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雖然喜歡搭火車,但並不算是鐵道迷,今天特別充當一天的鐵道迷,體驗一段西部縱貫海線之旅。西部海線於1922年完工,北起竹南,南至彰化,當時興建的車站多以日式木造房為主體,隨著經濟的發展,車站多改成鋼筋水泥建築,僅剩談文、大山、新埔、日南及追分五站保存著原有建築。 

圖:《第一站:談文車站》今天的第一站到了,位於苗栗造橋的談文站,也是海線鐵路南下的第一站。

  

圖:這個車站只有一個軌道,南下、北上的列車都共用一個軌道。

 

  

左圖:一旁停放的工程車頭,不知道是停車用,還是裝飾用。  右圖:車站山牆圓圓的牛眼窗,讓牆面不再單調;急斜式的屋脊,有利排水。

 

 

  

左圖:另一長邊牆的窗戶是方形的,看起來是打不開的。  右圖:Y字型的木柱,應該裝飾的作用大於支撐。

 

 

  

圖:站體特別採用日本進口的杉木建材,由於維護得當,外觀仍保持良好。

 

  

圖:看看車站整體,像間老民宅,洋溢著綿綿舊情。

 

  

圖:談文車站的一大特色,因為地形的關係,位置比一旁的公路低了許多。

 

  

左圖:車站另有一間迷你的小木屋,應該是站長兼工友的休息室。  右圖:水泥桿旁的老木桿仍保存著,雖已蒼老,依舊穩穩站立著。

 

 

  

圖:車站內洋溢著簡樸,小小的售票口,但列車資訊標示的清清楚楚。

 

  

左圖:換個角度看車站的大門,是個沒有門的門。  右圖:進入月台的剪票口已不再使用,要進入月台,直接從車站外的天橋走進去。

 

 

  

圖:所以剪票口旁的候車處也用不到了。

 

  

左圖:月台上的候車亭,冷冷清清。  右圖:過去用來存放油料的油庫,一如其他的車站,已經閒置。

 

 

  

圖:鐵道的另一旁是一大片綠油油的田地。

 

  

圖:站在車站就可以看到前方的山頭有個明顯的紀念碑,鄭漢紀念碑。

 

  

左圖:從山下找到一條小路登上去一瞧,鄭漢是1967年救起中港溪溺水的孩童,自己反而誤觸水壩鐵刺而溺斃的19歲青年,隨時間久遠,紀念碑被孤立於荒草中,2004年才又被重新整理。  右圖:這裡視野不錯,右後方的層層山巒中佈滿雲海。

 

 

  

圖:右方正好是鐵道,談文車站被形容為弧度最優美的鐵道路段,鐵道風光一覽無遺。

 

  

圖:左方則是中港溪及車潮川流不息的高速公路。

 

  

左圖:我不從原路下山,卻走向另一邊明顯的泥巴路。  右圖:走著走著變成木棧道。

 

 

  

左圖:接下來木棧道長滿著綠草,還有一棵樹擋在中間。  右圖:步道不長,走到起點,這被規劃成鄭漢步道,難怪沿路看到登山隊綁在樹上的布條。只是我選擇走這條路,下山後卻繞離火車站有一段距離,我不得不加快腳步,衝向車站。

 

 

  

圖:還好趕上下一班列車,我的背包坐在月台候車亭的椅子上休息。

 

  

《第二站:大山站》

 圖:7分鐘的車程,我到達了第二站,位於苗栗後龍的大山站。

 

  

左圖:月台上的候車亭一樣懷舊簡樸,從側邊看,還有點像超人面具。  右圖:椅子是和候車亭一體的石椅,有別於談文站的木椅。

 

 

  

左圖:前方的鑲石月台和花形圍欄,是早期車站的共有設計。  右圖:停止使用的儲物間。

 

 

  

左圖:一側有二個方形窗。  右圖:另一側是一個可愛的牛眼窗。

 

 

  

左圖:和談文站相同的Y字型木柱。  右圖:外頭的夯土牆垣早已斑駁剝落,透出幾許滄桑。

 

 

  

圖:細看牆垣建材,隱約可看到類似稻桿的材質。

 

  

圖:純樸的日式木房,陸陸續續有一些開車而來的觀光客在此下車參觀。

 

  

圖:車站內一樣是簡樸設計,售票口後方有一個丹字型木架,是隔開下一位排隊買票的乘客用的,現在可能沒有作用了。

 

  

圖:乘客候車的長條木椅,有點低矮,有點古樸。

 

  

左圖:內牆下有一個洞,是貓洞?還是狗洞?  右圖:剪票口還是剪票口,和談文站不同。

 

 

  

圖:在大山站只停留40分鐘,所以只能在車站前看看,街道前方的山巒一樣漫天雲海。

 

  

圖:回到月台上,電聯來了,準備前往下一站。

 

 

延伸閱讀:2007.4.5西部縱貫海線鐵路之旅(3之2苗栗通霄,白沙屯站、石蓮園)

延伸閱讀:2007.4.5西部縱貫海線鐵路之旅(3之3,新埔站、秋茂園、日南站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大新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