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1986-467-世界杯女籃中華隊.jpg

世界女籃賽的省思(一)
本報記者 包勇敏
淑女不敵女泰山 强力籃球勢在必行
改造女籃品質 先糾正觀念和態度
女籃賽「世紀之爭」落幕了,對中華女籃隊職員,及國內球迷來說,見識了世界一流勁旅的角逐,也了解我們的水準和別人究竟差多少,這是一次很好的機會教育。
國內籃球界人士,透過電視轉播,看到了美國對加拿大隊和蘇聯隊的兩場比賽,等於是這次賽會最高層次的比賽,美國隊強力籃球的觀念,得到舉世肯定,也帶給世界女籃第二次大革命。
世界女籃賽已歷經卅三個年頭,東歐隊伍扮演主要角色,但在一九六七年,第五屆比賽時,亞洲的韓國隊崛起,帶給了女籃速度和外線投射的衝擊,國際女籃產生第一次革命性變化。
歷經將近廿年頭,美國隊今日的打法和觀念,讓女籃界又激起陣陣波濤,國際女子籃壇歷經這次比賽,勢必走向強力化的觀念,而在推動女籃工作中,必須先有這種準備,球員參與這項運動,也要了解自己扮演角色的情況,不再是球場上的淑女型人物,應該是球場上的女泰山。
美國女籃球員,展現的機敏性、跳躍性,如人猿般靈活,這種球員個人體能的訓練,是今天美國隊能展現強力籃球打法的基本關鍵,先有這種個人基礎,才能求得整體發揮。
籃球比賽其實就是三項條件的競技,第一項就是球員體能、條件的較量,第二項個人基本動作的比較,第三項是團隊合作的發揮,三者缺一就影響球賽的勝負。
球員體能,條件的較量,並不僅僅是身高的問題,中華隊球員比其他球隊矮是事實,但除了這項先天缺點,我們球員的速度、靈敏性,也比不過別人,又如何解釋。
體能的訓練,近幾年來的每次代表隊集訓,都列為重點之一,而且每次出發比賽,教練、球員都強調體能已比以前增強,但事實上,比賽敗因的檢討,體能又是主因之一。
球員體能為什麼不能在球場上發揮,牽涉的因素很多。但基本上,球員是不是有拼鬥的精神,是不是用心在每個動作中,上場一分鐘就盡一分鐘的力量,這種心理因素,直接影響體能的發揮。
美國隊球員,為救一個地板球,兩公尺〇三的杜諾瓦,會整個人撲在地上搶救;而一六六公分的艾絲里姬,會拚命跳在空中撥籃板球,這些都是她們盡心盡力的表現。
但反觀中華隊球員,動作是做了,但就差那把勁,這是教練平常要求不夠,球員律己不嚴,養成的不良習慣。
中華隊這次赴莫斯科之前,請了師大教授做體能訓練,每天早上爬台階,但表現的體能情況,實在讓人失望,球員不是沒有體能,而是發揮不出來,這是致命傷。
強力籃球的觀念,勢必主導日後整個女籃界,中華女籃品質想澈底改造,第一步工作,就是要糾正打球的觀念和態度,才能有強力體能的發揮,否則一切都是空談。

世界女籃賽的省思(二)

