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開福爾摩沙的歷史,西拉雅族是平埔族中人口最多、勢力最強的一族。曾幾何時,隨著一波波的移民潮,沖散了原有的社群與文化,這個曾經是島上人數最多的民族,逐漸消失在台灣的歷史與多數人的記憶中。

這次來到左鎮鄉,赫然發現平埔族人的存在,整個左鎮鄉至少有五成人口為平埔族後裔,更有八成的鄉民具有平埔族的血統,南瀛西拉雅後裔已經走出自悲與歷史陰霾,勇敢的承認自己是「平埔仔」,向世人宣告平埔族人的存在。 

 

圖:口社寮阿立祖壇,離開草山月世界,從南168鄉道轉台20乙線,進入左鎮鄉的主要街區,接著依照指標前往口社寮阿立祖壇,中途經過了一片山蘇園。


 

 

圖:15:44抵達了口社寮阿立祖壇,阿立祖為平埔族通稱的祖靈,1994年口社寮的300年檨仔樹倒塌,經請示阿立祖,以原樹幹為支柱,於樹下建一間了公廨。


 

圖:祭祀阿立祖的祭品很簡單,每年的農歷1、6、10月15日以甜米糕及鹹油飯祭拜,不點香、不燒紙錢、不須準備大魚大肉。


 

 

圖:平常的時候,僅準備煙、米酒及檳榔,尋常老百姓吃的東西,就是對阿立祖最大的敬意。


 

 

圖:平埔族被稱為「祀壺民族」,神案上供奉3只包著紅布、壺口緊插甘蔗尾代表3位祖靈的祀壺,祀壺前後舖香蕉葉。


 

 

圖:祭拜阿立祖也有擲筊的習俗,但有事請示阿立祖時,應自備芋頭,以芋頭剖成2個半月形來擲筊。


 

 

圖:阿立祖不喜歡金碧輝煌的廟宇,因此公廨強調自然、自在,一切的擺飾很簡單。


 

 

圖:壇內桌子採用老芒果樹的外型。


 

 

圖:興建阿立祖壇時,於現地發現一具靈骨,經玄天上帝指示,不得遷移,故於壇旁建一萬善堂,祭祀採漢人燒香、燒紙錢的方式,藉此可比較出平埔族與閩南係漢人祭祀方法的差異。


 

 

圖:左鎮教會羅來受長老紀念館拔馬平埔文物館,接著前往左鎮基督長老教會園區,1865年蘇格蘭馬雅各醫生來到台南一帶行醫、傳教,1870年創立了拔馬教會,現今的教堂為2000年增建完成。

 

 

 

圖:原臨時教堂改建為拔馬平埔文物館,裡面收藏了許多平埔族珍貴的文物。


 

 

圖:要事先預約,失望中!


 

 

圖:只好使出「隔空抓藥」的功夫,從半透明玻璃窗窺伺裡面一部份的擺設,略補心頭之憾。


 

 

圖:老教堂則改建為「羅來受長老紀念館」,羅來受為左鎮教會之長老,因對教會、對地方貢獻良多,特闢紀念館。


 

 

圖:繼續使出隔空抓藥的爛步。


 

 

圖:準備離開教會時,正要發動機車時,神蹟發生了!一位先生從教館走出來,問我要不要參觀?幫我開了平埔文物館的門鎖,這一定是阿立祖顯靈,剛才在阿立祖壇和阿立祖打過招呼,阿立祖特別賞賜我參觀平埔文物的機會,感謝阿立祖!感謝主!

