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001台東縣海端鄉布農族文物館

離開花蓮卓溪後,接著進入台東縣。台東的海景雖然美麗,但這次的機車環島行,將與海景無緣,因為在台東的行程,全部規劃了靠山區的幾個原鄉。首先進入海端,海端鄉因有南橫公路貫穿,南橫周邊串連了許多美景。可惜南橫的路線與這次環島行的路線沒有交集,在海端的行程,將只探訪幾個原住民部落。

 

圖:錦屏部落,從池上鄉走台20甲線進入海端鄉,首先抵達了錦屏部落。

0002台東縣海端鄉錦屏部落

 

圖:海端鄉的居民以布農族為主,錦屏部落也不例外,因此部落入口處有不少布農族生活的圖雕。

0003台東縣海端鄉錦屏部落

 

圖:戴上面具假扮超人或摔角選手一點也不稀釋,布農族早就有面具這項文化。

0004台東縣海端鄉錦屏部落

 

圖:原本應該轉往小路進入部落,但是騎過了頭,結果就這樣離開了錦屏部落。

0005台東縣海端鄉錦屏部落

 

圖:初來部落,從初來橋渡過新武呂溪,這條溪是卑南溪的上游,河面寬廣,溪水匆匆流過滾滾沙石。

0006台東縣海端鄉初來橋

 

圖:橋的另一頭將接到台20線(南橫公路),公路旁規畫出一片簡易的休憩公園。

0007台東縣海端鄉初來橋

 

圖:往左轉是初來部落,「初來」是布農族語「榕樹」的意思,相傳初來國小附近有棵大榕樹,取其而得部落名稱。

0008台東縣海端鄉初來部落

 

圖:初來部落的街道和房屋都排列的整整齊齊,不會產生視覺上的雜亂感受。

0009台東縣海端鄉初來部落

 

圖:部落與成片的稻田相望,這片稻田一如部落的街道一樣,切割的整整齊齊。

0010台東縣海端鄉初來部落

 

圖:狩獵是布農傳統的技藝與文化,在布農族的傳說中,山豬原是一名喜歡偷吃地瓜的惡人,由於行徑過於令人難以忍受,終於有一天被族人打的體無完膚。惡人羞辱的逃入山中,變成山豬,成為了山豬之祖。

0011台東縣海端鄉初來部落

 

圖:部落裡的小學是初來國小,倚山而建,與山林相融,成為美麗的校園。

0012台東縣海端鄉初來國小

 

圖:中式的涼亭與拱橋,讓校園多了另一種樣式的景觀。

0013台東縣海端鄉初來國小

 

圖:牆上畫著漫畫式的原住民彩繪。

0014台東縣海端鄉初來國小

 

圖:水閘門公園,初來部落的另一隅,從卑南溪分割出來一條防汎圳,這是關山大圳的引水圳。圳中有一沈砂池,池邊規劃成一個水閘門公園。

0015台東縣海端鄉初來部落水閘門公園

 

圖:雖然是一個人工的圳池,沿著池邊走,依舊帶著濃濃的愜意。

0016台東縣海端鄉初來部落水閘門公園

 

圖:圳池的流水湍急的很,是一種縮小版的澎湃洶湧。

0017台東縣海端鄉初來部落水閘門公園

 

圖:公園裡的枯木與涼亭。

0018台東縣海端鄉初來部落水閘門公園

 

圖:涼亭旁立著「初來事件抗日英雄紀念碑」。在原住民的百年、千年歷史裡,似乎永遠把「抗日事件」列為第一,甚至全部,其他的人、事、物呢?那裡有較完整的記錄?(註:初來事件,1943年二戰期間,日本巡查(警官)遠山次郎到海端山區巡視,夜宿初來派出所,被當地布農族人「馬燒利」獲悉。馬燒利因痛恨日本警察欺壓原住民,暗中召集族人利用夜間放火圍攻派出所,並將遠山次郎殺死,逃入山區躲藏。日人雖出動大批軍警追捕   始終未能捉到這些長年生長在山區的原住民。唯此一事件僅有口述,無相關的文字或資料記載。)

0019台東縣海端鄉初來部落初來事件抗日碑

 

圖:海端部落,從台20線繼續南下,接下來是海端部落,「海端」在布農族語意指三方為山環繞、一方為開口的地形。

0020台東縣海端鄉海端部落

 

圖:一般沿山的部落因為離平地較遠,鮮少在境內設有火車站。海端部落也不例外,馬路的對面雖然設立了海端車站,幾步之差,那兒已經是關山鎮的範圍。

0021台東縣海端鄉海端車站

 

圖:海端村是海端鄉的行政中心,鄉公所設立於此,在這棟近似立方體的建築物外牆,裝飾著簡單的民住民圖案。

0022台東縣海端鄉海端鄉公所

 

