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安排台南新化一日遊,從台南市區前往新化,出師不利,我竟然一路往新市的方向前進。還好新市與新化相鄰,趕緊繞回來,不致於浪費太多的冤枉路程。
圖:從台19甲線一路南下,進入新化區,到達時間比原先預計晚了一些。中途經過新化太子宮,停下來稍事休息。新化太子宮的歷史可推至清道光7年(1827),在新化當地是香火鼎盛的信仰中心。
圖:前方不遠處即是新化街役場,從這裡開始,一直到新化武德殿,整個條狀區塊是新化的歷史人文精華區。
圖:首先參觀楊逵文學紀念館,紀念館的前身是已閒置的地政事務所,因此建築物的風格頗似早期的公家機關。
圖:楊逵文學紀念館成立於2005年底,紀念這位出生於新化的台灣文學指標人物。楊逵是台灣在日治時期,文學作品被填入教科書的第一人,在台灣是非常被敬重的一位文學家。
圖:在紀念館裡,特別立了楊逵先生的銅像。楊逵先生的作品包括散文、劇本、詩歌等多種類型,對於平民百姓的生活描述,最為深刻與精湛。
圖:當年楊逵先生使用的桌、椅、書、櫃、衣物。
圖:楊逵先生積極參與社會運動,日治時期前後入獄十次共計四十五天。國民政府遷台後,先於二二八事件被捕,槍決前一天,因非軍人身份,撿回一命。後又因同儕起草「和平宣言」,處十二年徒刑。紀念館裡陳列了楊逵先生於綠島服刑的照片、考核文件、書信及重要創作「壓不扁的玫瑰」等。
圖:楊逵的配偶葉陶也是一位不讓鬚眉的人物,日治時期辭去教職,專心從事農民運動。當時日本人稱台灣的民族鬥士為「土匪」,楊逵於葉陶的扇上寫上「土匪婆」三個字,從此「土匪婆」成了她的別名。
圖:楊逵在文學上、生活上有許多好友,如鍾肇政、葉石濤、日警入田春彥。1982年楊逵訪日時,眾多學者作家簽名表示歡迎。楊逵晚年長居東海花園時,喜歡四方朋友前來做客。
圖:「楊逵的文學實踐」展區中,以手稿和書籍呈現楊逵的文字創作成就。
圖:「楊逵的社會參與」展區中,從楊逵受到噍吧哖事作影響、東渡日本接受馬克斯主義洗禮、回台參與文化協會、農民組合、創辦雜誌到開闢農園,展現一連串生命歷程的實踐。
圖:楊逵於各時期的照片,以及接受美麗島雜誌社務委員的聘書。
圖:紀念館二樓後方舉辦不定期展覽,本期是台南子弟黃鈿凱的悠遊隨筆畫作展覽,單純的筆觸與線條,組合成對家鄉最深的情感。
圖:在楊逵文學紀念館的後側,有一棟歐威紀念館,紀念另外一位新化之光,也就是已故金馬影帝歐威。
圖:歐威本名黃煌基,1955年首度獲得演出機會,主演台語片「青山碧血」,劇中角色之名「歐威」自此成為他的藝名。
圖:歐威於1956至1957年的17封書信手稿。
圖:歐威先後以「故鄉劫」及「秋決」兩部電影獲得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項。其中「秋決」堪稱華語電影的經典作品,片中使用的木拷道具後來送交歐威存念。
圖:歐威對媽媽的愛,喜歡送布料給母親裁縫衣服。對太太的愛,每次送給太太的衣服,同一款式必買兩件。
圖:歐威主演的電影DVD、買給女兒的衣服、電影使用道具,每一項都是珍貴的記憶。
圖:猜猜看,歐威最尊敬的壞人是誰?
