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台北到石碇或再過去的坪林,通常都會前往石碇老街,也就是著名的石碇東街,石碇東街昔稱內月仔,有相當獨特的溪流地形及建築型態,是個值得駐足一觀的好地方。由於石碇鄉腹地狹小,居民大多依著河岸蓋房子,石碇老街就是依著崩山溪(東街溪)而建。
圖:昔日東街溪沒有橋時,渡河留下來的巨石相當特殊,不論形體或紋路都相當有看頭。
圖:往上而看,大石處處,使得東街溪的水流滾滾,充滿了活力。
圖:往下而看,沒有巨石的地方,水流徐徐不急,溪水清晰。
圖:東街的住屋沿溪而建,建築的一部份懸空撐起,這種特有的吊腳樓建築從日治時代保留至今。
圖:連接馬路與住屋的拱橋是木造的,增添此地詩情畫意之氣氛。
圖:走過木造拱橋,進入了東街的內街,這裡是昔日商家交易的主要場所,為台灣僅存的「不見天」。
圖:站在不見天街往外望,對面的道路是前往皇帝殿西峰的路線之一。
圖:石碇東街有一間著名的百年石頭屋,建造年代約為1905年。
圖:百年石頭屋開放參觀,裡面有許多古老的石器及製藥器材。
圖:石頭屋的廚房區是幾年後才建造的,看到老舊的石頭階梯,多少可以體會從前人的生活。
左圖:用草帽做成的燈,讓人看了會心一笑。 右圖:從石頭屋的後門可以循樓梯外出。
圖:早上不到10:00,不見天的大門大多深鎖。
圖:店家都沒開門,只好再看看水流滾滾的東街溪。
圖:東街溪、吊腳樓、溪中巨石,這裡是適合畫畫的好地方。
左圖:溪水灘急,仔細看,仍可看到溯溪之魚。 右圖:幾隻鳥站在溪上的電線,雖然有段距離,依體型及外觀好像是鳳頭蒼鷹。
圖:兩塊大石中間的那塊小石像隻青蛙,靜靜的尋找河水的游魚。
圖:回到大馬路,其他的遊客三三兩兩而來,今天看到的是清靜的石碇老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