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圍,1920年改名內惟,因台灣以人工築堤儲水或攔截溪流以工灌溉者稱「埤」或「坡」,乃成內惟埤之名。

 

內惟埤有動人的歷史與美麗的自然景觀,她承載著許多高雄人孩童或年青時候的記憶,她是高雄最大的埤塘濕地,早期還可見到原木船沿著愛河運到內惟埤周邊,因此附近原有許多原木蓄水池以及木材加工廠。周圍面積超過三十公頃,除了愛河之外更與蓮池潭、蔡公埤相連,惟經歷年之墾拓,已失去早期本來之面貌。

 

如今的內惟埤文化園區佔地三十四公頃,已於2003年逐步設置完成,其中以高雄市立美術館為園區經營主體,近幾年快速成為高雄市民新興的休閒場所,預期未來將成為全國最具特色,融合藝術、文化、創意、生態、教育的綜合性休閒園區。

 

圖:一進入園區,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件件大型雕塑作品,這是「生命跡象」與「門」。

 

 

 

圖:這區是雕塑公園,主要來自1991年的「第一屆高雄國際雕塑創作研究營」、1993年的「環境形象化、再現內惟埤雕塑徵件」、1995年「高雄國際雕塑創作研究營」及美術館大型典藏品,營造出雕塑公園藝術化的特質。

 

 

 

圖:你正在和兩隻動物打交道,這是法國人的作品。

 

 

圖:「和善的回報」與「邂逅」,本土藝術家的的大理石作品。

 

 

 

圖:美術館為地上四層、地下一層的挑高建築,為南台灣最大的美術館,以蒐集本土重要美術品為主,要達成「國際本土化、本土國際化」目標。

 

 

左圖:遠看美術館,這只是一部份,1994年完工的建築物,造型有點普通。  右圖:往美術館下方走去,有迴廊的設計。

 

 

 

圖:其中一個展覽室,版畫也有分傳統作品與現代作品。

 

 

圖:從不同的角度看高美館,總覺得有點像學校。

 

 

 

左圖:園區內修剪整齊的樹叢,有方有圓。  右圖:通往各區的走道,規劃的很清楚。

 

 

 

圖:圓型廣場,充分顯示公園藝術化的特色。

 

 

左圖:可以喝咖啡,還有供餐。  右圖:整個空間是開放的,但是很成功的做出區隔。

 

 

 

左圖:老先生、老太太都喝高鈣,柔軟度真好。  右圖:老先生在樹下舞劍。

 

 

 

 

圖:生態公園也擺設部份大型雕塑,邊散步還可邊欣賞藝術作品。

 

 

圖:這個作品有點像電話亭,帶有宗教色彩,又像在航行中。

 

 

上、下圖:目不暇給的作品,互不相似,各有特色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左圖:走到密林下,輪胎是用來做運動用的,不是大師的作品。  右圖:園區的工程還在持續進行中,相信完成後會更美。

 

 

 

左圖:這裡比較邊邊,應該是停車場上方。  右圖:我還滿喜歡這個圓柱型看板,上面介紹著園區的活動檔期。

 

 

 

圖:園區的周邊,融合了美術公園意象與人行道的休憩功能。

 

 

 

左圖:高中校隊在園區周邊跑完步。  右圖:又見大型作品,手持萬花筒,但從玻璃孔一看,只看到呆呆的自己。

 

 

圖:兒童美術館,是從遊客中心整修完成的。

 

 

左圖:一匹天馬,外觀是用一片片金屬片黏貼而成。  右圖:兒童美術館有著階梯式平台設計。

 

 

 

左圖:上方的造景像是翔舞的龍。  右圖:可愛的門,作品名稱是唐唐。

 

 

 

圖:花崗岩與鋼鐵的不協調組合,是在對話?還是對立?

 

 

左圖:生態公園真的佔地滿大的,處處有大樹,處處有作品。  右圖:高高的水草和兒童遊樂區。

 

 

 

圖:別以為砍了樹又亂丟,這可是螢火蟲復育計畫之一。

 

 

圖:這應該稱為沼澤區,比較像條小河流。

 

 

左圖:白色的蓮花在冬天盛開,高雄的1月天竟然出個大太陽。  右圖:像桌椅的藝術品,有幾位遊客在旁邊席地而睡。

 

 

 

圖:美哉人工湖,野鴨游在湖上,後映柴山。

 

 

圖:人工湖有不同的湖岸,草坡湖岸為卵石及植草而成;塊石湖岸以楓港石、花蓮紋石為主,自然疊砌而成。

 

 

圖:不過是個人工湖,湖邊竟有蛇出沒,可見這裡的環境復育多麼成功。

 

 

左圖:從湖延昇出來的小河,讓園區的景觀更加多采多姿。  右圖:從這個角度看湖,就有點叢林的味道。

 

 

 

圖:靠噴水廣場的湖邊,有比較多人聚集。

 

 

左圖:從這個石橋過湖,好多人趴在橋上看湖看鴨兼看魚。  右圖:湖邊發現水牛,這是王秀杞的與牛共享銅塑作品。

 

 

 

圖:好多人與牛共享。

 

 

左圖:攔水木柱壩上,白色母鴨帶著花色小鴨。  右圖:湖邊有人在餵麻雀。

 

 

 

左圖:阿媽組成的地下樂團對著湖水即興演奏。  右圖:入口廣場延續半圓形環繞迴廊概念,提供遮蔭、活動及空間的形塑。

 

 

 

左圖:洗水台與廊柱融為一體,一柱兩用。  右圖:噴水設施會不定時施放。

 

 

 

圖:入口廣場可以喝咖啡,很棒的休憩場所,下午時分人潮會逐漸增加。

 

 

圖:清明上河圖雖美,比起愛河風光,猶遜一籌。

 

左圖:看看內惟的歷史與演變。  右圖:又見貨櫃作品,一根根管子,可以傳話。

 

 

 

圖:最後,從大門準備離開了,這裡是園區的大門。

 

 

圖:公車亭的奇特造型,深深吸引遊客目光。

 

 

圖:臨行前再看一眼,園區的功能當然少不了愛的留影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大新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