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以前,對台中的主要二個印象,第一個是太陽餅,每次搭自強號,車裡總是賣著台中名產太陽餅。另一個是東海教堂,東海教堂的造型優美,堪稱台中的一大地標。久久以前去過東海教堂一次,久久以後,再也沒去拜訪了。
圖:楊記麵食館,今天中午直走西屯路,邊走邊看這條路上有什麼特別的小吃店。接著在西屯路二段和上石北二巷交叉口看到一家「楊記手工麵食館」,寫著牛肉加入紅酒烹煮。沒吃過西屯最新的紅酒牛肉麵對不對?走!到楊記麵食館報到!
圖:紅酒五花牛肉麵,80元。有別於紅燒湯頭,楊記的牛肉湯顏色偏清,但帶著淡淡的香味,而手工麵條口感Q而不爛。另外主角五花牛肉為薄肉片,帶點肥肉,因此多了一層口感。
圖:台中都會公園,用過午餐後,前進台中都會公園。台中都會公園位於大肚山台地,交通不算便利,汽機車停車都要收費,這點讓人滿生氣。
圖:走進公園,有點被嚇到,怎麼那麼多像石棺材的亂葬崗?
圖:這一區是觀星廣場,碰到這種詭異的「美學」,就當做農曆七月應應景。
圖:生態湖的形狀不規則,繞行一圈,能看到千變萬化的景色。
圖:湖邊的貓尾草(或稱水燭、香蒲等)長出一根根熱狗。
圖:池裡池外的生態多元且豐富。
圖:寬廣的大草原,要不是太陽太大,不然坐、臥、跑、跳都適合。
圖:台中都會公園佔地88公頃,但嚴格說,多數樹木長的不算茂盛,相對的就讓比較大的樹看起來更加雄偉英勇。
圖:水生植物區的植物種類密密麻麻。
圖:理論上,昆蟲的種類多不枚舉,但要細心尋找。懶惰的人,就看看人工雕塑吧!
圖:錫蘭橄欖的果實可食用,可惜找了老半天,小白花數以萬計,但一粒果實都還沒結成。
圖:台中都會公園是觀察生態的好地方。
圖:公園裡還有觀測天文的設施。
圖:東海大學,轉往東海大學,第一眼的印象除了寬廣的校學外,就是一排排厚實高大的老樹。老樹是大地的故事,象徵這個地方有著多彩多姿的歷史,一個沒有老樹的城市,總覺得文化反而貧瘠、人心更顯貪婪。
圖:東海書苑的磚牆交疊有致,更加突顯沈穩的人文氣息。
圖:一幢幢帶有古意的建築,不僅不顯老氣,反而更有校園的特色。
圖:幽雅的校園。
圖:今日再見路思義教堂,從側面看,好像一隻象、犀牛或犰狳。
圖:教堂總是圍繞著學生或遊客,大家總是流連不走。
圖:路思義教堂興建於1962年,一直像個天使般的守護著這片校園。
圖:不管從四面八方那個位置,都會讓人愛上這座弧形優美的教堂。
圖:東海牧場頗有名氣,東海乳品小棧更是許多人的最愛。
圖:冰品、乳品、紀念品,每一種都散發出誘人的魔力。
圖:蔬果優格冰棒,22元。雪糕般口感的冰棒,帶有微酸的果香,咬一口就沁涼我的心。
圖:靠近東海湖,又是另一番不同感受的美景。
圖:噴水池後幻化出一道炫麗的彩虹,一直存在不逝。
圖:東海湖雖然是個人工湖泊,但維護得宜,和天然湖泊沒什麼差別。
圖:午後的湖畔,猶如校園裡的閃亮寶石。
圖:湖畔的涼亭,更讓人想多停留一會兒。
圖:先後逛了台中都會公園和東海大學,兩者各具特色,要比美的話,以足球比賽來比喻,東海大學差不多以9:0完勝。
圖:逢甲夜市之黃金右腿,晚上逛逢甲夜市,本來想一路初初初,但是食量不夠大,結果真的初初初,只初了三攤。第一攤是黃金右腿,70元。焗烤後的雞腿依舊嫰綿綿,搭配生菜和莎莎醬,口味更升級。
圖:逢甲夜市之大新蛋餅,第二攤是大新蛋餅,光看店名就知道一定很好吃。
圖:蛋餅,30元。蛋餅皮是以麵糊現倒現做,打上蛋花和滿滿的葱花,看似簡單,但把蛋餅握在手上,頗有份量,而且真的不錯吃。和大馬路那家排隊蛋餅店相比,我個人覺得這家更優(我真的是說美味,不是因為店名的關係)。
圖:逢甲夜市之小A起司洋芋,最後一攤是小A起司洋芋,鳳梨起司洋芋,45元。雖然起司香濃、洋芋綿密,但和酸酸的鳳梨切片好像不太搭,我應該點我最愛的青花菜起司洋芋才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