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圖:蘇聯街頭,處處可見長龍排隊買東西,徐雪珠特地留下了這個鏡頭。
蘇聯記聞(二)
沒有中國菜 ‧ 東方面孔更少
處處有人排長龍 ‧ 耐性十足
吳經國 口述 王麗珠 整理
蘇聯物質缺乏,但是每辦一次國際性的活動,都辦得有聲有色。普通人吃不到的東西,外國選手都吃得到。
這次世界女籃賽,選手村食物頗豐富,每餐都有牛排、豬排,有時也吃得到魚、雞。青菜則是高麗菜做沙拉,小黃瓜、胡蘿蔔、番茄等寒帶食物。餐後還有甜點,冰淇淋、蛋糕。
以西方人的標準來看,口味及烹調方式還算標準,但是我們的球員不習慣,只有吃生力麵,最想的自然是白米飯。餐桌上偶而出現了白米飯,卻煮得不像稀飯,也不像乾飯,怎能下嚥。
我告訴球員,無論如何,每餐一定要吃肉,攝取足夠的營養,不能餐餐吃生力麵。像韓國選手,在泰陵村集訓時,就已訓練吃西餐用刀叉,我們選手刀叉用得不錯,但是就吃不慣西餐,像這個問題,以後得想辦法改善。
街上買不到零食,出去玩還得自備「便當」,球賽結束後,有一天全隊出去遊覽,主辦單位還為我們準備了三明治,兩片黑麵包,夾一片火腿還有番茄和蛋,一人還有一罐可樂。
這裡冰淇淋很便宜,一份才一毛錢,還有許多乳酪、酸奶,這是一般人家的食品。
牛奶很便宜,但是大家對車諾比核電廠事件印象深刻,怕遭輻射塵汙染,根本不敢喝牛奶。
喝水也是一大問題,自來水不能生飲,煮開才能喝,但是煮開之後,上面浮一層油,下面又有許多沈澱物,大家都是勉強喝幾口,運動員消耗量大,她們水份補充太少。
水少、水果也少,加上天氣乾燥,許多球員都冒出火氣泡,朱彩鳳的眼睛一天左眼痛,一天右眼痛。
有一天,球員跟我講,這裡的自來水供應還是配給制,她們在街上和兩位女孩聊天,知道她們兩、三天才洗一次澡,人雖長得白淨,身上卻有股異味。
大家思念中國菜,卻找不到中國餐館。八〇年莫斯科奧運時,我記得莫斯科有一家「北京」飯店,沒想到近處一看,關門大吉了。
沒有中國菜,連東方面孔都少見,街上偶爾見到東方人,那是北越、蒙古、或北韓人。
選手村食物供應量充足,一般人可沒那麼幸運了,市場裡,青菜水果比較多,種類就是小黃瓜,番茄之類的。偶有賣肉的商店,品質不是很好,卻仍大排長龍。
蘇俄人擅長排隊而有耐性,不管到什麼店購物,都有人排隊,據說這些人已養成習慣了,見到隊伍就排。有一天,我們站在路旁聊天,不一會,我們身後就排起長龍來了。
我們在專為外國人而設的友誼商店,不必排隊。有一天,我帶球員到普通商店購物,入境隨俗地排隊,輪到我們時,我們一下就把那個店買空了。
又有一天,我們去買郵票,全隊近二十多個人,排了很久才輪到,大夥兒買了半個多小時,而排在後面的人群沒有一絲怨言。
我們每個人都寄了一張明信片回家,看看什麼時候可以收到,至今兩個星期了,還沒一點訊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