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昨天在199縣道時,最擔心的是下大雨,因為雨天走山路比較危險。從達仁下山時已經是下午4點,北上行經大武,終於開始下雨,一下雨,我就想趕路,於是一口氣衝到台東市過夜。
今天早上6:30出發,7:36進入關山鎮,關山早期為平埔族與阿美族之聚居地,舊名「里壠」係源於阿美族語指當地多「紅蟲」,日治時代以其位於警備道東口,大關山之下,而改名關山。
圖:關山稻田,關山境內青山綠水,土地未受污染,因此關山米聞名全國,走在關山鎮,看到路邊盡是成片的稻田,並不算什麼稀奇的事。
圖:關山市場,先到市區解決早餐,在關山市場前有一座關山鎮牌樓,鄉鎮有牌樓,這在其他的地方並不多見。
圖:進入關山市場,買菜的人並不多。
左圖:到四十年的老店「關山肉圓」吃早餐。 右圖:肉焿與肉圓,30+30=60元。
圖:天后宮,天后宮在關山市場的旁邊,因此天后宮牌樓與關山鎮牌前後相望。
圖:天后宮是台東縱谷地區的媽祖信仰中心,面積約400坪,如果只看寺廟的大門,可能會覺得只是一間小廟。
圖:廟前的浮雕形成有趣的巧合,好像小孩童看到老虎,害怕的躲在角落。
圖:另一邊的浮雕也很好玩,好像姑娘躲在一旁想偷摘花。
圖:關山火車站,新的關山火車站建於1978年,外觀簡單樸實。
圖:舊關山車站在新站附近,尋找舊站時,看到附近仍保留許多老建築。
圖:這些老建築和關山車站有密切的關係,有的是鐵路局員工的舊宿舍或辦公室。
圖:不知道那一棟是老站長的宿舍?
圖:關山舊車站,轉了老半天,一直找不到那一棟是關山舊車站。
圖:結果路口的這棟「單車休閒服務站」就是舊車站,舊車站比新車站還新,難怪我一直找不到。
圖:關山舊車站在新站落成後,被當成車站的倉庫,反而因此保留下來,沒被拆掉,現在已登錄為歷史建物,因為古蹟再利用,經過整修後有了新的用途。
圖:關山親水公園,從民族路的地下道騎到後車站,一直走可以到達關山親水公園。
圖:是什麼樣的公園?竟然要收門票50元,進去之後會不會有受騙的感覺?
圖:關山親水公園滿大的,總面積有34公頃,在兒童遊樂區旁是戲水區,有一個親水噴水池。
圖:船型吊橋恰似浮出水面的蘭嶼獨木舟。
左圖:涼亭內是三叉山事件紀念碑。 右圖:另外有原住民廣場。
圖:原住民廣場提供了原住民豐年祭及各項祭典活動的場地。
圖:另外有望樓及公共廁所,每一區都規畫的不錯。
圖:人工湖泊最值得稱讚,很難想像關山親水公園曾是廢棄物與垃圾的傾倒地。
圖:循著環湖步道繞行,對面的噴水池突然上演水舞。
圖:美麗的人工湖泊,不管走到那裡,都值得停下腳步仔細欣賞。
圖:對面的高山被湖水吸納為公園的一部份。
圖:金字塔型的遊客中心,裡面賣農產品與餐飲,不想進去。

圖:如果沒有拿導覽圖,我會以為我已經繞了一園,剛才走的只是動態親水園區,在遊客中心旁邊有一個入口,通往面積更大的靜態生態園區。
圖:生態區也有一個人工湖,動態親水公園的人工湖可以划船、釣魚,這裡的人工湖泊則以生態保育與教學為主。
圖:曲橋是觀賞魚兒悠游的好地方。

圖:有一團觀光客走在我前面,魚兒早被嚇跑了。
圖:有一小片的蓮花池,賞蓮葉兼看水裡生態。
圖:走上木棧曲橋,蓮葉應該不會被嚇跑。
圖:慢慢的走到木棧步道上的涼亭,故意拉遠和前面那團觀光客的距離。
圖:哎唷!賞鳥室怎麼蓋的像墳墓?
圖:賞鳥室裡面的長相。
左圖:花了1個小時仍無法逛完整個親水公園,沒有繼續往後走,直接繞到節氣廣場,現在這個季節是秋分。 右圖:日晷廣場指的時間是9:55,快了13分鐘。
圖:在回音台中央叫一聲,會比其他地方響亮,「挖扣命~」。
圖:最高的地方是觀星台。
圖:關山環鎮自行車道,離開關山親水公園,經過環鎮自行車道,只稍微看了一下,因為自行車道僅限單車通行。
圖:關山農會,轉往台9線,經過了關山農會,繼續向北走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