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林園鄉是高雄縣最南端的一個鄉,往昔林木茂密,於其邊建村,舊稱「林仔邊」。日治時期1920年實施地名改革,原欲改名「林邊」,因與屏東林邊相同,改以漳洲移民於漳洲古縣祖廟所在的「鸛林村」、「園中村」,取名「林園」。
從大樹、大竂南下,一時不察,沒走往原本計畫的路線,誤闖進入石化工業區,等到確定方向後,重新折返,接著便直接往清水巖前去。
圖:清水巖路,騎向清水巖路,光看路名,就知道這條路通往清水巖風景區。
圖:清水巖風景區,12:54抵達清水巖風景區,這個區域是個石灰岩方山,平均高度不到50公尺,稱為「鳳山丘陵」或「鳳凰山麓」,清道光年間即有寺廟興建,加上處處天然洞穴及奇石,長久以來,一直是知名的旅遊勝地。
圖:其中以清水寺的香火最鼎盛,清水寺創設於明永曆20年(1666),供奉釋迦牟尼及觀世音菩薩,其祭祀圈不僅涵蓋林園鄉,甚至廣及大寮鄉部份村莊。
圖:左側廟頂的玄奘雕像。
圖:栩栩如生的鳳凰雕像。
圖:廟前除了石獅之外,還有一對鳳凰,從廟外到廟裡,各種石雕、大理雕、凸雕、凹雕、泥雕、玉雕…,種類繁多,如同一座大型的宗教博物館。
圖:廟後方的文龍磐石。
圖:清水寺後方為鳳凰山步道,路程多半平坦好行,沿路處處有裝飾,一路走起來,趣味橫生,比如路旁可能有「太公垂釣」等各種人物雕像。
圖:或是珊瑚礁岩的奇石,有老虎、烏龜,以及「伏岫獅子」。
圖:還有樹齡156年的珍貴茄苳老樹。
圖:銅像數量多,也是清水岩的一個特色,而且這裡的銅像不姓蔣,也不姓孫。
圖:還有古老的土地公神位,倚在樹下,並無廟身。
圖:當然囉!還能眺望遠景。
圖:拱橋、日治時期的軍事洞穴、各種奇石…,第一次來這裡,還頗有新鮮感。
圖:除了雕像、軍事洞穴、奇石外,清山巖還有「靈泉」傳說,相傳昔日岩腳一帶農田苦無水源,一位林半仙為民求水,揮劍作法,插劍湧泉,泉水晝夜湧出,清澈見底,成為「清水巖」地名之由來。
圖:我最喜歡這隻「午睡鴟鵂」。
圖:就是大白天做白日夢的貓頭鷹。
圖:清山巖還有「石聖公」的傳奇,相傳小孩穿過其圓圈,必獲佑平安,成人穿過,必獲身體健康,萬事如意。
圖:登上高處的一傘亭。
圖:從一傘亭眺望遠處,不知道看到的是風景還是霧景。
圖:天空飄了一點小雨,快速通過了清水巖遺址後,走到了榕樹步道。
圖:運動場旁,還留有日治時期的雕堡遺址。
圖:珍珍茶葉蛋,清水寺旁有家不起眼的小雜貨店,以傳統材火爐燒的方法煮茶葉蛋,已有30年以上的歷史,假日人多時,甚至曾經一天賣到3大鍋。
圖:買了一顆茶葉蛋,8元,茶香滲入蛋裡,加上軟嫰的蛋白,比便利商店的茶葉蛋好吃7-11倍。
圖:14:00,準備離開清山巖,這個時候剛好來了一團遊覽車。
圖:鳳芸社區,離開清水巖後,準備前往林園的海邊。
圖:到達了鳳芸社區的海堤。
圖:鳳芸社區有寬廣的活動廣場、百年歷史的鳳芸宮,海堤上架設了木棧平台,幾位居民坐在木椅上聊天或看海,看似平靜,卻有著閒情雅致的幸福。
圖:更遠的海堤與釣客。
圖:中芸港、漁港公園,到鳳芸社區是個意外,我想去的地方是中芸港,中芸港是林園最大的漁港,漁船作業形態相當多樣,因此港內泊滿了各式漁船,一眼望去,還頗壯觀。
圖:由於沿海地區缺乏綠地,因此在中芸港邊興建了漁港公園。
圖:漁港公園於去年5月啟用,為中芸社區帶來了截然不同的景觀。
圖:漁港本身就是休憩的場所,因此多數的居民就在港邊或船上閒聊,漁港公園內反而沒人,只有一隻小黑狗一直跟著我。
圖:肉粽角造型的座椅。
圖:公園裡的塗鴉。
圖:公園的觀景平台,觀看到的景是林園石化工業區,與凡台塑、南亞、台苯、東聯、聯成、亞聚等,這些股票代號13或17開頭的高污染產業都進駐在此,雖然創造了就業機會,但金雞蛋(繳稅)給台北,雞屎(污染)留高雄,這是常常被批評的地方。
圖:公園的對面是北汕社區,與石化工業區毗鄰而居。
圖:舊街,接著轉往林園舊街,這一帶是林園街市發展與繁榮的起源。
圖:來回逛了兩趟,舊街上商店林立,有新開的店面,也有數十年的老店。

圖:還有一些空閒時間,坐在小7店外座椅上休息,看著來往的人車。
圖:林園土魠魚焿,晚餐在舊街沒店名的土魠魚焿店享用。
圖:土魠魚麵焿,60元,焿湯為傳統南部口味,土魠魚除了新鮮,而且尺寸好大。
圖:鳳鼻頭遺址,從台17線北上,準備離開林園,在接近高雄市的地方,有個鳳鼻頭遺址,那麼就順道進去看看。
圖:鳳鼻頭遺址規畫成的園區。
圖:鳳鼻頭遺址是台灣極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,經考古認定遺址具有多文化層位,目前已被定為國家一級古蹟。
圖:果園,是遺址上的現況。

圖:若非路上有指標,一般人來這裡,可能會以為只是一個普通的地方。
圖:遺址保存區域,能看出什麼端倪嗎?
圖:鳳鼻頭遺址尚未經過大規畫的挖掘,現在的整體模樣,大概如導覽牌所列,景觀和台東卑南及台北十三行有極大的落差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