
圖:滿山的柚樹,最是壯觀。
圖:由於沿著產業道路而行,因此一路上比較沒有樹蔭。
圖:這不就是香香的月桃葉?
圖:因為柚子是西湖代表性的產業,因此步道經過美化,兩旁偶爾栽種了花花草草。
圖:其實七里香的果實可以吃。
圖:一輛沒有車牌的報廢車。
圖:這回是鮮艷的朱槿。
圖:還有一整排秀麗的杜鵑花。
圖:金來亭是視野不錯的休息站。
圖:大馬路上的汽車匆匆忙忙,西湖的農村氣息卻是慢條斯理。
圖:繞了一小圈,往下走回琴義小站。這一小圈步道花不到一個小時。
圖:苗33鄉道,南下的路徑,我選擇了苗33鄉道。
圖:鄉村農田上,總有許多引起好奇心的東東。
圖:樸實的泥磚屋。
圖:土地公廟下的崁石牆。
圖:客家區域真的很多土地公廟,這座廟的祿星揹著小娃娃,走到西湖來看花。
圖:清澈的溝水上有幾個小轉輪。
圖:農民剛插完秧,稱田上浮現一層淺淺的綠意。
圖:稻田旁的榖倉彩繪了農村風情。
圖:傳來轟隆隆的聲響,高鐵飛馳在田野間。
圖:高鐵與榖倉,不同世代的代表出現在一起,一點也不突兀。
圖:接著彩繪高鐵列車穿過這片彩繪大地,靜靜的小農鄉,卻有令人警喜的美景。
圖:雲梯書院,雲梯書院是劉家在道光9年(1829)創辦的私墊,孕育劉家後代產生大學士、貢士等,長達數十年。
圖:哇噻!妳一次用了兩條口紅呀?
圖:雲梯書院後來改為文廟,現在正殿供奉孔聖及三恩主神位。
圖:石雕「惜字亭」是最具保存價值的古物,建於書院創建之初,完整如初,苗栗縣僅此一座。
圖:雲梯書院旁的土地公廟,內無土地公神像,是很典型的客家伯公廟。
圖:彭城堂(劉恩寬古宅),彭城堂劉家宗祠是西湖極具代表的人文史蹟,屬傳統的三合院建築。
圖:彭城堂有如不同建材拼貼出來的建材,古意不濃,徒留門牆上的古石獅流露出歲月的風霜。
圖:樸素的風格,或許象徵了客家人的恬淡。
圖:側邊魚池呈現半月型。
圖:旗杆座石為當時皇帝所賜,足見劉家之風光。
圖:離開彭城堂,這條小鄉道美的讓人停下腳步,一定要鑲在記憶裡。
圖:吳濁流藝文館,渡過西湖溪後,前往溪旁的吳濁流藝文館。
圖:吳濁流(1900-1976)為台灣著名詩人、教師、文學家,代表小說作品為「亞細亞的孤兒」、「無花果」、「台灣連翹」等。
圖:來的不是時候,中午休館一個小時,那麼我也跟著在園區裡休息。
圖:就在涼亭裡小歇吧!
圖:望桑椹止渴。
圖:吳濁流藝文館珍藏了他的手稿、著作,另有藏書無數。
圖:超過1點了,準備上樓參觀。
圖:怎麼沒開門?還沒睡醒哦?
圖:只好離開,從119縣道北返。
圖:青錢第古宅,119縣道旁有一古宅「青錢第」,推斷有140年以上的歷史。
圖:光看鐵門,就知道這是張家古宅。
圖:整棟房子呈現「昌」字型,象徵家族的昌盛。
圖:青錢第不對外開放,僅能從外牆的門窗觀賞。
圖:新屋下站,這條路接近高鐵的地方為「驛地站古蹟」,但看不出那些為古蹟的蛛絲馬跡。
圖:有座土地公廟。
圖:另外有個破牌子,寫著這裡是「新屋下站」,為劉家二房裔孫在此建新家而得名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