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北埔老街,各種客家小吃和美食太誘人,往往擄掠了遊客全部的心。既然稱之老街,這一帶一定有許多歷史的痕跡,如果沒有特別注意或事先計畫,很容易忽略掉。古厝、老樹、老故事不會因大家的忽略而消失,仍會幽幽的繼續存在北埔老街這個地方,繼續寫著這個地方的故事。
圖:北埔老街,北埔老街是充滿客家風情的傳統聚落,立在路口的導覽圖也充滿了傳統工藝味。
圖:金廣福公館,姜家是北埔的一大家族,建於清道光14年(1835)的金廣福公館,為當年的開墾與防務中心,外觀樸素,但牆厚50公分,可窺知防禦的痕跡。
圖:屋前的樹木雖矮,但名列珍貴老樹。
圖:天水堂,天水堂為北埔先人姜秀鑾於清道光年間所建的一堂六橫式三合院,為北埔最大的宅院,與金廣福公館同列國家一級古蹟。
圖:屋脊飛翹代表姜家曾出武官。
圖:北埔老街,周圍的巷弄保留了古樸的色彩。
圖:有些老屋改成商店、茶行,但非消費者是否能進入參觀,還是得看清門前的告示。
圖:一幢又一幢的老式建築,讓整片區域佈滿了懷舊之風。
圖:街角生活茶博館,紅磚矮房改建成「街角生活茶博館」,即使沒有充裕的時間細細品茗,也不能錯過外帶一瓶冷泡茶。
圖:東方美人冷泡茶,35元。雖然沒加糖,但茶味帶著類似蜜香的味道,喝上一口,茶香在嘴,清涼在身,甜蜜在心。
圖:姜阿新宅,姜家新宅是當地最富麗的洋樓,整體精雕細琢。不知道裡面有沒有住人,有的話,一定很困擾,老是有一堆遊客拿著相機往裡面拍照。
圖:辛阿水故居,在這幾條巷弄上的古厝,遊客穿梭尋幽。這些老房子,有的住著平凡人,有的曾是重要人士的住所。
圖:巷角的老屋是昔日辛阿水故居。1880年慈天宮因地震及天災而頹毀,負責整修的人即為辛阿水。
圖:門上的蝙蝠外型可愛,又充滿福氣的意義。
圖:不經意的抬頭看往二樓,赫然發現站在陽台上的麒麟木雕。給我一串套圈圈,被我套中的話,屋主可不可以把這隻福獸送給我?
圖:慈天宮,接著是慈天宮,慈天宮是北埔老街的中心,廟體古老而優美,主祀觀音菩薩及媽祖。
圖:牆上的泥雕古拙有趣。
圖:沒有特別華麗,卻又感覺獨有一格,可說是不簡單的簡單。
圖:荒廢的老屋帶著滄桑,小熊維尼的汽車則帶著童趣。
圖:鄧南光影像紀念館,鄧南光影像紀念館的參觀門票200元,這次先跳過。
圖:姜氏家廟,走在南興街上,在這藍色壓倒性大於綠色的地區,這樣大喇喇的掛上招牌,不會被蛋洗嗎?我要找的不是什麼北埔連絡處,在一旁的防火巷裡,走進去才是我的主要目的。
圖:我所尋找的是姜氏家廟,看到門前施工告示牌,心裡涼了一半,預計整修到明年3月。
圖:還是鼓起勇氣走進去,一旁有個看似積水的淺水池。
圖:是在全面整修中,心想拍幾張外觀就離開。
圖:結果一位工人以台語告訴我,「要進去可以進去,不過要小心一點倒是真的。」這一句話讓我感動到差點流下二公升的眼淚。
圖:這就進去吧!事實上,整修中的姜氏家廟每個月仍開放2個星期日,限制15人。
圖:黏貼的龍和雞看似新穎。
圖:但脫落的部份不少,這位先生的整件衣服幾乎脫光光了。
圖:廟裡的彩繪顯得斑駁。
圖:新雕刻的龍還沒有塗上顏色。
圖:等到整修完畢,想必又是一番豐富且變化萬千的新景象。
圖:離開1922年興建的姜氏家廟。
圖:陳媽媽黃金包,還是免不了「路過」熱鬧的老街街區。
圖:看到一家「陳媽媽黃金包」,遊客陸陸續續光顧,沒有中斷。
圖:還了3個南瓜包(分別包了南瓜泥、酸菜、筍)和1個芋頭饅頭,各15元。外皮揉的細緻,味道淡甜,而每種內饀用料和用量都很實在。
圖:楊記柿餅,都說只是路過,還是買了二攤。如果特地逛的話,不就買了二十攤?
圖:又在「楊記柿餅」買了一盒柿餅,150元。柿餅最近剛上市,吃起來特別新鮮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