圖:離開紀念館後,接著前往新化老街,這條老街堪稱保存最完整的巴洛克式建築街區之一。
圖:今天的主要目的是尋找位於老街巷弄裡的蘇家古厝。
圖:中正路341巷裡有多棟超過百年的老房屋,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老房屋是「蘇家宗祠古厝」,屋齡超過170年。
圖:蘇家古厝為二進式多護龍合院格局,樑柱使用上等福衫,可以看出當年的富貴景象。
圖:蘇家古厝的格局與建材保存完整,與大街上的巴洛克式建築相比,完全是不一樣的房屋類型。
圖:古厝的雕刻、彩繪、妝飾多已斑駁或模糊,甚為可惜。
圖:不管怎樣,模糊是因為歲月流碾後的痕跡,思古之幽情總是在這種情境下產生。
圖:如果一大早沒有走錯路的話,原本我的第一站是到金花點心攤吃早餐。金花點心攤創始店位於新化市場,據老闆娘說,因為位置太小,計畫搬到較大的地方。這家小攤是具有台南特色的黑白切,今天光顧時,才知道什麼是黑白切。在一般小吃店,每種小吃有固定價格,可能一種50元、三種150元、5種250元。在金花點心攤,老闆會看客人的人數,適度減少每種熟肉的切量及價格,讓顧客可以用最便宜的價格,吃到最多種的熟肉。
圖:如果一次想吃最多種,最好的選擇是綜合湯(50元),整碗湯裡有滿滿的各種熟料,新鮮又乾淨,湯喝不夠,可以免費追加。另外點了米腸(30元),老闆娘另外特別招待粉腸,這種帶肉塊的粉腸只有南部才有。
圖:用過早午餐後,往新化老街的另一邊走去,即為大目降文化園區。「大目降」為新化舊名,由西拉雅平埔聚落翻譯得名,日治時期新化郡役遺址現已改建成大目降廣場,廣場上有可愛的牛和青蛙雕塑。
圖:新化武德殿是保存非常完好的歷史建物,從日治推廣劍術及柔道、戰後安置榮民住所,到現在結合文化保存及觀光功能。
圖:武德殿前的老樹豪爽的舖蓋水泥圍牆,展現旺盛的生命力。
圖:新化的武德殿可以入內參觀。脫鞋進入後,體驗武德殿奇妙的地板構造,因為地板下方有彈簧結構,所以這裡是會彈跳的木地板,非常有趣。
圖:武德殿的彈簧地板因為年代久遠,經過重新仿製。現今地板的角落特別鑲上透明玻璃,保留4只舊彈簧,讓民眾一窺舊時的彈簧木地板構造。
圖:武德殿的天花板鋼架錯綜交橫,彷彿象徵了堅固不破的武德精神。
圖:武德殿原有廊道連接澡堂等附屬空間,現在僅存遺跡。於舊時廊道路徑興建一座涼亭,以保留廊道樣貌。
圖:整個大目降文化園區保留了許多老樹,樹冠生長茂盛,樹幹及樹根亦生長的奔放活潑,展現出老樹的藝術。
圖:武德殿的旁邊有多棟日式警察宿舍,充滿日式的歷史痕跡。目前老宿舍供做文創展店之用,許多商店都具有獨特的特色。
圖:找春文創食堂是已經打響名號的特色餐飲店,店門口的大龍貓與小龍貓最是吸引目光。
圖:這家店的招牌飲料是狀似漱口水的漸層飲料,買了一瓶鮭魚卵氣泡,90元。鮭魚卵放進氣泡飲,不會很奇怪嗎?這不是真的鮭魚卵,是用百香果製成,輕輕一咬就爆破在嘴裡,非常奇特。
圖:手拿一杯文創風格的飲料,穿梭在日式木造宿舍群,有一種舒服的意境。
圖:大目降故事館應該是整個文化園區的重心,可惜只有在辦活動或講座時才開放。
圖:除了濃濃的日式歷史風格,園區裡還有二、三個主題小市集,如特色服飾或手做陶瓷,都是創作者獨一無二的心血。
圖:結束新化老街一帶的巡禮,離開前不忘光顧新化老攤蛋糕。好幾年前經過這裡時,就發現了這個蛋糕攤,對於招牌上的「香蕉」印象深刻。
