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固定爬同一條登山步道,日子久了,漸漸失去新鮮感,有時候連出門的動機都淡薄了。最近發掘到大肚區有一條「萬里長城登山步道」,突然有種血脈賁張的感覺。挑個假日的時間,接近中午時間,往大肚出發。 

 

圖:大肚燕肉粳,爬山之前,得先填飽肚子。在「大台中市場百大名攤」中,大肚區有兩間小攤入榜,其中之一為大肚市場的「大肚燕肉羹」。


 

圖:肉粳麵的麵條選用油麵,不容易爛;而肉塊的裹粉不多,吃的到新鮮的鮮肉。對照現在的物價,一碗35元算便宜。


 

圖:萬里長城登山步道,原本擔心得花點時間找到「萬里長城登山步道」的入口,結果在沙田路、自由路這兩條主要馬路的交會點,就有大大的指示牌。


 

圖:依指示方向,很容易的抵達萬里長城登山步道,步道外設有寬廣的停車場。


 

圖:管他日正當中有多可怕,12:58,開始踏青。


 

圖:整條步道以石板階梯為主,舖設完整,不像木棧步道容易有腐朽的問題。


 

圖:短短的7分鐘,抵達第1個觀景平台。


 

圖:這條步道屬於大肚山脈的末端,高度較低,最高點大約僅兩百多公尺,路況並非「一路向上」。


 

圖:不同於許多登山步道的一側為山壁、一側為斷崖,這條步道全程兩旁除了植樹,少有遮掩,三不五時就出現景觀不錯的點。


 

圖:上坡後下坡,往後的步道將一路起起伏伏。


 

圖:前三分之一的步道尚有遮蔭,走起來還算涼爽。


 

圖:接下來的步道,少有樹蔭,在火紅太陽的照射下,將是一項挑戰。


 

圖:唯一的一座木橋,名為萬壽橋。


 

圖:偌大的岩塊在這條步道上很稀有。


 

圖:從一心站到六強站,一共有六座簡易亭。


 

圖:一邊爬山,一邊做日光浴。


 

圖:13:37,抵達這條步道的重要休憩點「瞭望台」,可惜裡面有一對年輕男女忘情的合體中,不便進入打擾。


 

圖:還好,前面還有一張長條椅,總算能休息一會。


 

圖:沒休息多久,坐在椅子上很無聊,不如繼續上路。


 

圖:萬里長城登山步道因為蜿蜒如長城而得名,但我橫看豎看都看不出那裡像?相似度只有1%→曬太陽。這條步道於2008年才設置完成,不知道為何不取個表彰地方特色的名稱,新興-瑞井步道(註:起點為新興里、終點為瑞井里),甚至大肚步道都好,反而搞個半路認親戚的什麼萬里長城這個與大肚無關的爛名稱。


 

圖:在萬里長城看的到這麼漂亮的蝴蝶嗎?


 

圖:沿路上的可愛小傢伙。


 

圖:整條步道全程2.7公里,約1個小時可走完全程,但我走了56分鐘,竟然離終點監理所還有1350公尺。


 

圖:以往爬山,我幾乎在接近終點才喝水,因為我覺得一開始流汗流到乾,身體適應後,就不會產生疲憊感,能夠輕鬆走上很長的距離。這次聽從別人的建議,邊走邊補充水分,結果一路流汗流不停,體力迅速流失,疲累感快速上升。嗯!自己的經驗比較重要,別人的話還是少聽為妙。鼓起餘勇,拖著腳步一口氣走到瑞井登山口。


 

圖:瑞井登山口是眺望大度丘陵的絕佳地點。


 

圖:前往台中監理所的最後600公尺,竟然接到產業道路。


 

圖:該不會爬個山,在登山步道被車撞個正著,這會變成搞笑的新聞。算了,放棄最後一段路,從原步道折返。


 

圖:蓽山路,從華山路轉往環保運動公園的蝴蝶館,裡面竟然只有1隻蝴蝶,大失所望,離開。


 

圖:瑞井社區之瑞井古井,因為尋找瑞井古井而進入瑞井社區,意外發現瑞井社區的美。


 

