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對於口湖鄉,最想拜訪的地方是鄭豐喜故居。然而鄭豐喜故居在網路上的資訊少之又少,就連口湖鄉公所的網站也沒介紹。好不容易瞄到後厝村在口湖地圖上的位置,毗鄰李萬居故居所在的梧北村而已,去了或許就有機會找到。 

 

圖:北海民宿,雲林沿海鄉鎮的旅館不多,巧的是口湖境內就有兩家合法民宿。昨天晚上,沒有事前訂房,臨時打電話給北海民宿,老闆一邊說房間已客滿,一邊又能擠出三樓的一間空房。

 

圖:然後我住到兩樓的一間四人房,1200元。我想老闆號稱房間客滿,可能是不想壓低房價。

 

圖:萡子寮漁港,一夜好眠,早上起的早。7點退房後,先到附近的萡子寮漁港。

 

圖:天氣好的時候,萡子寮漁港特別美。萡子寮漁港曾經是雲林唯一不積沙的港灣,船舟雲集。但是,那已經是曾經。

 

圖:如今的萡子寮漁港,大多是養殖牡蠣的淺水海灘。

 

圖:這裡,豐收了一船的牡蠣。

 

圖:那裡,也是忙著採收的畫面。

 

圖:而前方,緩緩駛回漁港的小筏,一樣滿載而歸。

 

圖:萡子寮漁港位於口湖、四湖的交界處,漁會大樓後側的海堤是望海的好地方。(本組圖屬四湖鄉)

 

圖:台17線,離開萡子寮漁港,從台17線南下,路旁的一座土地公廟,後側的樹上站了一大群白鷺鷥,感覺特別有靈氣。

 

 

圖:路的兩旁,有大大小小的漁塭。

 

圖:金湖萬善爺廟,金湖萬善爺廟於於台17線與164縣道的交接處,建於清咸豐年間,主要紀念清道光25年(1845)時,夜晚一場海嘯造成三千人死亡。

 

圖:萬善爺廟壯觀宏偉,廟身的雕塑、陶燒、彩繪亦精緻華麗,和一般祀奉神明的廟宇無異,有別於常見的簡單低矮的萬善祠(或有應公廟、百姓公廟)。

 

圖:巧奪天工的天井,說明了萬善爺廟在口湖鄉的地位及重要性,否則不會有如此華麗的廟身。每年農曆6月的「牽水狀」法會,已被定為國家級的民俗活動。

 

圖:一般人總認為祭祀孤魂野鬼的廟宇是陰廟,應該避而遠之。然而走一趟金湖萬善爺廟,將有新的體認。一個地方的發展,歷經一代代先民的開墾,祭拜萬善爺廟,是對先民的一種感念與敬意。

 

圖:上百幅的浮雕像值得細細欣賞,這個特別有趣,我想到了賣關東煮的小攤。

 

圖:石獅常常是廟宇的配角,這幅浮雕卻將石獅升級成主角。

 

圖:花容月貌的仕女圖雕。

 

圖:仕女圖佔了不少的比例。

 

圖:萬善爺廟主祀九頭十八手的戰水英雄。當時先民陳英雄搶救鄰房8名小孩,不幸遭受大浪滅頂,為了感謝其英勇的事蹟,而塑造出九頭十八手的雕像。

 

圖:金湖臨海園,往海的那邊是濱海休憩區,名為「臨海園」,綜合了觀景台、堤岸步道、紅樹林及金湖漁港而成。

 

圖:臨海園的海堤。

 

圖:特殊造型的路燈。

 

圖:前方是金湖漁港。

 

圖:百看不厭的海岸。

 

圖:在漁港邊,很難不看到釣客。

 

圖:鄭豐喜紀念圖書館,從164縣道進入市區,比較意外,沒看到什麼特別的小吃店,小7的生意倒是特別好。若說到市區的建築物,鄭豐喜紀念圖書館是最吸引人的一棟。

 

圖:鄭豐喜紀念圖書館由李祖原建築師(台北101大樓、高雄85大樓的設計師)義務設計,外觀為一艘船的造型。

 

圖:館內陳列鄭豐喜先生的部份遺物,供人緬懷。鄭豐喜生前感於鄉村圖書館設備缺乏,立志設立圖書館,鄭豐喜逝世後,由其遺孀完成其宿願。

 

圖:圖書館通道兩旁為水池,有「汪洋」中的意味。

 

圖:今天一大早出發,曬了不少太陽,在圖書館的閱報室避避暑,翻閱今天的報紙。

 

圖:梧北村,從雲143線南下,抵達了梧北村。進入梧北村的地標是「椬梧水塔」,1951年由居民出資興建,目前仍在使用,有著椬梧地區飲用水演進的歷史意義。

 

