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想利用今天的好天氣,到海邊看海浪,所以要到一個臨海的鄉鎮,在交通與時間的雙重考量下,我選擇了彰化的伸港鄉。
伸港於日治時代明治30年(1897年)因地方改制,劃分成新港區,國民政府遷台後,實施地方自治,因與嘉義新港同名,經兩地抽籤結果,彰化新港於1959年更名為「伸港鄉」。
圖:台17線(新港路),從台17線南下,9:58,過了大肚溪後,進入了伸港鄉。

圖:這裡有個奇特的現象,兩旁的多數房屋座落與大馬路有個角度,並非垂直,也就是房屋的大門都斜對著馬路。
圖:彰1線(濱二路),從彰1線右轉,一條桃紅色的馬路,這是往海的方向。
圖:招潮蟹的故鄉,與海相鄰的那條馬路是台61線(西濱快速公路),但是海堤、泥畦阻隔在大海與道路之間,大海近在咫尺,人卻無法接近。
圖:行經什鼓海岸,讓我停下來的,是發現了幾隻踩高蹺的鳥。
圖:馬路旁,是一片毫不起眼的泥巴地,散佈著一顆顆的小泥球。
圖:近一點看,又像是一顆顆的小碎石。
圖:再近一點,原來這片泥沼地,正被成千上萬的招潮蟹橫行著。
圖:弧邊招潮蟹,公蟹揮舞著大螯,好不威風。
圖:母蟹輕舞著一對細螯,狀似手拉坏。
圖:兩隻公蟹正激烈的打鬪。
圖:較遠一側的泥地,則佈滿了白色的小點點,彷彿落滿了白色棉絮。
圖:這一區是體型較小的清白招潮蟹,是最不怕人的一種招潮蟹。
圖:要瞪大眼睛的專心瞧,才能發現有著圓滾滾大眼的彈塗魚。
圖:從這裡往南望,能看到彰濱工業區的整排風車。
圖:彰濱工業區,往彰濱工業區的方向南進,入口處是田尾大排的出海口。
圖:工業區的設立,注定空氣朦朧的命運。
圖:一直走到海巡隊駐守亭,海似乎仍被隔絕。
圖:旁邊是蚵田,今天來到一個靠海的鄉鎮,最後仍未能看到海。
圖:什鼓村石頭緒公,從彰2線離開看不到海浪的海岸,轉往市區,中途會經過寧靜的什鼓村。
圖:什鼓村裡有座石頭緒公,明末清初,漳泉械鬥受害的先民葬身於此,外型狀似鵪鶉蛋,又名鵪鶉公,相傳村民討海時迷失方向,只要口唸鵪鶉公聖名,即會出現一盞紅火,引領回岸。
圖:石緒頭公周圍闢成了小花園。
圖:好善緣素食,進入市區,大約位於新港路、中山路交叉口一帶,來回看了兩趟,生意比較好的都是賣排骨飯之類的店,後來我挑選了一家「好善緣素食」。
圖:素焿,25元,素肉塊帶有麻油香,焿湯裡加有大量清爽的筍絲。
圖:素圓,25元,Q彈的外皮,內有大量豆腐皮及筍塊。
圖:七頭家芋仔冰,來到伸港,一定不能錯過的冰品,是當地知名的七頭家古早味叭噗,他們的餐車是古早味,就連裝冰的大冰筒也是古早味。
圖:中杯綜合冰,30元,老闆娘看到我是外地來的,很阿沙力的多裝了好幾球。先嚐了豬肉冰,冰裡有肉乾碎片,鹹中帶甜,吃起來完全不會有奇怪的感覺;其他的梅仔冰裡有蜜餞碎片、龍眼冰裡有龍眼乾、芋仔冰裡融入綿密的芋頭,每種味道都很純,統統都加分。
圖:福安宮、福安公園,從一大早曬太陽曬到現在,下午應該換個能避暑的地方,伸港沒有百貨公司,一般的便利商店又太小間,能夠躲太陽的地方,或許就是伸港最大的廟宇「福安宮」。
圖:福安宮的歷史可推至清康熙年間(1677年),可謂之為伸港肇端發祥之聖地。
圖:福安宮的正殿金碧輝煌,主祀天上聖母,為全台12座自湄洲直接分香來台的媽祖廟之一。
圖:牆上的各種動物塑像。
圖:福安宮的後殿與龍池。
圖:後殿屋頂上的天女散花。

圖:後殿供奉的神明之一,福德正神。
圖:後側的十八羅漢洞。
圖:一如許多大型廟宇一樣,福安宮也附設了自己的公園,堪稱伸港最漂亮的公園之一。
圖:公園裡有恐龍出沒。
圖:許多樹木修剪成龍、龜或鳥的造型。
圖:目前沒有進香團來福安宮,因此福安公園裡沒有太多遊客,整個環境還算清幽。
圖:公園裡的觀音池,有些小朋友在這裡餵魚。
圖:下午在公園裡耗了一些時間。
圖:神安宮的香客大樓。
圖:廟旁純樸的小馬路。
圖:準備離開時,發現停車場裡的彩虹車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