圖:此行對於找到古井,全然沒有把握,因為想在一個小村莊找到一口井,除非熟人帶路,豈是容易之事?然而先前的疑惑,在看到村落裡清楚的指標後,全然一掃而空。


 

圖:前往瑞井古井的階梯。


 

圖:階梯旁的人家養了一群雞,不管公雞還是母雞,好幾隻雞趾高氣昂的爬在樹上。


 

圖:前往瑞井古井的路並非一條雜亂的廢棄路,出乎意料的舖置完整,這表示古井對於瑞井社區,有重大的意義。


 

圖:古道旁的舊有林務局宿舍建築。


 

圖:前往古井的小路名為挑水古道,乍聽「古道」之名,以為有1、2公里之長。安啦!很近的。


 

圖:瑞井舊稱「井仔頭」,地名即因聚落位於三口古井之上頭處而得名。這三口井成為聚落發展的重要命脈,其中第一口井位於湧泉上游,為地方居民的飲水井。


 

圖:退卻飲水的功能,現在的古井竟然變成魚池。


 

圖:古井旁以石塊堆疊的小石屋,疑似傳統的土地公廟,也可能沒有特殊意義,這可能要尋問當地老一輩的人才知道。


 

圖:第二口井為儲水井,以備第一口井水不足之需。


 

圖:遠看第三口井,像個小型的游泳池,這是昔日居民洗滌衣物的地方。


 

圖:在古井失去原有功能之後,現在的瑞井古井結合附近的自然生態,以踏青尋思之姿,繼續在聚落裡佔有一席之地。


 

圖:瑞井社區之緬梔花老樹,福德祠離古井不遠。漢人於清朝遷入井仔頭後,建造一座簡陋的土地公廟,以保佑村民平安。幾經重建,福德祠成了今日之模樣。


 

圖:1893年村民砍柴挖到酷似土地公像的樹頭,至今依然安奉在廟裡。


 

圖:在廟身上,24孝之「乳姑不怠」特別引人側目。


 

圖:福德祠前的三株緬梔花老樹已種植兩百餘年,是大肚區的珍貴老樹。


 

圖:應是花期,卻只殘留一朵雞蛋花,但是走在樹下,依然飄散著濃郁的雞蛋花香,廟前的空氣變的格外清新。


 

圖:瑞井社區之瑞井古厝,從進入瑞井社區的第一刻,就不得不注意到處處可見的紅磚或土埆老房屋。


 

圖:加上狹窄而彎曲的馬路,瑞井社區依然維持了農業古鎮的風貌。


 

圖:看到剝落的屋牆,連想的不是危險或破損,反而是一種農鎮的歷史圖騰。


 

圖:逐漸消失的崁石牆基,成了瑞井古厝區的一大特色。


 

圖:居民在路邊曬著紅土花生。


 

圖:在瑞井社區裡,還能發現散居各處的裝置小擺設。


 

圖:因為看到雞、看到豬、看到蝴蝶…,讓人願意挪出生命中的一部份時間,漫步在瑞井社區。


 

圖:瑞井社區同時也是紫斑蝶越冬避寒的路線。


 

圖:瑞井社區之阿嫲的灶腳,最後,跟著「彈孔紀念區」的指標,找到了「阿嫲的灶腳」。


 

圖:殘破的灶腳沒有刻意的修復,一如瑞井社區多半的房屋不思改建,因為這代表了社區的一大特色。


 

圖:斷垣殘壁,讓人著實捏一把冷汗,頗有「寒流」來襲之意。


 

圖:70年代電視劇「寒流」曾在這裡取景。


 

圖:牆上的貓。


 

圖:牆下的雞。


 

圖:對了,彈孔紀念區在那?二次大戰末期,日本戰機從望高寮機場起飛,準備對美軍採自殺式的攻擊。當時盟軍已開始反撲,密集轟炸台灣中部重要設施。鄰近的瑞井慘受流彈所苦,留下了當時的彈孔。


 

圖:彈孔在那裡?沒那麼誇張吧!


 

圖:彈孔的遺跡在此,成為歷史的見證。


 

 

圖:離開瑞井古厝區,準備從遊園路離開大肚。古厝區與遊園路僅是一路之隔,卻彷彿是兩個世界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大新百 的頭像
    大新百

    大新百的無聊部落格

    大新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