圖:現在已經很少看到古早味的香蕉造型雞蛋糕(2個30元),外加中份雞蛋糕(35元)。原本購買時,是基於一種懷念或好玩,咬了一口,發現這口味和香氣,完完全全就是兒時雞蛋糕的記憶,老攤果然是老攤,名不虛傳。
圖:購買了雞蛋糕,特地帶到南圳綠堤堤岸公園,一邊散步,一邊享用。
圖:南圳綠堤堤岸公園是闢於嘉南大圳南幹線邊的堤岸公園,順著水流而行,輕鬆悠閒。
圖:居民悠閒的在圳邊散步或休憩,小橘白貓也慵懶的坐在圳水的另一邊。
圖:下午走進山路,想尋找一個名為X谷X拉X的地方。
圖:是有找到這個地方。不知道是不是某個以假藉熱愛家庭的名義、行迫害人權之實的不可原諒團體在這裡聚會,看到好多他們車子和旗幟。不想與他們共處一室,秒離此地。
圖:下午剩餘的時間,全部給了虎頭埤風景區。
圖:虎頭埤的入園門票80元,走進園區,首先看到帶點吉祥氣息的卡通虎石雕。
圖:順著指標走上水庫堤岸,看到第一碼頭。虎頭埤有水上遊憩的服務,可以付費划獨木舟或腳踏船。
圖:看導覽圖時,覺得虎頭埤只是一個小水庫。走上堤岸時,才發現虎頭埤的面積很寬廣。原本猶豫著要不要步行一圈,後來看到其他的年輕遊客開始繞行,我想接下來沒有其他行程,時間很充裕,不如就在這裡享受湖岸時光。
圖:虎頭埤水庫建於1846年,是台灣最早的水庫,因北面山勢形狀如虎頭聳峙而得名。
圖:眺望湖心,有座小島及涼亭,有一種仙境的感覺,彷彿就是神仙專屬的休憩地方。
圖:小島與湖岸以吊橋連結,風景優美。
圖:水閘門在水庫南岸,平常的時候如一灘靜水,春耕洩洪的時候,聽說氣勢非常驚人。
圖:往前走有另外一座小島,上有白色曲橋。
圖:虎頭埤沒有太多的人工設施,景色非常天然,埤邊的樹木生長已久,出現許多奇特的樹姿與圖騰。
圖:如果看到有遊客偷偷釣魚,不用急著向管理人員檢舉,因為虎頭埤開放付費釣魚。
圖:比較靠外側的位置,有汽車可通行的環湖路徑。靠近河邊的地方,則有適合遊客步行的環湖步道。
圖:為了享盡湖岸風景,步行內側步道才是首選。
圖:步行了半個湖岸,沿岸的鳥類很多樣,其中不乏色彩亮麗的罕見鳥類。
圖:除了環湖步道,在水庫的北側,另外有一條相思林芬多精步道。
圖:北側河岸的人工設施較多,不同於南側湖岸的天然景象。在北側有活動中心(休)、滑水道(休)、觀景平台,還有蘇有志銅像(新化人,曾列台灣十二大實業家)。
圖:另外有一座蟋蟀生態館,以蟋蟀做為主題的生態館,印象中在其他的地方不曾看過。
圖:生態館裡將公蟋蟀、母蟋蟀、各年齡層的蟋蟀分區陳列,這黑壓壓的昆蟲,只聽其聲,有如美妙的重奏,但是觀看其身,尤其是一大群的時候,似乎嚇人了一點。
圖:總算走到了虎月吊橋,走上吊橋,搖搖擺擺,走向通往神仙居住的小島。
圖:岸邊散置了黃順男的石藝作品。
圖:前方竟然有隻蛟龍出沒。
圖:兄弟樹是一棵奇妙的木麻黃,分岔成兩個樹幹,有如兄弟扶持,樹齡近九十。
圖:夫妻樹是兩棵獨立的榕樹缠綿倚偎,象徵愛情永固。
圖:牠對我吐舌頭,牠鄙視我。
圖:完成了步行虎頭埤一圈的小小壯舉,剛好今天沒有太陽,所以走的非常舒服。
圖:在新化的最後一站是葉麥克炸雞,這攤炸雞店廣受電視雜誌介紹,一直被我列入口袋名單。
圖:一如我的預料,排隊是必要的,當地人和觀光客都有。
圖:葉麥克炸雞以獨家的中藥調配,所以各種炸物的顏色偏暗,並非炸到過焦。
圖:雞塊3個60元、地瓜20元、鹹酥雞50元。這獨特的中藥炸雞又嫩又多汁,帶有微微的香氣,還不錯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