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午5點離開歸仁,剩下的時間不足以續遊關廟,我想到上次前往新化國家植物園時,曾經經過新化老街,但並未停下來,所以我把接下來的目的地改成新化老街!
圖:停下腳步的第一個地方是新化街役場,街役場即為日治時代的公所,建於1934年,政府遷台後改為新化鎮公所,1996年新的鎮公所竣工遷出後,街役場一度荒廢,直到2002年才改作為「大目降產業文化館」。
圖:街役場的建築以實用為主,捨棄華麗複雜的建築裝飾,屬於現代折衷主義風格,現在是彰化以南唯一保存的街役場建築。2000年因地下停車場的施工,街役場一度搬移至青果市場的廣場,2002年3月才移回原處。
圖:館內闢為多國料理的情調餐廳,原本想在這裡享用一頓晚餐,在是看到價格中上,便打消了這個念頭。
左圖:門口擺放了一些紀念章。 右圖:街役場外的桌椅、水池。
圖:馬路邊擺放了許多大花盆,頗具地方特色。在不方便植樹的路段,這樣的大花盆倒是不錯的選擇。
圖:對面有賣蕃薯餅、蕃薯糖的小店,事實上,蕃薯零嘴算是新化鎮的特色拌手禮之一。
圖:一旁的販賣部販賣著各式地方特產,上頭並寫著「新化鎮 最美麗的鄉鎮」。
圖:側看街役場的側邊,街役場名列台灣歷史建物百景中的第4名。
圖:楊逵文學紀念館在街役場旁邊,由舊地政事務所改成。楊逵為台灣著名的文學家、民主運動先趨,曾於綠島服刑12年,館內展示其手稿、出版品、遺物,可惜開放時間只到17:00,沒辦法進去參觀。
圖:在楊逵文學館前有個小舞台,「壓不扁的玫瑰」正是楊逵先生的知名著作之一。
圖:再前方即為新化老街,1920年日人實施市區改正,鼓勵當地居民拆舊屋蓋洋樓,於是這長達150公尺的華麗街屋陸續誕生。
圖:老舊的中央旅社,明眼人一瞧便知玄虛。
圖:新化老街於日治時代即為主要商街,有「新化銀座」的美譽,到現在這裡仍是新化鎮的主要商街,在每一個房屋上常可發現舊店招牌與新店招牌並立。
圖:這個商店以前是「回春堂」,現在也是「回春堂」,由此可推知這是數十年的老店。
圖:新化老街為整排的仿巴洛克式街屋,立面的裝飾圖像如花草、盾牌、瓶等,亦仿自西洋風格,而這一間多了一個小小的陽台,特別顯眼。
圖:這一間則多了一個大大的陽台。
圖:這一整排建屋年代較晚,每棟都有大陽台,其中又以有違建陽台窗的最吸引大家惋惜的目光。
圖:新化老街係指中正路、中山路成丁字形的街道部分,然而周遭的其他小路亦有許多老店,不逛就可惜了。
圖:在一間間充滿濃濃人情味的老舖裡,值得慢慢的尋寶。
圖:整個新化老街的建築年代相差達17年,因此呈現出2種截然不同的建築風貌,在台灣歷史建物百景中高居第2名。
圖:晚上6點,還沒吃晚餐,離開新化老街,從台20線往台南的方向走,在圓環旁看到一間2層樓的「小桔子平價生活美食館」,於是進入店內。
圖:這是2樓的不靠窗的一區,沒有半個人。
左圖:但是靠窗的一區坐了不少人。 右圖:我也是選擇靠窗的位子。
圖:點好餐之後,邊喝熱茶,邊看數字雜誌。
圖:剛才在歸仁、關廟一帶看到許多鳳梨田,所以這一餐想吃與鳳梨有關的料理,目錄上只有鳳梨蝦球套餐和鳳梨苦瓜雞火鍋,結果我點了火鍋。
圖:隨火鍋附送了三道清爽新鮮的小菜。
左圖:餐後有甜點和飲料,甜點是固定的,飲料可以任選,我選的是熱洛神花茶,這一餐230元,吃了一個小時。 右圖:吃飽後,天色暗了,補拍一張這家餐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