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站到了三義,早年三義全鄉皆為原始森林,現在則以木雕聞名,所以三義行的主題就是木雕巡禮。
圖:下午1:19火車到達三義,三義不愧是木雕王國,月台地下道擺設了許多木雕作品。
圖:不要笑,這是藝術,要秉持高雅的心情欣賞名家的作品。
圖:三義車站的外型獨特,我想車站是要表現出火炎山的特色。
左圖:依稀記得從火車站健康步行15分鐘可抵達木雕博物館,於是我走在三義的街頭。 右圖:三義舊名三叉,三叉河一帶是較早開墾的區域。
圖:經過了火炎山森林態教育館,是個可以虛擬遊玩火炎山的教育館,這不是今天的主題,所以過而不入。
圖:是我記錯了嗎?走了15分鐘才到達孔子亭,還不到路途的一半。
圖:看到好幾家筆鄰的麵店,是到了吃午餐補體力的時候了。
圖:賴新魁麵館是60年老店,板條加肉片加蛋,一碗50元。
圖:扣除吃飯的時間,大約步行了35分鐘,14:17到達三義木雕博物館,我正式切入三義行的主題。
圖:木雕博物館前的意象設施,主題自然為木雕,上頭的圖雕是個老者,就連木柱外型也像個老者。
圖:前方停車場的外牆是個裝置藝術牆,由神雕邨於去年11月設置的。
圖:木雕博物館旁就是神雕邨,三義主要的木雕街雖然是在水美街,但現在這裡也進駐了不少木雕藝術家,形成了另一個木雕邨。
左圖:有些賣客家傳統食品的店。 右圖:木雕工作室佔了較多。
圖:許多店家是木雕藝術家自己的作品,店門口會有姓名,有些則是販賣批發的商品,大體上應該分辨的出來。
圖:回到木雕博物館前,左右兩隻大象造型完全不同,一隻具現代感,一隻具真實感。
圖:花了近1個小時在博物館裡,全票60元,展覽品從原住民木雕、傳統中國木雕到現代化的木雕都有,一如其他的博物館一樣,館內禁止攝影,所以裡面就無從記錄了。
圖:離開木雕博物館,在博物館的另一邊是慈濟茶園的四月雪小徑。
圖:四月雪小徑有舖設整齊的木枕道,木枕道看起來漂亮,但並不好走,必須看著地上走路,否則很容易被跘倒。
圖:順著木枕道往上走,現在不是四、五月的桐花時節,所以一路上的景觀並沒有太大的變化。
圖:步道直達上頭的慈濟茶園,茶園有最特殊的流線美,猶如千條綠色長龍伏地待飛。
圖:這片茶園為有機栽種,不灑農藥,這個時候,茶園中可看到少數的茶花。
圖:循原來的小徑下山,此時的天氣依然好冷。
圖:走回四月雪小徑的入口,在一旁的座椅小小休息。
圖:沿著馬路有另一條慈濟山賞桐步道,我想不是桐花飄落的季節,不用再走了。
圖:今天的木雕巡禮,沒有拍到太多的木雕,回到三義車站後,改拍車站的木雕擺飾過過乾癮。
圖:再拍1張地下道的木雕作品,我說過了,不要笑,這是藝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