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離開桃園大圳,接著要去三元宮,中途在台4線旁看到「眷村文化節 金馬風貌在桃園」的氣墊入口,活動日期剛好是今天,於是我又多了一個停留點,這就轉進去看看。
圖:「眷村文化節」在陸光社區,進入陸光社區,因為一時忘了現在的眷村都已改建,所看到的,和我原本想像中的不一樣。
圖:活動會場的人不少,活動以園遊會的形式舉辦。
圖:先進去陸光社區活動中心,裡面有一些展覽。
圖:是很簡單的展覽,牆上貼了許多攝影作品。
左圖:活動中心內播放著電影,但是光線太強,看不清楚螢幕中的影片。 右圖:另外有陸光社區的舊時回顧。
圖:從活動中心的後門走出來,正好是機車停車場。
圖:去攤位看看,很多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帶著小朋友來玩,不然就是老一輩的自己一個人在路上走。
圖:遊戲攤位就是夜市常看到的那些。
圖:雖然是眷村文化節,但沒看到眷村特色小吃,清一色是台灣小吃。
圖:在便利商店買了一杯現煮咖啡,坐在路邊,一邊喝咖啡,一邊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群。
圖:雖然說不要分什麼族群,但我在路邊看了許久,仍強烈的感覺到眷村裡的人自成一個獨特的群體,不論是衣著、講話、親子互動的感覺等等,都和我平常看的不一樣。(我這麼寫,小藍兵可能又想罵我,可惜他已經被我列入黑名單)
圖:從舞台傳來「鳳凰于飛」,演唱開始了,很有上海百樂門的味道,過去看看,有沒有邀請什麼過氣藝人?
圖:不錯哦!還有抽獎。
圖:聽眾只有小貓兩三隻?
圖:不是的,大家都把椅子搬到太陽曬不到的地方。
圖:結果沒有藝人,只是社區居民的卡拉OK大會,這位太太唱的不知是福州話還是雲南話。
圖:這位背名牌包包的大姐是不是走錯場子?竟然唱台語歌曲,而且還是日本翻譯歌曲,下面有人聽的懂嗎?
圖:對嘛!唱特別老的華語老歌才像眷村文化節。
圖:這次的活動還好沒有邀請陳雲林,否則那支旗子可能會被北頭分局長扯爛(喂!你還不道歉下台?臉皮真厚)。
圖:台4線,離開陸光社區,轉回台4線,等紅燈時看到一位回收資源垃圾的老阿婆,連空車都推不太動。
左圖:三元宮與茄苳老樹,三元宮在行政園區旁邊。 右圖:早年八德市僅有8戶人家建屋成村,舊稱「八塊厝」,後來在三元宮前的「長街」上種有十餘株茄苳樹,現僅存7棵。
圖:茄苳老樹的樹齡估有百年,高達11公尺,是八德市的珍貴老樹。
圖:三元宮建廟時間已不可考,或可追溯至1773年,供奉天、地、水三官大帝,為傳統的廟宇格局。
圖:經過多次翻修後,三元宮才有今日的格局,因為位於馬路中央,在廟前石獅旁另立了一個石敢當。
圖:我並沒進入三元宮,只在廟旁走走,這裡是八德早期的發源地,因此仍保有部分老房子。
圖:另一側也是,沒改建的老房子仍維修的很好。
圖:這裡的無障礙設施是用兩塊原木。
圖:水溝蓋很有特色,中間的「雙手」圖形是八德市的市徽。
圖:餘慶堂,既然八德是從三元宮一帶開始發展的,附近應該值得一繞,從廟後的馬路直行,在路旁看到一幢相當醒目的老房子。

圖:這幢老房子名為「餘慶堂」,是邱氏家族的公祠,在二次大戰末期,被日軍選做神風特攻隊隊長駐所與戰機疏遷散指揮中心。
圖:繞到餘慶堂後方,後面有狗,吠聲直逼神風特攻隊墜機時的爆炸聲。.gif)
.gif)
圖:餘慶堂的對面為「餘慶居」,離馬路有一段距離。
圖:附近的空地將改建為千坪4號公園預定地。
圖:繼續走,又發現一幢整修過的三合院老屋,也是「餘慶堂」。
圖:怎麼了?不知道發生什麼事?
圖:抗議布條到處都有,其實從八德埤塘公園過來時,就一直看到這樣的抗議布條。
圖:又看到一幢老房子,這幢老房子依然叫「餘慶堂」,可能都是由邱氏家族分出去的。
圖:終於看到別的名稱,這棟三合院老房子是「敦德堂」。
圖:最後看到的這棟,是另一個「餘慶居」。
圖:114縣道,15:13準備循原路回台北,這真是一個喜歡抗議的城市。
延伸閱讀:2008.11.15桃園八德一日遊(2之1,八德埤塘公園、大湳市場、桃園大圳、廣豐公園、…)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