蓮池塘北倚半屏山,南有龜山。一般人對半屏山比較熟悉,半屏山甚至有個有趣的民間傳說;但是對於另一邊的龜山,由於以前是軍事管制區,因此比較陌生。隨著軍事單位的撤離,龜山已經對外開放。今天上午特別抽點時間,走一趟龜山,看看這座以前只能從蓮池塘遙望的小山丘。
(本篇圖片全部以手機拍攝)
圖:眷村文化館,從台17線(翠華路)北上方向,左轉勝利路,在龜山山腳下有個海光停車場。看到停車場前方就是「眷村文化館」,原來這麼的近,那麼登山前,就順便參訪這座文化館。
圖:高雄市眷村文化館是由早期的海勝里活動中心改建而成,更早之前,這裡是海光三村的診療室。
圖:一走進眷村文化館,看到好多老舊家電、用品、傢俱,全部是歷史的回憶。
圖:還有許多舊時代的標語,現在看起來,有點矛盾、有點幽默,又有點尷尬。
圖:另外有一些早年的商品,感覺還滿可愛。
圖:其實這些東西,在那個年代,即使走出眷村,一般家庭大致上也差不多,這或許可說是許多老台灣人的共同記憶。
圖:眷村,往往遺留著老外省人對中國大陸的鄉愁,因此有著獨特的歷史、生活與故事。
圖:在這些鍋盆中,最引我注意的是台富糖果罐,每年過年時,這是點綴氣氛的大要角。
圖:還有這個鐵製筷子盒,現在已經不容易看到這種材質。
圖:換上軍裝,踩跳格子,然後參觀紀念品,原本只是插花一遊,原來整個文化館非常的精彩。
圖:眷村文化館外面是一大片草坪。
圖:一旁留存的活動中心。
圖:既然有這麼美的一大片草坪,何不再把行程加碼,走個一圈。
圖:草地上的裝置藝術,讓人聯想到早期的眷村生活,小小的空間緊滿了一家大小和家當。
圖:一旁殘存的破舊建築物。
圖:草坪的另一邊是舊城牆巡禮步道。
圖:讓人會心一笑的小擺飾。
圖:對面就是等一下要爬上去的龜山。
圖:鳳儀門(東門),為何草坪旁的步道稱之舊城牆巡禮步道?因為鳳山縣東城舊門就在這裡,東門又稱「鳳儀門」,保存尚稱完整,被定為國定古蹟。
圖:走進城門,牆磚相當厚實。
圖:護城河雖然枯竭,但老城牆散發出來的思古幽情,仍讓人企圖將時空往回推,嘗試體會當時的時空。
圖:龜山登山步道,接著就是今天來左營的主要目的,龜山登山步道有幾個入口,其中之一是眷村文化館前方海光停車場的旁邊。
圖:龜山登山步道舖設了完整的木棧步道。
圖:龜山緊鄰蓮池塘,那麼可以一窺蓮池塘全景嗎?
圖:沒有問題,雖然龜山僅海拔63公尺高,但足以將蓮池塘一覽無遺。
圖:而龜山的草木茂密,走起來輕鬆怡人。
圖:另外一個有趣的地方,由於昔日是軍事管制區,這裡殘留了一些軍事碉堡或防空洞。
圖:雖然這種廢棄空間容易讓人產生陰冷的氣氛,但是放心的走進去,因為裡面空間都不大,一點也不陰森,反而有一點小趣味。
圖:龜山的高度不高,因此步道的坡度也不可能太大,比住透天厝爬三樓的樓梯還輕鬆。
圖:接著又發現一個軍事遺址,難免也要玩一下躲貓貓。
圖:龜山步道算是迷你級的步道,走一趟不過20分鐘的時間。
圖:折回停車場了。
圖:西安麵食館,原本答應家人,中午回家時,順便買些左營有名的葱油餅、蒸餃等當午餐。但是我發現停車場另一邊有一家「西安麵食館」,生意好像不錯,所以改買麵食回家。
圖:西安麵食館是源自陝西、新疆的功夫麵,有麵食、現炒和小菜,點了幾樣麵和現炒,等待時間不會太久,老闆就幫我打包好了。
圖:我買了哨子麵,60元,類似外省酢醬麵。
圖:其他湯麵類的麵條都選皮帶麵,因為外帶,麵條和湯類會分開包。皮帶麵果然是名符其實的皮帶,和皮帶一樣粗,而且和皮帶一樣長,吃起來很有嚼勁。
圖:湯麵類之一「蓋澆麵」,70元,湯頭以番茄和蛋花為底,味道不會太酸濃,很符合我的口味。
圖:紅燒雞肉麵,80元。由於是倒在家裡的小碗,只倒了一部份的湯,實際上的份量不只這樣。
圖:孜然炒肉,100元。孜然的香味,把豬肉條炒的香噴噴,加上大量的豆芽菜,則又有一種清爽感,所以吃再多也不會膩。
圖:韭黃牛肉絲,150元,同樣炒的很入味,吃起來有一種外省家常菜的感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