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太陽只露臉1分鐘,之後天空逐漸被雲層遮掩,看來南台灣已經受到哈格比颱風的影響,只希望雨不要來的那麼早,繼續往南騎,準備進入北門鄉。
北門舊稱「北門嶼」,一說係位於台灣府北方而得名,一說與青峰闕北方出口有關,何者正確?尚待歷史學家考證。 

 

圖:台17線,從台17線進入北門鄉,由於北門為昔日淤淺泥積而成的鄉鎮,因此池塘比陸地還多,道路兩旁都是一望無垠的水池。


 

 

圖:雙春濱海遊憩區,一廂情願的希望不會下雨,從南2線右轉,前往北門的海邊,即為雙春濱海遊憩區。


 

 

圖:雙春濱海遊憩區原本為規畫完善的遊憩區,現在乏人管理,不用門票,只有幾隻溫馴的野狗看守。


 

 

圖:由於遊憩區位於八掌溪與急水溪出海口之間的海汕洲上,因此這裡有豐富的紅樹林生態。


 

 

圖:紅樹林的步道離泥沼地太近,只要我一接近,所有的螃蟹都一溜煙的鑽進洞裡。


 

 

圖:走過防風林,大海就在眼前。


 

圖:雙春海岸的砂質細柔,有「西濱明珠」之稱,現在乏人管理,明珠或有失色。


 

圖:不過靠近大海的沙灘仍是乾淨的,今天天候不佳,沙灘上沒有其他的人,此時整個雙春海濱成為我的私人海水浴場。


 

圖:隨處都是小貝殼,這應該不是遊客烤肉留下來的廢棄物。


 

 

圖:走回防風林,導覽圖顯示裡面有個沼澤生態區,走了一點路,沒看到沼澤,於是回頭走人。


 

 

圖:雙春國小,從南2線往回走,池塘的對岸是雙春國小。


 

 

圖:南鯤鯓代天府,回到台17線,騎過五王大橋,偌大的南鯤鯓代天府就在路邊。


 

 

圖:首先參觀代天府的香客大樓,名為槺榔山莊,這個四合院的建築物為紅牆白瓦相間,典雅中帶有藝術氣息,建造工程約計2億元。


 

 

左圖:南鯤鯓代天府佔地逾20公頃,停好機車後,停車場一側為萬善園。  右圖:走進萬善園,許多樹木被修剪成各種造型。


  

 

圖:綠樹、慶成閣、小池塘,整個萬善園充滿庭園之美。


 

 

圖:萬善園是植物園,亦是動物園。


 

 

圖:代天府的創建可追溯至1662年的「南鯤鯓廟」,1817年遷建於此,並取名「南鯤鯓代天府」,主祀李、池、吳、朱、范五府千歲,是台灣最古老的王爺廟,素有「王爺總廟」之稱。


 

 

圖:走在廟裡,感覺到南鯤鯓代天府不僅為王爺總廟,亦可說是宗教觀光園區,每年朝聖的香客,估計在400萬人次以上。


 

 

圖:代天府的右側為中軍府,吸引我的是整體的暗色系,尤其是鏽蝕的鐵製香爐。


 

 

圖:代天府以萬善走廊與萬善堂相連,萬善爺即囝仔公,囝仔公生前為一牧童,死後得靈氣而成神,當代天府遷建於此時,據說囝仔公曾與五王大鬥法,連月不休,後在天上聖母與保生大帝出面,訂約由五王代囝仔公建小廟,並且兩廟有福同享。


 

 

圖:以硬幣投擲萬善福鐘,以求吉祥,可惜小朋友三擲不中。
 
 

 

圖:由於隔日(農曆8/24)為萬善爺的生日,此時的萬善堂相當熱鬧,好幾個野台戲已經進駐廣場。
 
 

 

圖:萬善堂的供桌上有隻跨國大烏龜。


 

 

圖:可愛的沙琪瑪大烏龜。


 

 

圖:這群沙琪瑪小烏龜更可愛。


 

 

圖:萬善爺為了澤被信徒,特別指示辦理發財金,信徒依擲筊結果,可以借得發財金600至100元。
 
 

 

左圖:南鯤鯓代天府列屬國家二級古蹟,整個廟區仍有不少工程在進行中。  右圖:施工中的大鯤園。
 
  

 

圖:台灣烏腳病紀念園區,接著騎到北門村時,被特殊的北門嶼基督教會吸引而停下來,北門嶼基督教會為長老教會芥菜種會台南中會,設立於1959年。


 

 

圖:教會旁邊為北門免費診所,有一段淒美的歷史,芥菜中會的美國籍孫理蓮女士知悉烏腳病患急需救助,在1960-1986年設立「憐憫之門」北門免費診所,遠從美國籌措醫療經費,並請王金河醫師免費醫療。


 

 

圖:烏腳病流行的五、六O年代,無私奉獻的小診所溫暖了無數病患,歇業後的診所改建成醫療紀念館,本來想進館內,結果大門上鎖。


 

 

圖:走到診所旁邊,是以前的草藝工廠,烏腳病人在此得以自食其力,這裡的草編產品曾經外銷海外。


 

 

圖:北門長壽俱樂部,尋找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時,誤將北門長壽俱樂部當成風景區管理處。


 

 

圖: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,這個才是,風景區管理處前的瓦盤舖面是一大重點,以敲碎的甕片人工拼貼舖設地面,相當美觀,可是容易滑倒。


 

 

圖:公園區裡像煙火的大樹與草皮。


 

 

圖:在風景區管理處內有棟特別的木造平房「北門出張所」,建於1923年,在日治時期負責鹽的產銷稅收工作。


 

圖:北門出張所融合日、英建築風格,整棟建築不用釘鉚,用採榫接,歷經多次地震,依然穩固不搖。


 

圖:北門出張所屋簷下的老舊指標。


 

圖:後方的平房是昔日的鹽工宿舍。


 

圖:日本廢工廠,準備騎往台17線時,在北門國小附近發現許多廢棄的建築物,這是日治時期日本人製造硝酸之類的化學工廠,在荒廢50多年之後,建築物依然完好。(註:是否為日本廢工廠?待求證)


 

圖:另一側圍起來,好像要改建用做其他用途。


 

 

圖:舊工廠旁的雜貨店,錢來也雜貨瓦斯行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大新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