應朋友熱情之邀,來到了她的老家苗栗,放好行李,吃完苗栗市知名小吃,大夥1分鐘的時間也不想浪費,立刻趨車前往頭屋鄉。
左圖:從台13線轉往孔聖路,我們到達了象山村的象山孔廟。 右圖:在孔廟旁,嶄新的雕像作品,舊日的農村風光,表現出苗栗縣為傳統農鄉的特色。
圖:象山孔廟建於1901年,外型像是一般廟宇,和其他縣市的孔廟迥然不同,因為象山孔廟最初是以玉衡宮做掩護,至1974年才將孔廟獨立出來。
左圖:一般廟宇的門前都以石獅鎮守,在象山孔廟看到的是2隻石象。 右圖:孔廟後側有條天象山步道,今天不可能走完步道全程,我們只是要到孔廟後面的玉衡宮。
圖:回頭看一眼孔廟,光這樣看,一般人應該判斷不出這是一間孔廟。
圖:步道旁有個民主英烈公園,主要是紀念白色恐怖殉難烈士,目前尚在整修中。
圖:現在的玉衡宮為1974年在孔廟後方籌建,主奉玉皇大帝、關聖帝、呂洞賓等。
圖:此時玉衡宮正好在舉辦祭典,現場的樂聲、氣氛皆一片肅穆。
左圖:續行台13線很快的就到達了明德水庫,沿著北岸道路直抵水庫最後(註:東)方的觀景平台。 右圖:受大陸沙塵暴的影響,今天視野不佳,迷濛的明德水庫反而有種神秘感。
圖:仁隆吊橋在觀景平台旁邊,與海棠島連結,這個吊橋是明德水庫3個吊橋中唯一可以免費行走的。
左圖:在吊橋上看明德水庫,獅潭溪切穿八角崠山脈形成峽谷,明德水庫即利用此一地形而興建,因此水庫呈現變形蟲狀,所以從不同的位置看明德水庫,總有不同的景觀。 右圖:永春宮在海棠島上,始建於1847年,比1970年完工的明德水庫還要古老。
圖:永春宮的香爐四周有數隻石獅圍繞,石獅露出暴牙,好不威風。
圖:永春宮的地理位置不錯,視野美麗,而且籠罩在湖水靈氣之中。
左圖:遊艇碼頭沒有開業,小艇、小船因此沈睡在湖水之上。 右圖:對岸的住家背山面水,安靜如畫。
圖:從原路回到明德水庫西側,日新島是明德水庫區域中最大的一個島,以一、二號吊橋銜接兩岸。
圖:從一號吊橋進入日新島,走上吊橋前須繳清潔費100元,門票可以抵島上咖啡店的飲料費用。
圖:在日新島上看水庫四周,湖邊的法明寺相當雄渾壯觀。
左圖:日新島的環境純潔寧靜,但島上景觀規畫尚欠完整,波斯菊花海雖美,但有些零亂。 右圖:在日新島上有許多圓筒形的建築,走近一看,都是觀景雅座。
圖:下午5:36,天色轉暗,湖中小筏幽幽而行,別有一番畫意。
圖:在日新島上散步,現在島上的遊客就只有我們幾個人。
圖:來到了二號吊橋,就周邊的交通而言,一號吊橋是主要入口,但我個人感覺二號吊橋的環境較佳。
圖:走在二號吊橋上,猶如走在水庫之中,這裡的視野相當吸引人。
圖:看不到鳥兒飛舞,只好從玻璃牆認識明德水庫的生態。
左圖:日新島上的生化池,利用有益菌種使水質淨化。 右圖:日新島上的咖啡店為水榭樓台,既然在一號吊橋入口處付了100元清潔費,可以抵飲料費用,所以非得進去喝一杯咖啡不可。
圖:水榭樓台的佈置簡單明淨,我第一眼看,聯想到的是IKEA。
左圖:飲料送來之前,先在店內走動,看看店家的佈置。 右圖:香濃的布丁奶茶來了。
左圖:視覺與味覺兼俱的熱可可。今天的飲料在扣抵門票後,一杯60-80元。 右圖:晚餐在鱺魚小吃解決,這家店的招牌比附近店家的招牌還不明顯,但是聽說有獨特的水庫魚蝦料理。
左圖:道地的客家粄條,香Q可口。 右圖:薑絲脆腸,口味和薑絲大腸相近,但口感更脆。
圖:店家自我推薦的炒山豬肉,內含薄片豬皮,店家推薦,果然不錯吃。
圖:最後是獨一無二的鱺魚生魚片,2種沾醬,先沾酸酸的醬汁,再沾哇沙米醬汁,好吃到邊吃邊偷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