桐花!今年的桐花季悄悄登場了。該挑個不曾去過的地方,看看早落的五月雪,或許三灣鄉是個不錯的選擇。三灣境內有多條步道,經過仔細評估,挑選出銅鏡山林步道做為今天的主行程。一大早,就精神飽滿的出發了。
圖:苗17線,從苗17線進入三灣鄉,都是彎彎曲曲的山路,有些路標箭頭指的方向有些偏差,一路走來,偶爾產生迷惑。
圖:還好,大致上還是順利,到達永和山農場時,對前進的路徑更是篤定。
圖:接著,早開的桐花陸續出現,今天的行程令人期待。
圖:在客家區域,總要找找土地公廟的蹤跡,可能在大樹下就有簡易石板、鐵皮搭建的迷你小廟,裡面沒有神像,這正是客家伯公廟的一大特色。
圖:儘管桐花尚未開的滿山滿谷,但看到灑滿一地的白雪,心情還是興奮了起來。
圖:三灣老街,穿過了三和大橋,抵達了三灣的主要街區---三灣老街。
圖:早晨的三灣老街,居民三三兩兩,老街有點清靜,又有點生氣。
圖:三灣老街以「五榖廟」為發展中心,廟宇創建於清咸豐元年(1851年),主奉神農大帝。
圖:廟宇前的石獅塗上了金細細的指甲油。
圖:金爐的石獅已模糊,看起來反而更加樸拙,更是討人喜歡。
圖:老街外的道路是台3線,是條寬廣的大馬路。
圖:便利商店已進駐道路兩旁。
圖:客家區域常有讓人期待的客家菜包或客家粽,比較遺憾,在這裡沒發現。
圖:結果,今天的早餐是路邊的早餐車。
圖:玉米煎餃,40元。外皮微焦,內為豬肉饀和玉米粒,加點辣椒,吃起來更香。
圖:逛逛老街步道,起點從三灣國小開始,步道一路延伸過中港溪,可以繞行一大圈。
圖:五榖廟旁的小吃店,在三灣頗有名氣。
圖:三灣老街的街屋多已改建成,雖然看起來整齊,但古意已淡。
圖:街道經過美化,也許在某一面牆上,就有有趣的裝飾。
圖:獨特的門牌,獨特的盤畫,為老街增添一些趣味。
圖:表情好像欠我會錢的大花貓。
圖:圍牆上有三灣梨造型的盆栽,有趣又討人喜歡。
圖:藝品店的懷舊甕牆。
圖:一側是中港溪的好風光。
圖:小小溜滑梯是兒童的遊戲場。
圖:庄頭土地公廟裡只有土地公香位,沒有神像。
圖:三灣國中旁的雅農之門。
圖:百年櫸木屹立在石母祠旁邊。
圖:相傳石母生前為人幫傭,愛護小孩,育成男女不計其數,歸天後被封為石母。許少鄉民有小孩難養育,就會來這求縴(護身符)。
圖:如果繼續步行,可以一親中港溪。
圖:月眉橋,從台3線進入銅鏡村,路旁的月眉吊橋1929年,如今只剩橋柱挺立。
圖:月眉橋曾是三灣通往頭份的必經路徑,有著在地的歷史意義。
圖:橋墩處以強化玻璃舖成觀景台,能夠一覽已經功成身退的溪河水庫。
圖:銅鏡社區,苗19線是通往銅鏡社區大銅鑼圈的路徑。
圖:財團的便利商店還沒有入侵這個社區,「阿嬌便利商店」是這裡最大的百貨公司。從便利商店旁的小路,是前往銅鏡步道的方向。
圖:這個社區的巡禮,就從迎福宮伯公廟開始。
圖:銅鏡村的美化不過是近十年的事,社區入口原本單調的水泥牆,搖身變成「三灣燒」的藝術牆。
圖:許多住家門口都有DIY木頭彩繪信箱。
圖:濃濃的客家風情,依然瀰漫在這個小村落。
圖:銅鏡山林步道,活動中心後側有面導覽牆,不要懷疑,這裡就是銅鏡山林步道的入口。
圖:銅鏡山林步道屬於社區型步道,人潮罕至,清新、青翠、親近又好走。
圖:步道或有人工舖設,但保留了原始山林風貌。
圖:不按常理出牌的大樹擋在路中央,這正是大自然的法則。
圖:三不五時,看到早落的桐花,走在步道上,隨時能享受桐花灑落身上的美妙滋味。
圖:步道兩側高樹參天,非常涼爽。
圖:不知不覺中,悄悄的走到了山林步道的盡頭。
圖:整條步道並不長,一、二十分鐘就能走完,不過這只是銅鏡步道的其中一段,從步道上的指標走,另外有一段環湖步道。
圖:一旁的山林好景緻。
圖:銅鏡環湖步道,環湖步道與山林步道相距不遠,或許也可以說這是兩條相連的步道。
圖:這個山林的大埤塘,當地人稱為「大龍崗湖」,原本是在地人獨享的秘境,因為步道的闢建,使得外地人有緣一覽湖水的美。
圖:不管那個位置,湖面總有最美的倒影。
圖:粉撲花炫麗的綻放在池畔。
圖:湖畔的木棧道與木橋有些略為破損,但走起來,不失怡人。
圖:翠綠的湖面,最是綺麗。
圖:走到湖的對岸,和山林步道一樣,又是樹蔭與桐花的饗宴。
圖:一個人獨享的桐花雨,想排什麼字,就排什麼字。
圖:幽靜湖面倒映著山林美景,彷彿大自然為大地特別鑲上一面鏡子。
圖:環湖步道一側有條步道,可以通往大草原。
圖:寬廣的大草原,草高且密,又是有別於山林與環湖的景觀。
圖:桐花季的顏色是白色,所有白色的花花草草都美了起來,一如蒲公英緩緩隨風而飛,美化了天空。
圖:豪邁的月桃花與嬌羞的桐花相呼應。
圖:從原路返回大埤塘。
圖:台3線,折返台3線,只要看到奇特的大樹,樹下一定住著一位親切的土地公。
圖:小胖牛肉麵店,三灣的客家料理似乎以合菜為主,午餐時間已過,連小吃店地都相繼休息。在馬路邊找到一家還在營業的小胖牛肉麵店。
圖:紅燒牛肉麵,75元。大塊的柔軟牛肉塊,搭配濃郁的紅燒湯頭,吃起來最過癮。
圖:阿伯醃梨,台3線靠近三灣國中的地方,有好幾攤醃水果攤,色澤亮麗特別誘人。
圖:挑了一家招牌寫著「阿伯醃桃」的攤子,買了一包醃橄欖,100元。味道淡淡的,沒有撲鼻的酸,也沒有膩舌的甜,這才是天然不加化學添劑的口味。
圖:永和山水庫,今天的最後一個行程是永和山水庫,在馬路上,就能看到變形蟲狀的百變水庫。
圖:水庫旁的土地公廟是納涼的好地方。
圖:土地公廟旁的百年楓樹。
圖:永和山水庫碑是遊客主要駐足的地方。
圖:下方有個凸進水庫的小公園。
圖:公園裡有桌有椅,應該休息一番。
圖:水庫浩瀚沒錯,但空氣品質不佳,讓水庫失色了不少。
圖:也可以走到壩頂,從壩上看雄壯的水庫。
圖:壩的另一邊,卻是凹谷與住家,一壩之隔,兩種面貌。
圖:準備離開時,發現坡上的三灣梨樹園,三、四個月之後,又甜又水的三灣梨即將上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