本報記者 包勇敏
美國妞打球 為什麼「味道」不一樣?
六月,隨中華女籃到吉隆坡採訪亞洲女籃賽,看到中華隊幾名控球後衛,每遇到對方壓迫防守時,球路馬上中斷,大家很快就把球收在手中,不敢再運球了,因為怕把球給運丟了。
這次世界女籃賽,在電視上看到美國隊主控員艾絲里姬,縱橫全場,負責了後場至前場的推進,她變化莫測的運球,毫不受防守者壓力而退卻,美國隊攻勢,在艾絲里姬手裡變得靈活而有速度。
中華隊控球員和美國隊的控球員身材相似,但打出來的球、味道完全不一樣,為什麼?
在上個月世界男子籃球賽,最出鋒頭的,不是兩公尺身高的巨漢,卻是只有一六〇公分的美國隊鮑格斯,他蝴蝶穿花般的傳球功夫,抄截、助攻,打活了美國隊,也搏得觀眾最多掌聲。
美國隊在接受金牌後,全體隊友把鮑格斯抬在肩上繞場一週,大家都公認他是最有價值的球員。
鮑格斯和艾絲里姬都是東方型球員的身材,但在球場上的價值,沒有受到限制,因為她們憑著良好基本動作,闖出自己天地。
美國最著名的老教頭伍頓,在帶領洛杉磯加大時,就常常告訴球員,球場上的明星球員,不在於身材,而在於球員基本動作的表現。在伍頓的籃球哲學裡,基本動作是每位球員每天必習的課程。
籃球員個人基本動作,由運球、傳球、投籃、腳步等組合而成,看來很簡單,但實際上,這是永無止境的一環,身為籃球員,就需要天天花精神在這方面。
中華隊球員比賽中失誤累累,每個人都害怕球傳到自己手中弄掉了,是對自己基本動作信心不夠的表現,也是妨礙我們籃球水準提升中,最大的絆腳石。
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,基本動作的養成,也不是一下子就學會的,需要日積月累琢磨點滴而成。
美國NBA退休的著名球員彼得馬維奇,在他的傳記書中就說,他在十四歲時,看電影都會抱著球到電影院,走在路上也會一面拍球,幾乎天天球不離手。
國內球員這種自我要求的精神最弱,尤其成名後,除了球隊練球時間,還會視練球為畏途,這種情況如何能把基本動作練好。
基本動作練習,沒有身材問題,今天我們球隊在球場上比不過人,不要抱怨先天不足,事實上,球員基本動作又比得過誰呢!

世界女籃賽的省思(三)

本報記者 包勇敏
最佳的防守
就是最佳的進攻
洛杉磯奧運美國男子隊教練鮑比・奈特,在上個月世界男籃賽,應邀擔任電視評論員,有人問他究竟美國籃球和其他國家有什麼不同之處?
鮑比・奈特說,全世界各地,無論是歐洲、南美和亞洲,都把籃球教導成為進攻的比賽,唯獨美國把籃球認為是防守的比賽,這就是美國籃球不同於其他國家的地方。
這世界女籃賽美國隊與大陸隊比賽後,美國隊教練凱尤接受記者們訪問時說,美國隊能赢球,是下半場防守成功,削弱了大陸隊的攻勢。
大陸隊上半場和美國隊演出精采拉鋸戰,美國隊以五十比四十九只領先一分,但下半場,美國隊的防守,令大陸隊攻勢受阻,只得了廿五分,這是美隊防守的威力,而大陸隊擋不住美國隊的攻勢,仍和上半場的情況相同,於是終場出現了廿五分的差距。
從上述兩位美國教練的籃球觀念,可證實籃球要走向一流水準,在每位球員心裡,防守觀念應重於進攻。
籃球運動和其他運動項目最大差異也就在這裡,棒球運動攻守有一定的程序,美式足球攻防各有一套人馬,足球或曲棍球,也都有專門的防守員,但籃球場上的五人是進攻者,也就是防守員,攻、防的轉換也沒有定律可循,隨時是進攻,也隨時是防守,所謂最佳的防守,就是最佳的進攻,道理就在此。
對一般球員來說,進攻是種享受,防守是種苦力。因此,防守慾念不強,很容易造成整體的傷害。
國內籃球界在近十年,教練對防守觀念的認識,比過去增強許多,但做得還不夠積極,球員對防守觀念和訓練,接受的慾望也不強烈。因此,現在籃球界認同了防守的重要性,但在執行訓練上,卻未有百分之百的投入。
籃球比賽是講究控球效益,誰掌握控球權得益率最高,勝面也就高。因此,在攻防各佔一半的機率中,如何搶得更多的進攻機會,就要靠防守的協助。
從世界女籃賽美國隊演出,她們防守力量,是其他球隊所不及,尤其個人良好守備動作,及認真的態度,結合了最佳團隊力量發揮。
美國隊的防守陣形變化,運用的原則我們都知道,但在她們手中運用出來,威力就不一樣,關鍵在個人防守基礎。
國內球員對防守的訓練,先天上有排斥的心理,比賽時花在進攻的心思,也比防守要多,因此,每次都是僅有個樣子,沒有實質的力量發揮。
防守是吃力的工作,球員在場上,可利用進攻的時刻調息,但在防守時,卻不能絲毫的鬆懈,美國球員防守時,個個張開雙手,不停的跳躍移動,這種認真的態度,及對防守動作的自我要求,是我們球員最需模仿的。
美國男、女籃球隊在世界賽都登上冠軍,共同的特色都在防守,我們在籃球發展的途徑中,還能不重視,加強這方面的工作嗎?

