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好朋友推薦「文學公園」這個地方,而且旁邊的第五市場有很多利害的小吃。查詢了一下這一帶的資訊後,今天下午安排了一場台中西區小旅行。
圖:柳川,今天活動的範圍大致在同一個區域,沒有烈日的困擾,行程將一路採步行的方式。
圖:古味清蒸肉圓,先到第五市場打牙祭。這裡的小吃果然臥虎藏龍,儘管已是午後,有的小吃攤已經打烊,有的依然大排長龍。來台中之後,第一次看到南部的清蒸肉圓,我決定到這家「古味清蒸肉圓」試試味道。
圖:清蒸肉圓一份二粒,35元。肉圓不經過油炸,少了油膩,肉圓皮軟中帶彈性,內饀則是豬肉饀。就我個人而言,喜歡這種清蒸肉圓勝過油炸肉圓。
圖:炒米粉30元、四神湯35元。炒米粉偏軟,應該是選用澱粉比例較低的米粉;四神湯的湯頭香味四溢,小腸則厚肥,很實在。這裡的小吃幾乎都用同一種碗,每種都「沒大沒小」。
圖:台中文學公園,台中文學公園位於樂群街上,剛好在第五市場的斜對面。一走近文學公園,看到低矮的紅磚牆,就覺得特別有「文藝」的氣息。
圖:事實上這座公園只有一面矮牆,其中另外二邊為完全開放的空間,位於柳川東路這一端,有一面「老牆說書」。
圖:整個公園的環境很清幽。
圖:簡簡單單的水泥牆,看起來卻特別的「文青」。
圖:小朋友的玩沙場,使用小顆白圓石,比較不容易弄髒衣服。
圖:參觀的遊客並不少,甚至有人打拌成電玩人物或東洋怪咖的模樣來拍寫真。
圖:文學公園的前身是日治時間的警察宿舍,落成於1932年,這也難怪,公園裡處處有造型獨特的老樹和大樹。
圖:其中又以宿舍中央的老榕樹最氣派。
圖:這棵榕樹不僅長的高,由上灑下來的氣根更是擴散成林,讓人不禁的敬畏起來。
圖:氣根如雨般的落下,東南西北,到處都是。
圖:一串串的氣根,有如豪邁的鬍子,這是一種年齡的表徵。
圖:有的氣根則交錯飛舞,瀟灑的很。
圖:文學公園保存了門6棟木造日式房舍,在活化利用方面,以台中文學為主題。
圖:走進常設二館,望向窗外,老榕樹恰似老房舍的窗簾。
圖:展示的物品並不多。
圖:文學.地景.故事,這裡是台中的文學故事。
圖:多數的遊客僅在取景拍照,顯然房屋本身的風采更勝過展覽的貧乏。
圖:幾棟房舍各自獨立,這是日式房舍的一大特色。
圖:常設一館之文心飛瀑,隱約一棵樹,隱約流蘇的薄紗,象徵著時間不停的蔓延
圖:常設一館是昔日警察署長宿舍,規制最宏大,可惜展覽一樣簡簡單單。至於館內工作人員,不知道是義工還是由公務人員支援,服務顯的參差不齊。
圖:宿舍的老灶腳。
圖:黑白電視讓時間回溯到好久以前。
圖:劉克襄的逛第五市場,不過說實話,我不怎麼欣賞這位作家。
圖:在主題特展館裡,目前以介紹楊逵為主題。
圖:模擬楊逵的書房與起居室,多少台灣重要的文學作品因此而生。
圖:留言本與手稿。
圖:楊逵的牽手,葉陶。
圖:介紹楊逵的生平,似乎以前台灣本土的知識份子,都要外派綠島住個幾年、十幾年。
圖:不管懂不懂文學,這裡都是適合前來休憩的好地方。
圖:公園對面的停車場,一樣有謎一般的老榕樹。
圖:柳川,離開文學公園,接著沿著柳川行走。
圖:柳川在經過整治後,在西區這一段規劃為親水廊道,不過主要的休閒範圍,還要再往上走一點路。
圖:走路也好,在這個被認為是老舊的區域裡,其實有許多漂亮的城市景觀,只是大家來去勿勿,沒想過要多看幾眼。
圖:終於看到柳川藍帶水岸,結合了藝術與現代感,讓這條溪流有了全新的面貌。
圖:「禁止餵魚」的招牌不是裝飾品,真的有魚在水裡游。
圖:雖然有些人批評柳川的規劃,認為只是弄了一些水泥,比不上日治時期的柳樹搖曳。我想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,信不信,如果真的全部柳樹、泥土地,下幾場雨後,川邊滿地泥濘和落葉,美麗與髒亂可能只是一線間。
圖:白天是一個景象,晚上燈光閃爍後,又是另一個景象。
圖:就柳川公園化的角度來,我覺得這是不錯的規劃,不然去想想,為什麼其他的川流沒有半個觀光客。
圖:保留了一部份水生植物區,假日更有音樂的演奏會。
圖:加一點湧泉,讓河川更美麗了。
圖:休憩的終點到台灣大道(這是什麼爛路名?到底什麼時候才要把「台中港路」的路名還給台中市民?)為止。
圖:港伯梅仔冰,返回第五市場,原本想喝的阿義紅茶已經賣完。這裡另外有一間70年老店「港伯梅仔冰」。
圖:梅子愛玉(小)30元,純純的梅子味,加一點愛玉,冰涼到心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