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提早幫父親過父親節,我們選了位於五福四路的「上海弄堂」食堂.酒館,上海弄堂是 AMY'S 活力休閒餐飲系列中的中式餐廳,該集團橫跨啤酒屋、義大利餐廳、墨西哥料理、咖啡館等,在高雄市的餐飲業佔有一席之地。

  

左圖:上海弄堂,上海弄堂臨大馬路,外觀是一座中式洋樓。  右圖:大門也是濃濃的中式西洋風,其實上海弄堂「既中國又非中國」、「既西洋又非西洋」。

 

 

 

圖:餐廳的目錄瀰漫著上海味,這家餐廳是點菜式的用餐方式。

 

  

圖:上海弄堂整間店的佈置雖以上海風為主,但比較正確的說法應該是中西融合的近代上海,這是一個無國界的詮釋,從古意盎然的古物,到西洋文化的時代轉換,全部混藏在整間店。

 

  

圖:既然是古今中西的融合,牆上的裝飾也呈現出東拼西擺的統合美。

 

  

左圖:我們坐在二樓,這些照片都在二樓拍攝,樓梯、桌椅、木門,可說是上海租界區的奇妙風格。  右圖:民俗迎聚的花轎藏身二樓,整間上海弄堂有著紙醉金迷的流金歲月。

 

 

  

左圖:今天的飲料是薑汁汽水。  右圖:酥脆的炸春捲,我沒沾沾醬,聽說是醬油。

 

 

  

左圖:明太子泡菜炒飯,吃了會回辣,適合喜歡吃辣的人。  右圖:什錦炒飯,上海弄堂的菜色並沒有很濃的上海味,反而較趨近台菜。

 

 

  

圖:雪菜肉絲炒年糕,這道菜就有上海味了,不吃炒年糕,就不像吃上海菜。

 

  

圖:葱爆牛肉,又香又嫰。

 

 

 

圖:香噴噴的鐵扒蒜味花枝,還在冒煙呢!

 

  

左圖:高麗菜心,千萬別告訴老板,有一點點苦味。  右圖:什錦蔬菜,蔬菜579,攏統底加啦!

 

 

  

圖:樹子鱸魚,味道鮮美,你一塊,我一塊,很快就見骨了。

 

 

 

圖:百合土雞鍋,可以續湯,我們續了二次。

 

  

圖:飽食之後,出餐廳大門前,發現很多知名人士都來過,最美麗的歐巴尚陳美鳳來過,青春偶像羅志祥來過,La-new的蔡健偉也來過。

 

  

圖:中都窯場,下午利用一個小時的空檔特地前往中都窯場,中都窯場前身為1899年日人鮫島盛創辦的鮫島煉瓦工廠,為打狗第一家磚仔廠,1913年日本企業家後宮信太郎整合為「台灣煉瓦株式會社打狗工場」,光復後改為「工礦公司高雄磚廠」,1957年改制民營由唐榮鐵工廠購得,1992年停工,至2004年3月內政部公告為國定古蹟。

 

   

圖:在同盟三路與中華橫路的交叉口,我看到了2座高聳的煙囪。

 

 

 

圖:中都窯場的四周是草地與樹木,已有公園的模樣。

 

 

 

圖:其實今天來的不是時候,中都窯場目前整修中,兩座窯場用鐵絲網圍起來。

 

 

 

圖:唯一沒被圍起來的是這個較小的倒焰窯,光看外牆,一片殘垣破壁。

 

  

圖:繞到倒焰窯的正門,裡面有三個彩色頭髮的同人在拍照。

 

  

圖:側看倒焰窯,所有的紅磚、鐵柱,或許都有相當的年代了。

 

  

圖:站在窯門外,一塊塊紅磚,一棵棵草木,流露出年久失修的不安氣氛。

 

  

左圖:窯門外有個大洞,整修中的中都窯場沒有任何說明牌,不知這個大洞的用途。  右圖:走進倒焰窯裡,地上一個個長方形的小洞,只剩下歷史的記憶,1920年代,中都窯場大約有4仟名員工。

 

 

  

圖:兩邊有一個個窯火,中都窯場曾經日夜火紅的發亮,很難現像當年這裡的溫度。

 

  

左圖:從另一頭的窯門走出,外觀和前頭的窯門相近。  右圖:至於外圍,一樣是紅磚牆、鐵架、瓦頂,看似簡單,卻造就出昔日「鐵道列車,日運磚瓦北上,殆無虛日」的榮景。

 

 

  

圖:接著我走向圍起鐵絲網的兩座大窯,從鐵絲網外試著瞭解高雄工業化進程的見證,有冷氣的小房間應是辦公室。

 

  

左圖:左邊已沒有門的白色房間是控制室。  右圖:昔日永遠堆滿了磚、瓦的廠房,現在是一片空曠。

 

 

  

圖:水泥柱上的「危險  非工作人員  禁止進入」依究隱約可見。

 

  

左圖:房舍外依舊擺著二個滅火器,一大一小。  右圖:這個圓筒形的水泥建物是什麼?我當然不知道。

 

 

  

左圖:這是八卦窯,又稱霍夫曼窯,為橢圓形的連續性循環窯,共有22間窯室,可以一邊燒窯、一邊冷卻、一邊排窯,循環使用窯室,改良了傳統窯製磚閉窯冷卻三天的等待。  右圖:中都窯場是全國唯一保存完整的磚窯場,具有台灣工業與經濟發展之歷史價值,也因此能評為國定古蹟。

 

中都窯場36 

  

圖:中都窯場亦為台灣工業發展歷程中重要的產業文化遺址, 整修的腳步應要加快。

 

  

圖:南、北煙囪偌大的地標,從遠處就可看到。

 

  

圖:2004年成為國定古蹟前,中都窯場被埋沒在荒煙漫草中,目前雖仍在整修期間,但雜草生長的速度不可不畏。

 

  

圖:這是另一個倒焰窯,比剛才看的小很多。

 

  

左圖:倒焰窯一共有3個,完整的保留下來。  右圖:這是隧道窯,有油壓推送裝置,一貫作業,是當時最先進的設備。

 

 

  

圖:隧道窯窯長80公尺,分成預熱帶、燒成帶、冷卻帶三部分,彷彿火車過山洞。

 

   

圖:跳蚤市場,離開中都窯場,經過十全路上的跳蚤市場,時間不夠,看了幾個攤位,雖然什麼都能賣,但下次有機會再來看仔細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大新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