世界女籃賽的省思(四)
本報記者 包勇敏
時間換取空間 速度最重要
籃球進攻動作,是任何人接觸籃球第一天,就開始學習,一位完全不懂籃球的人,拿到球也會對著籃筐投球,這就是籃球進攻動作。
從投籃動作的練習,漸漸會運球,幾個人在一起時,又學會了傳球,這些動作幾乎佔了籃球員大半時間。
國內籃球界,對進攻的訓練,無論是個人動作,或整體的戰術,投資的時間和精神,佔最大部份,但效果並未和時間成正比。
中華隊在世界女籃賽的幾場比賽表現,進攻時失誤累累,常常一下子球就傳到別人手中,運球一轉身球就被抄掉,投籃又不穩定,甚至連罰球都不進,看得讓人急死了。
為什麼中華隊的失誤這麼多,一方面是對方防守嚴密的影響,但另一方面,還在自己本身。對進攻的認知及訓練不夠。
中華隊球員個人進攻動作的變化不多,也不及外國球員花巧,我們球員在比賽中,很少敢在對方釘人防守時,做背後換手運球,胯下運球等動作,改變行進的方向來閃躲防守者,而在傳球中,也只有單純的正面傳球動作,沒有背後傳球功夫。
球員缺少這些動作,籃球界人士要負責,因為長久以來,大家視這些動作是多餘的,球員偶爾運用一下,馬上被批評「耍什麼」,萬一失球更給罵慘了,久而久之,球員只有死板的運球、傳球幾套動作,大家都不求突破,攻擊的變化就受侷限,遇到強有力防守,很容易就受制於對方。
中華隊球員很害怕失誤,但比賽時常常愈不想失誤,卻失誤愈多,最後變得大家都怕球,每個人都想最好球不要傳到我手中,免得在手中丟掉了又要挨罵。
這種不正常心理造成對球隊攻擊力的傷害最大,事實上,球賽在雙方來往的攻擊中,發生失誤是免不了的,一場球賽一支球隊不可能沒有失誤,而雙方攻防的較量中,只是一方要增加對手的失誤,一方要減低失誤率,如果因一次失誤,就需要付出天大的責任,恐怕沒有人敢打球了。
中華隊在每次進攻中,都不想有失誤發生,把球隊的速度都拖慢了,大家想慢慢來總不致出錯,但事實剛好相反,速度放慢失掉了快攻得分機會,而且在對方佈好的防守壓力中,攻撃又吃力,反而更容易有失誤發生,中華隊這種打慢球的觀念不改,永遠是支失誤多的隊伍。
現代的強力籃球要素之一就是速度,中華隊體型矮小,唯一能和長人拚鬥的武器就是速度,唯有以時間換取空間,才是東方球隊能彌補籃下真空缺失的方法。
籃球比賽進攻方法,現在最流行Passing Game,也就是掌握每次快攻機會,組合成五人的快速攻擊網,也就是我們所稱的機遇戰的運用。
國內籃球界人士,現在對研究戰術方法很感興趣,但在這些方法中,更需先體認,速度在攻擊的重要性勝於一切。

世界女籃賽的省思(五)

