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十月初第一次爬新田登山步道,步道呈「日」字型,當時東側的三號步道整修中,只走了西側的一號步道及中間的二號步道。後來又去了兩次,三號步道已經開放,和大坑步道比起來,大坑1-5號步道雖然有趣,但走久了,腳會痛。大坑9、10號步道人太多,像在逛夜市。所以我現在選擇新田山步道,做為我例行的登山地點。
圖:新田登山步道,今天再度前往新田山步道,非假日的午後,只有零星的登山客,這才是大自然應有的樣子。
圖:依慣例從一號步道開始走。人一少,步道上能看到的昆蟲及鳥類就多了起來。
圖:在一號步道走的比較快,才24分鐘就走到聚興景觀台,也就是1、2、3號交接的地方。
圖:在聚興台眺望豐原區,雖然仍模糊,但已經算是空氣比較好的一次。
圖:開始行走三號步道。一開始是枕木道,部份枕木已經剝落,有些熱心的山友會主動釘修。
圖:泥土地,鑲了石板當做階梯。
圖:木棧步道。
圖:走到了第一個高點。
圖:一號步道幾乎全程向上爬,三號步道則依照地勢,有上有下。
圖:三號步道的有比較多的變化,更能享受爬山的樂趣。
圖:只是步道的設施比較老舊,像階梯的材質不算堅固,踏在上面,可以感覺到木板下沈。
圖:這張照片不是樹枝,也沒有擺錯方向,這幾棵樹的樹幹真的都橫向生長。
圖:從這裡看得出,這條步道缺少經費。
圖:觀景涼亭,我都常中途會在這裡短暫休息。
圖:在涼亭眺望種滿果樹的山谷,在這裡有時候連山坡上的人聊天,都聽的一清二楚。
圖:再來的步道,走在稜線上。
圖:由民眾捐獻的涼亭,這裡可說是新田步道上景觀最優的地點。
圖:涼亭前的兩株櫻花已經染上點點桃紅。
圖:接下來的步道較窄,順著山勢,時而轉彎,時而向下。
圖:限單人通行的急降梯。
圖:最後的一段步道。
圖:觀鷹台和WC。
圖:觀音許願池。
圖:小西湖生態景觀區,前來新田步道的這條山路,繼續往內走,經過了水源地,旁邊有個小西湖生態景觀區。
圖:刀石坑溪上許置了涼亭、拱橋、水池。
圖:水池裡的水不清,依然養活了不少鯉魚。
圖:拱橋的後面沒路,也就是走過去會撞到山壁。
圖:另一側有條小西湖步道。
圖:不知道這條步道是不是已經報銷?入口處被樹木雜草覆蓋。
圖:從山路繼續往裡走了一小段,沒再發現什麼特殊的景。
圖:嘉新橋,離開新田登山步道,從仁愛路轉往市區,中途經過了嘉新橋。
圖:橋下的溪為旱溪,溪畔闢成旱溪自行車道,從台中市區一直延伸到這裡。不過騎車的人不多,幾乎都是居民在溪畔散步。
圖:石牌公園,接近傍晚的時候,抵達潭陽里的石牌公園。
圖:石牌公園原為墓地,後來遷墓築成公園,轉變成一片綠地。
圖:公園裡的各種造型樹。
圖:在所有的造型樹裡,以圍繞阿里史社碑的龍型樹,最為搶眼。
圖:龍頭的側面。
圖:從正面看,好像龍貓或兔子。
圖:公園裡的各項造景及擺設。
圖:石牌公園裡有三株罕見落羽松,樹型闊圓優美。
圖:落羽松自土裡鑽出的呼吸根,頗像上下顛倒的鐘乳石。
圖:公園旁的農地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