 

 

 

圖:平埔族人和多數山地原住民一樣,改信基督,因此許多平埔文物和基督教習習相關,蘇格蘭籍甘為霖牧師1913年編纂了「廈門音新字典」,字數達1萬5千字,至今仍為台語研究之鎮寶。


 

 

圖:看到這些白話聖經、白話聖詩,才知道台語也曾經有羅馬拼音的文字。


 

 

圖:古弦、碗瓷記錄了西拉雅族人近一、二百年的生活。


 

 

圖:獵鼠器、魚蔞雖然年代較新,但主要的是讓人瞭解平埔族人傳統的獵捕器具。


 

 

圖:清光緒12年的地契,交易價格為23大員。


 

 

圖:感豐2年的墓碑,顯式當時的平埔族人已開始改信基督。


 

 

圖:平埔族的肚兜以黑、藍、白三色為主,不同於閩南人顏色的多變。


 

 

圖:領沿環帶為貼於衣領的刺繡布片;腰帶為男女共用,有刺繡紋飾的部位垂於腰前,以為裝飾。


 

 

圖:男帽可能為婚禮所配戴。


 

 

圖:新娘腰帶將不同紋飾、顏色的繡布縫於同一帶上。


 

 

圖:新娘披肩明顯受到閩南系漢人的影響。


 

 

圖:頭巾長達260公分,上有破損的痕跡。


 

 

圖:平凡人的照片,卻記錄了平埔族人最真實的生活。


 

 

圖:文物館收集到了一套完整的平埔族新娘禮服,尚在做最後的整理,因此館內特別保留了一塊區域,準備迎接這套新娘禮服。


 

 

圖:平埔族為母系社會,受漢化的影響,已採漢名,罕見姓氏「買」、「兵」為平埔族人的姓氏,因此前兄弟象隊投手買嘉瑞即有平埔血統。


 

 

圖:菜寮化石館,前往菜寮化石館,中途經過了平埔婦女雕像,頭緾束頭巾,身穿半腰上衣,懷抱幼兒,藉以強調平埔母系文化的特色,在平埔社群中,家中財產、宗教皆由女性繼承。


 

 

圖:16:28到達菜寮化石館,左鎮鄉菜寮溪流域的地層組成特殊,散佈大量古生物化石,從1931年早坂一郎博士發現第一只化石,迄今已有七十多年的歷史,1981年左鎮成立了台灣第一座化石陳列館。


 

 

圖:這麼珍貴的化石館竟然免費參觀,1樓有詳盡的文字解說及部份化石陳列。


 

 

圖:就一般人的觀念,在台灣的化石應該都是海生動物的化石,尤其是貝類。


 

 

圖:今年在化石館大開眼界,菜寮溪蘊藏了大量的陸生脊椎動物化石,連劍齒象的化石都有,古代台灣有象?好勁爆的發現。


 

 

圖:館內陳列的許多化石為更新世年代,距今1萬至180萬年前。


 

 

圖:犀牛頸椎及犀牛齒的化石,咦!台灣不是只有動物園裡有犀牛?


 

 

圖:台灣花鹿左角化石,在鹿的化石中,以鹿角的數量最多。


 

 

圖:四不像鹿角為現生標本,底下的右角、齒才是四不像鹿的更新世標本。


 

 

圖:貓科動物行動敏捷,易避開災難,不易留下化石,菜寮溪仍發現少許貓科動物化石,不過展示的虎頭骨僅為模型,並非真品。


 

 

圖:免齒有兩對門牙,為現生標本。


 

 

圖:化石館展示的生痕化石較少。


 

 

圖:牡蠣是少數台灣尚存的現生動物。


 

 

圖:左鎮發現的極珍貴化石除了3萬年前左鎮人頭骨化石外,另外即為1971年發現幾近完整的犀牛化石,生存年代距今約90-45萬年前。


 

 

圖:左鎮農會展售中心,菜寮化石館開放到下午5點,今天的左鎮行,沿路沒看到平埔料理餐廳或小吃,除了一家平埔族悶燒雞除外,但我一個人吃不完一隻雞,那就不留下來吃晚飯了。


 

 

圖:最後到左鎮農會展售中心選購當地農特產。


 

 

圖:破布子為左鎮鄉多年來遠近馳名的代表性農產品。


 

 

圖:山藥為左鎮農民的新寵。


 

 

圖:龍眼蜂蜜也小有名氣。


 

 

圖:挑選了小瓶破布子,40元,及一箱左鎮農會生產的台灣芒果布丁,12入160元,裡面有香純的愛文芒果香,物美價廉。


 

 

《附錄》回程時,經過新落成的新化警分局。(屬新化鎮)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大新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