本報記者 包勇敏
把12條心連在一起,是教練最該做的!
在電視上看到美國隊教練凱尤在場邊指揮比賽,當美國隊漂亮的進攻或美妙的抄截,凱尤都不斷的點頭、拍手,鼓勵球員奮戰。
在現場採訪的聯合報系美國世界日報特派記者沈珠妮,形容凱尤不是單純籃球教練,而是一位演說家,每次臨出發到球場前,美國隊一定集合做一次賽前會議,凱尤以各種方式演說,激勵球員士氣,這些大女孩聽了凱尤一番話,有如著魔般,把心都掏出來了,每個人只有一個念頭,拚全力打好球。
籃球教練工作,是門很大的學問,不是光會幾套攻防戰術,或是國手出身會示範幾個動作就可當教練,而是在理論與實際的過程中,還需要有自己的內涵,及心理學的基礎。
美國NBA職業籃壇最著名的波士頓塞爾蒂克教練奧拜克,在他的傳記中即說,教練是新藝綜合體,需要八面玲瓏的功夫,帶球隊要帶到球員的心,才能真正掌握球隊。
奧拜克說,球隊中十二位球員,不可能每個人的情況都一樣,教練帶球員要先了解球員,再依據球員的個性,因各種不同的方式激勵,有的球員要用激將法,有的要好言安慰,有的又需要刺激叫罵,這些是教練帶球隊的手腕,比教幾套戰法還重要。
國內教練現在把整個心思都放在戰術的研究上,常常臨到比賽,或暫停短短一分鐘,還拿著戰術盤東指西指的,球員在這種節骨眼上,能聽得進去嗎?又真能做到幾分呢?只有天知道了。
中華隊在世界女籃賽,對韓國、巴西等隊比賽,下半場輸得很慘,教練也急得暫停,拿著戰術盤指指點點,結果還是一路輸到底。
中華隊下半場輸給韓國和巴西隊那麼多,已經不是戰術的問題,而是球隊整個士氣給打垮了,暫停時間教練應做的,是怎麼把士氣重振起來,而不是鑽牛角尖,還在戰術問題上打轉。
國內籃球教練要研究戰術,更要充實自己的內涵,把球員十二條心連結一起,是教練最重要工作。
教練權威建立,也不是光在球場上養成,教練平時的舉止,都會影響球員,教練能不能得到尊重,就是在這些點滴的生活中建立。
在整個籃運的大環境中,教練是提升水準最直接的人物,健全教練會組織、容納各級教練參與,先把教練水準提升,整個水準能提高,不然話,永遠是緣木求魚。(完)

日日勤練基本動作 熟能生巧

老國手 陳景鳳
想要基本動作紮實,訣竅無他,就是「熟能生巧」。不練球和練球有差別,每天練一小時和每天練兩小時的也有差別。
我印象最深刻是讀國中的時候,每天早晨,教練排一排椅子,或是站一排人,教我們穿梭其間,運球過人、換手、轉身,每天都是這樣練,我的運球技巧,是在那時候奠定基礎的。
到了甲組隊中,基本動作就練得少了,最多就是運球上籃,這幾年我因參加瓊斯杯,在許多隊伍都待過,國泰的基本動作要求比較嚴格。
一定要常常摸球,球才會聽話。像韓國隊每天投籃一千、兩千個當然很準。
我們的球員到球場,只是練投籃,很少有人練運球、傳球。賽前,教練只是規定運球上籃三趟,當做熱身。
人都是有惰性的,比如中正杯賽後檢討,發現是因為基本動作不好,於是決定趁下一個比賽沒來時,加強練基本動作,但是,大賽甫畢,教練球員都想鬆懈一下,練得並不積極,一轉眼,又到了自由杯該集訓的時候,基本動作不練了,趕快開始練團隊方法。
其實,基本動作不可一日中斷,但是,教練不重視,球員自我要求不高,進入主將階段以後,就自以為是的不必再練基本動作了。
球員還有一個毛病,就是只練自己喜歡的部份,有人只練投籃,不練過人動作,我喜歡運球,而疏於投籃,一上球場,我就東運西運。我想,我們練的都不完整。
也很少有球員能練足規定的份量,像馬莉娜為什麼中距離準,因為她沒事就練。鍾惠敏投籃準,是因為教練規定投五百個球她都投了,而其他球員都以少報多。

圖:前國手鍾惠敏投籃神準,是因為教練規定投五百個球她都投了。

1986-469-鍾惠敏.jp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大新百 的頭像
    大新百

    大新百的無聊部落格

    大新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