圖:在梧北村的主要行程是「李萬居故居」。在不規則排列的街道上尋找,花了一點時間,也算是逛完梧北最熱鬧的地方。

 

圖:找了老半天找不到,後來才發現入口很好找,就在梧北最大的廟宇「調天府」旁邊。

 

圖:李萬居精神啟蒙館,調天府旁的小巷道,幾個「李萬居故居」的大字,剛剛經過兩、三次竟然沒看到。

 

圖:這條小巷道顯然經過美化,地板上嵌著一張張馬賽克畫。

 

圖:彎彎曲曲的巷道,與一間間紅磚老屋,組成了平淡樸實的鄉村景色。

 

圖:先參觀椬梧生活館。本館由李家兄弟將父親李水泉舊居提供使用,收集各家戶的常民文物,具有社區營造的功能。


圖:可惜椬梧生活館的大門深鎖,從玻璃窗看室內,是這個模樣。

 

圖:生活館旁的貓。這一帶的貓並不那麼怕人,可見這裡居民對貓應該都很友善。

 

圖:接著就是參觀李萬居故居。李萬居先生(1901-1966)曾籌辦台灣新生報、公論報並籌組新政黨。從1946年當選第一屆參議員開始,問政長達21年,尤其關注人權、新聞自由、出版自由、集會結社自由,1950年與雷震籌組中國民主黨,功敗垂成。

 

圖:李萬居故居為一條龍式的建築,經過修繕,改建成「李萬居精神啟蒙館」,成為重要的人文景點。

 

圖:由於沒有專人管理,李萬居故居平常並未開放。

 

圖:大門上有另一位民主重要人士林義雄所題的「孟南居」。

 

圖:從窗戶上的小破洞,勉強看看屋內。

 

圖:其實李萬居故居也不是沒開放,聽說鑰匙保管在對面的住家,想參訪的遊客可請求幫忙開門。

 

圖:故居前方有個古井,傳說鑿於荷蘭人時代。地方盛傳這座井會預測天氣,只要變天,井水立即變成混濁。

 

圖:後厝鄭豐喜故居,原本以為尋找後厝村鄭豐喜故居的難度高,沒想到這麼容易。後厝村與梧北村僅隔著一條光明路,在馬路上就有大大的社區入口指標,看到指標,幾乎99%能找到鄭豐喜故居。

 

圖:後厝村是個比梧北村更小的村莊,但村內多處掛著導覽圖,一看就知道鄭豐喜故居的位置。從入口進去後,有個美麗的漁池,是社區的中心位置。

 

圖:左邊池畔的一個小巷道,正是故居的入口。鄭豐喜(1944-1975)出生時即雙腳殘廢,雖然身殘,卻奮發向學,畢業於中興法商法律系,後來任教於口湖國中,並獲選第十二屆十大青年。

 

圖:短短的巷道,只有3、4幢老房屋,沒有改建後的突兀。

 

圖:巷道上的水溝蓋。鄭豐喜所著自傳「汪洋中的一條船」描述自己的奮鬥過程,並被拍成電影,在當時深深影響及激勵無數的年輕人及兒童。

 

圖:鄭豐喜故居為類似三合院式的建築(正屋與左右護龍各自獨立),高度不高,右護龍保存了鄭豐喜居住的房間,另一側仍有人居住。

 

圖:鄭豐喜居住的這端開放遊客參觀。

 

圖:鄭豐喜生前使用的用品,皆依原位置擺設,維持了舊貌。

 

圖:鄭豐喜奮鬥的故事,足堪好手好腳的正常人省思,更要懂得珍惜生命、奮發向上。

 

圖:鄭豐喜生前看過的書。

 

圖:曾經坐過的籐椅。

 

圖:左右各有一個房間。

 

圖:大木衣櫥是遺孀的嫁妝。

 

圖:兼具書架、衣廚、化妝台功能的木製傢俱。

 

圖:簡單的木床。

 

圖:簡潔純實的故居,為台灣歷史建物百景中的第88名。

 

圖:參觀完鄭豐喜故居,接著在後厝社區走走。社區裡有座很簡單的「鄭豐喜紀念亭」,一側有個土地公像,紀念亭所在的位置,大家應該猜的到。

 

圖:社區裡的開元宮,主祀五府千歲。

 

圖:廟前的岳飛像,因角度的關係,像在乾一杯。

 

圖:後厝社區的居民不多,安安靜靜,有種濃濃的樸實氣氛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大新百 的頭像
    大新百

    大新百的無聊部落格

    大新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