圖:望進海端國小,校園裡有棵雄偉的大樹,樹下是小朋友的遊戲場。

0023台東縣海端鄉海端國小

 

圖:躲在校園圍牆邊的彩虹斑馬。

0024台東縣海端鄉海端國小

 

圖:很難得在原住民部落能看到這麼華麗的幼兒園。

0025台東縣海端鄉海端幼兒所

 

圖:幼兒園外牆的兒童畫原住民圖畫。

0026台東縣海端鄉海端幼兒所

 

圖:射耳祭的祭典舉辦場所。

0027台東縣海端鄉海端部落

 

圖:布農族文物館,海端村裡設立了布農族文物館,於2002年開館,整個園區面積達1.37公頃。

0028台東縣海端鄉布農族文物館

 

圖:文物館前豎立著拉瑪他星星的雕像。1915年拉瑪他星星率領族人協助阿里曼希堅射殺日警,此為「大分事件」。

0029台東縣海端鄉布農族文物館

 

圖:布農族文物館樓高三層,外觀雄偉又不失原住民的色彩。

0030台東縣海端鄉布農族文物館

 

圖:大門前擺置了一些原住民木雕,這不僅是一項工藝作品,也傳述著原住民的傳統生活。

0031台東縣海端鄉布農族文物館

 

圖:欣賞了布農族木雕後,接著進入館內參觀,參觀門票是0元。

0032台東縣海端鄉布農族文物館

 

圖:一走進館內,就看到偏向現代風格的編織作品,有抱枕,有布袋。將傳統技藝融入現代生活,這是延續傳統文化的一種方式。

0033台東縣海端鄉布農族文物館

 

圖:布農族文物館有很好的參觀動線,上下樓的迴廊掛滿了布農族的珍貴照片,從照片中,真真實實的呈現出布農族棉布長裙、刺繡頭巾等傳統服飾。

0034台東縣海端鄉布農族文物館

 

圖:婦女從事紡織的情形、靈媒常為族人治病及尋找失物,看了這些照片,對布農族的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刻的印象。

0035台東縣海端鄉布農族文物館

 

圖:狩獵農耕的工寮以及各種工具,其中包含了便當盒。

0036台東縣海端鄉布農族文物館

 

圖:「回家了!」台灣各族原住民的文化雖有雷同,但也有差異。許多地方的原住民文化館常將各族的文物混在一起,難免有虛應一番的感覺。在海端布農族文物館裡,將真真實實屬於布農族的文物蒐集起來。老文物回家了,讓布農族的文化得到進一步的正確保存。

0037台東縣海端鄉布農族文物館

 

圖:在布農族文化裡,黑熊替雲豹塗了美麗的斑紋,雲豹卻將黑熊塗了一身黑。心生怨恨的黑熊決心追趕雲豹,於是有黑熊的地方永遠看不到雲豹。由於雲豹神出鬼沒,不易捕獲,豹皮背心成了社會地位與能力的表徵。

0038台東縣海端鄉布農族文物館

 

圖:玻璃櫃裡的木板看似普通,事實上這是小米耕種的祭事曆板,證明了布農族早有自己的年曆。

0039台東縣海端鄉布農族文物館

 

圖:由於不少文物都有百年歷史,為了保護這些文物,館內的溫度設定極低,不到25度。

0040台東縣海端鄉布農族文物館

 

圖:圍著火爐吃飯是布農族的一項傳統,同吃一鍋飯形塑出「一家人」,同時也確立了家族的邊界。

0041台東縣海端鄉布農族文物館

 

圖:在竹片上鑲入黃銅片,這是布農族的口簧琴。

0042台東縣海端鄉布農族文物館

 

圖:布農族的顏色只有傳統的紅、黑、黃三原色,色彩取自大自然,如薯榔、木炭、薑黃。

0043台東縣海端鄉布農族文物館

 

圖:胸袋是屬於男子的服飾,胸袋裡裝煙草、果實、祭肉等,口袋滿滿,可表彰男子的能力,才是真正的男人。

0044台東縣海端鄉布農族文物館

 

圖:年高德劭的婦女才能纏頭巾,因此頭巾代表了婦女的社會地位。

0045台東縣海端鄉布農族文物館

 

圖:當布農族拿紅豆對外交易,換取花布,將花布拼貼,加上傳統紋飾,成為待嫁女兒的華麗長裙。

0046台東縣海端鄉布農族文物館

 

圖:加樂部落,離開海端部落後,最後一個想探訪的部落是加拿部落,不幸走錯路,結果進入了另一個加樂部落。

0047台東縣海端鄉加樂部落

 

圖:加樂部落範圍不大,住家較少,繞了一小圈之後即離開,結束在海端鄉的旅程。

0048台東縣海端鄉加樂部落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大新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