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如鄉位於屏東市的北邊,相傳200年前,有9戶人家遷至此定居,而發展稱為「九塊厝」。國民政府遷台後,取三多九如之意,而定名「九如」。

在農曆新年即將到來的前幾天,參訪一個地名有吉祥意味的鄉鎮,沾沾喜氣,屏東九如無疑是一個很適合的地方。 

 

圖:台3線,中午從屏東市循台3線北上,進入了九如鄉。


 

圖:儘管時序尚未正式進入春天,屏東的天氣卻好的不得了,路上甚至有人穿著短袖。


 

圖:穿流九如的主要河川是「武洛溪」,溪上尚保留了台糖的舊鐵道。(後註:經格友
bleakstyle指正,應為舊台3線的道路。)


 

圖:蕭坤茂粿仔店,九如鄉有名的美食為粉腸粿,我以為這是我沒看過的特色小吃。進入市區後,看到很多賣「粿仔」的小吃店,才知道粉腸粿是指粉腸+粿仔,在南部,粿丫是粄條的台語。


 

圖:仁愛街上的蕭坤茂粿仔店是當地生意搶強滾的老店。點了小碗粿仔,35元。粿仔Q彈有嚼勁,淋上濃郁到剛剛好的醬料,越吃越開胃。因為點的是乾粿仔,店家還會附上一碗清湯。


 

圖:手工粉腸,30元。粉腸裡灌進充足的肉塊,口感特別好,吃起來不會粉粉的感覺。沾上蒜蓉醬,更是香噴噴。


 

圖:市區,用過中餐後,稍微逛了一下市區,九如的市區主要在台3線(九如路二段)周邊。


 

圖:九如的警察局、學校、農會等。


 

圖:三山國王廟,三山國王廟位於仁愛街底,創建於明永曆5年(1651年),雖然看似僅是九明村的里社公廟,但這座廟卻是台灣的第一間三山國王廟。


 

圖:初見這間具有歷史意義的三山國王廟,廟身並不大,而且諸多妝飾破舊,感覺有些意外。


 

圖:有些廟頂雕塑甚至明顯斷損,並未重修。


 

圖:對比左右木獅,更能看出破損的嚴重。


 

圖:後來看到牆上公告,才知道去年3月屏東發生大地震,造成廟宇毀損,尚未完成修復,所以目前是這個模樣。


 

圖:金爐上的浮雕,十足的鄉土味。


 

圖:目前進入廟宇參拜或拍照,必須先簽下申請書經過同意,所以並未進入廟內。


 

圖:廟前的高聳旗杆,表示此廟具有崇高地位。


 

圖:廟前的老民宅。


 

圖:另一間老房屋,大門橫批頗有意思,寫著「清」天白日。


 

圖:耆老社區,從台3線繼續北上,轉往今天最主要行程「耆老村」,相傳清朝有出名的大老居此,而得此特殊的地名。


 

圖:耆老村的街道、房屋與椰子樹,非常典型的屏東味。


 

圖:耆老村的街名,則多半具有政治味。


 

圖:耆老社區的環境寧靜,長壽俱樂部前的茶亭,是居民常聚集泡茶聊天的主要場所。


 

圖:社區裡的檸檬田。


 

圖:耆老村是一個老樹、古宅成群的社區,常能看到典雅秀麗的傳統建築。


 

圖:陳家古厝是最具代表性的二處古宅之一,為典型的三合院閩式住宅,房前有寬廣的廣場,四周並植滿了綠樹。


 

圖:陳宅興建的位置,背倚中央山脈,此段中央山脈的山型突出而優美,更襯托出陳家老房的絕佳地理位置。


 

圖:耆老村以農業為主,街道常可看到水圳,村民巧妙利用俱樂部旁的一段,在水溝裡放養錦鯉,變成此村的一大特色。


 

圖:色彩亮麗的錦鯉水圳,只要有人一接近,錦鯉就會聚集過來,模樣相當可愛。


 

圖:耆老村的主要廟宇之一為北玄宮,主祀玄天上帝。每年農曆3月,此處舉辦蘭花展,成為耆老村的一項重要活動。


 

圖:北玄宮的金爐。


 

圖:另一座主要廟宇為鎮安宮,主祀池府千歲。


 

圖:陳家家族擁有耆老村的重要土地,家族捐地成立九如共修處,作為慈濟大愛講堂及社區公園。


 

圖:廢棄碾米機零件做成的裝置藝術。


 

圖:公園裡的石燈籠及小水池。


 

圖:在耆老村最後的一站,將前往另一處代表性的古宅「龔家古厝」。


 

圖:龔家古厝佔地3甲3分,共30個房間及前後院,保存的更完整。


 

圖:屋牆上的雕塑生動活潑,多半具有吉祥意。


 

圖:龔家古厝的牆壁厚實,砌工紮實,歷經百年,牆上雕塑或有磨損,但牆身依然堅固。


 

圖:色彩亮麗的雕飾。


 

圖:龔家古厝的前院左護龍似乎仍有人居住,其他的區域幾乎已清空。


 

圖:屋內少數留存的古用具。


 

圖:廚櫃裡留下的空酒瓶。


 

圖:龔家古厝的後院,正中仍供奉著龔家祖先神位。


 

圖:前院正中的後門有四蝠畫像,象徵賜福。


 

圖:窗上牆壁刻成書冊形狀,上面提有詩詞,每扇內容都不相同。


 

圖:蘭花蕨鐵馬道,回程時繞經蘭花蕨鐵馬道,只是單純的經過看一看。


 

圖:鐵馬道旁的景象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大新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