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原本要去三芝遊客中心的,結果誤打誤撞的闖進芝柏山莊,因此在離開芝柏山莊之後,下一個地點是原先預定的遊客中心,這兩個地方離的很近。
圖:源興居,從小路前往遊客中心,會先到達遊客中心後面的源興居。
左圖:源興居是傳統的三合院住宅,這裡是前總統李登輝先生以前的故居,因此成了著名的觀光景點。 右圖:到這裡的遊客來來往往,由於這棟房屋誕生了一位總統,有些遊客好奇的探索這裡的風水。
圖:左右護龍大致仍留存。對於李前總統而言,源興居的最大意義是他以前的故居;對於台灣而言,李前總統的最大意義則是第一位民選總統。
圖:我個人則認為李前總統影響台灣最大的,是1992年說的一句話:「台灣早已是主權獨立的國家,她的名字叫『中華民國』」,我認為這是多數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,與多數人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一個分水嶺。
圖:其實李前總統對我一點也不重要,一顆烤地瓜和一位李登輝讓我選擇的話,我選擇烤地瓜。
圖:源興居是熱門的景點,這附近自然就成為居民販賣自家農產品的好地點,像這攤山藥就賣的特別快。
圖:蓮藕怎麼吃?我知道;但芋頭上的那根算是芽?葉?還是樹枝的要怎麼吃?我從來沒吃過。
圖:附近居民就這樣聚在一起,一邊整理自己的農產品,一邊聊天,生活也是挺愜意的。
圖:像這樣的小公園,讓我感受到純樸無壓力的農村情懷。
圖:老樹巧妙的長成「O」字型,加上樹枝,好像對我比個「OK」。
圖:三芝遊客中心及名人文物館,三芝遊客中心在源興居旁邊,或者說二者的空間連在一塊,走過遊客中心的生態池,會聞到一股淡淡的野薑花香。
圖:遊客中心不只是一棟建築,整個周邊還規畫成整齊的公園。
圖:有的小朋友在沙坑遊戲區裡玩的很愉快,童年就是應該這樣。
圖:遊客中心一帶有一片又一片的茭白筍田,有的茭白筍長的甚至於比人還高。
圖:近看茭白筍,有點像稻米,其實茭白筍本來就不是筍,它和稻米同屬禾本科植物。
圖:三芝遊客中心的對面有一座三村水車,是三芝鄉的第一座水車。
圖:如果從三村福德宮旁繼續走,會到達福德水車及櫻花水車園區,不過那不包含在今天的行程。
圖:秋天是茭白筍的產季,因此老農夫或老農婦在路邊賣茭白筍,是常看到的景象。
圖:雖然等一下還要去茭白筍節的會場,但是向路邊老農婦買茭白筍,是農村旅遊的一大樂趣,買了一包茭白筍,100元超過20枝。
圖:遊客中心的四周晃完了,接下去應該參觀室內。
圖:遊客中心很有特色,在裡面拿了三芝、石門、萬里、金山的旅遊地圖,印刷的很精美,接下去還有幾個展覽館可以參觀。
圖:開拓館是認識三芝歷史的好地方,這一切都是從440年前凱達格蘭族的小雞籠番社開始。
圖:從明朝的鐵佛到清朝的花茶葉罐,三芝的歷史就這樣走來。
左圖:日治時期的鐵茶壺爐之後,就是現在大家所熟悉的年代。 右圖:名人館為三芝遊客中心的另一個聚焦的展覽館。
圖:杜聰明(1893-1986年)是台灣第一位醫學博士,亦是高雄醫學院的創辦人,杜博士研究出的毒品尿液檢查法及減量弁毒療法,至今仍為全世界所沿用。
圖:江文也(1910-1983年)為第一位蜚聲國際的台籍音樂家,可惜政府遷台後,江文也並未來台,文化大革命時遭到勞改,最後逝世於北京。
圖:盧修一(1941-1998年)於1997年台北縣長選前最後一夜,為候選人蘇貞昌站台時向縣民下跪求票,讓蘇逆轉勝出,盧修一這一跪,被認為是政治人物最真情的一跪。
圖:準備從遊客中心的後門離開,稍微研究一下後牆,包含了紅磚、馬賽克、洗石子、丁掛磚4種建材。
圖:後厝海堤,今天最後的活動是參觀茭白筍節,15:50趕到後厝海堤,現在戲水的人潮比中午的時候多很多。
圖:海邊最搶眼的辣姐兒。
圖:茭白筍水車文化節,中午沒吃什麼,趕快去參觀活動,會場在海堤旁的淺水灣停車場。
圖:舞台上有釣茭白筍的比賽,小朋友在台上玩的開心,大人們則在台下窮緊張。
圖:去看特賣攤位區,有很多當地的農特產。
圖:賣山藥的特別多,這攤還有大白柚和米酒。
圖:左下方那種小芋頭放在電鍋裡蒸熟很好吃。
圖:結果有些失望,沒看到什麼茭白筍創意料理,烤茭白筍、茭白筍雞湯這些都太平常了,今天就只買1個茭白筍鮮肉餅。
左圖:另外有賣龍蝦沙拉美人腿,可是賣相不佳,茭白筍好像熟過透,所以沒買。 右圖:舞台上有特技表演,坐在一旁,一邊吃茭白筍鮮肉餅,一邊看精彩的表演。
圖:用8個積木疊起來,表演倒立,真利害。
圖:最後又多買了2包茭白筍,本來只想買1包,但是中年老闆娘一直強迫我多買1包,這樣不好玩,還是剛才向遊客中心旁的老農婦買茭白筍比較好玩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