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峽藍染節又來了!今天從捷運府中站隨便找了一班公車,走走停停的來到了三峽,但是不知道要在那一站下車?勉強看到一座橋,就在下二站下車吧!
圖:過了紅綠燈,站在三峽大橋上,馬上看到了美麗的三峽拱橋,因為前水有攔水壩,三峽河來到這裡只剩水流稀疏。
圖左:日據時代(1933年)興建的三峽橋,橋面甚窄,來程只限二輪噗噗行走。 圖右:生鏽的汲水幫浦,是正昌牌的。
圖左:河邊種了一大排楊柳,隨風搖曳。 圖右:水溝蓋是特殊設計的,只有當地才有。
圖:宰樞廟在三峽河邊,從內牆可以看出曾經香火鼎沸。
圖:宰樞廟旁的住家,一磚一瓦,一樣可以遮風避雨。
圖:長福橋的牌樓,人來人往。
圖:長福橋橋上與橋身的材質有點矛盾,串連了老街與新社區。
圖左:鐵橋靠老街一端的入口,左右各有一個。 圖右:橋上有許多涼亭,在亭裡賞溪賞山賞人群。
圖:站在橋上,前方是三峽左岸,晚上演唱晚會的場所。
圖:站在橋上看河的上游與下游,風景各有所取。
圖:可憐的小石獅,統統被攤販五花大綁了。
圖左:嗚~我也被逮補了。 圖右:在溪邊學姜太公,別有樂趣。
圖左:走下長福橋,橋下也有許多攤販,可是不知道好不好吃。 圖右:賣醬菜茶的店,十足的老街風味。
圖:三峽老街形象識別標誌決選活動,沒一個有將祖師廟納入設計,殘念!
圖:與三峽齊名的祖師廟,在北台灣歷史最悠久的祖師廟,1769年開始庇護三峽居民。
圖:祖師廟內在比外在更精采,群鳥飛舞,只有走馬看花會很可惜。
圖左:好大的海馬,雄性懷孕的魚類。 圖右:精彩的石雕秀,不同的角度,有不同的驚異。
圖:龜與鶴,不只長壽,還要加倍。
圖:突然發現一隻貓頭鷹在高處看我。
圖:孔雀置身花叢,鳥比花嬌。
圖:民權老街,禁建解除後,正如火如荼的復建中。
圖:中影文化城熄燈後,可以考慮在此拍電影。
圖:紅磗建材為老街的特色,閩南味十足的街景。
圖:昔日販賣染布,今日藍染當道。
圖:老字號的參材行,好好保存,終將步上古蹟。
圖左:這間沒有鎖門,沒有人,偷偷跑進去看裡面陳設的各種老東西,偷偷拍一張老收音機,再偷偷跑出來。 圖右:和老街融為一體的警察局,掛了一個像玩具的爆笑招牌。
圖左:藍染節的表演活動,小學生像背書般的演戲,但都沒開天窗。 圖右:藍染節的藍染攤位,手工精良,但價格也不俗。
圖左:歷史文物館,裡面陳列了入選的作品,但是禁止拍照。 圖右:現場有藍染活動,這是遊客完成第二階段後的半成品。
圖左:藍染活動的會場,染料的味道有點刺鼻。 圖右:遊客的作品,不錯看呢!
圖左:遊客的作品都不同,親手做的就是最美的。 圖右:會場旁的三峽國小,歷史也悠久。
圖:假日才開放的李梅樹紀念館,陳列了李梅樹老畫家生前的畫作、書信與證件,女兒、子孫紛紛成為模特兒,當天有看到他女兒。
圖左:紀念館的門口,現今的祖師廟就是李梅樹老先生主持改建的。 圖右:畫作不賣,但有賣明信片,這是最樸素的一張,四個大字其實是由鳥群組成。
圖:在長福橋頭的行動咖啡車,咖啡香醇,冰沙涼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