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豪雨中,我豪邁的騎在南迴公路,路旁連半個休息躲雨的亭子都沒有。與雨水搏鬥到枋山的嘉和隧道附近時,我看到了掛在天空的太陽,在這裡,雨天與晴天的分野,似乎只是一線之隔。繼續往前走,我即將抵達枋寮。 

 

圖:街屋,10:13進入枋竂後,我注意到路旁成排的街屋,街屋以透天厝為主,雖然不似巴洛克式樓房般的精雕細琢,但每間街屋的立面,各由不同的簡單圖形組合,形成一種獨特的街區風貌。


 

 

圖:有些房屋外牆即使沒有馬賽克磚或方塊磚的裝飾,依然有特色十足的陽台。


 

 

圖:F3藝文特區,鐵路曾經為枋寮帶來人潮,但1991年南迴鐵路開通後,枋寮車站從終點站變成中途站,觀光業流失了,地方民眾開始思索車站周邊的改造,F3藝文特區就這麼誕生。


 

 

圖:站前廣場的路燈上,永遠站著幾隻小白鴿,若是有隻老鷹第一次造訪此地,或許會快速俯衝而下,然後撞個鼻青臉腫。


 

 

圖:經過多年的努力,車站旁的廢棄台鐵員工宿舍被改造成F3藝文特區,從此藝術成了枋寮的另一個主題。


 

 

圖:走在藝文特區,也等於走在藝術創作品的世界裡,路邊處處可見的藝術作品,是歡迎遊客的最佳服務員。


 

 

圖:先進入遊客服務中心,瞭解一下藝文特區的參觀動線,並認識有那些藝術家進駐在此。


 

 

圖:在遊客中心裡,莫非義工大姐卡尬意挖基味?一看到我,就要我在簽名簿上簽名。


 

 

圖:因為藝術家的進駐,每一棟房子都有自己的主題。


 

 

圖:可能是因為時間太早及非假日的因素,藝術家們還沒出現,但是從每棟房子外的裝飾,仍可以瞭解每個藝術家的專長及風格。


 

 

圖:這裡是從事藝術創作的藝術村,不是專賣物品的商店街,藝術與商品的差異,或許在於心靈與虛榮的兩個層次。


 

 

圖:藝術兼具獨特與美,但有時藝術家又給人一點頹廢的感覺,因此當藝術作品與雜亂的物品並存時,反而讓工作坊更有風格。


 

 

圖:當染布這種工藝,增添上個人的想法或生活體驗時,染布藝術於是形成。


 

 

圖:在這裡,即使是小小空地,也像個藝術小公園。


 

 

圖:廢棄的鋼鐵,經過巧思的重組,就有了意想不到的新生命。


 

 

圖:附近的房屋,像棟歐式渡假別墅。


 

 

圖:香草主題館是我看到僅有的一家餐廳,感覺還不錯,午餐就在這裡品嚐。


 

 

圖:店內的擺設簡約,佈以零星的畫作或擺飾,整體有工作室的感覺。選好坐位後,點了一份羅勒酥煎豬排套餐及咖啡。


 

 

圖:常有人問我,為何我去那裡,好像都很好玩的樣子?或許是心態吧!每到一個地方,與其以高級的都市人自居,不如當自己是快樂的當地人。所以看到龍鬚菜加上美奶滋及肉鬆時,我不會覺得奇怪而急著嫌東嫌西,在細細品嚐之後,很不錯的組合呀!
 
 

 

圖:酥煎豬排看起來有點乾硬,但咬了一口之後,我開始讚不絕口,除了豬肉鮮嫰外,麵衣更是我從沒吃過的香脆感,外面灑上香料,味道好極了!如果我家附近的鹹酥雞有賣這種東西,我一定常常報到。這份套餐,價格是150元。


 

 

圖:再點了一杯70元的摩卡奇諾咖啡,有咖啡的一天,感覺真棒!


 

 

圖:趕上潮流,這裡也有自行車專用道。


 

 

圖:另一側的3號倉庫是展演空間,這個時候,鐵門緊閉著。


 

 

圖:枋竂漁港,離開F3藝文特區後,我往枋竂漁港的方向前進。


 

 

圖:枋寮有知名的漁港,通過魚躍般的大門後,即是港區。


 

 

圖:現在並非漁船進出的時間,然而沈默的漁船,加上安靜的港堤,仍散發出獨特的港口風情。


 

 

圖:這個時候少數的小吃攤仍有營業,大部份是休息的狀態,包括少見的魩仔魚煎。


 

 

圖:從木棧道走向海堤,這裡的海,是台灣海峽。


 

 

圖:這是我所看過最有趣的個崗哨,如果海巡隊員也戴上一個應景的貝殼帽,會更有趣。


 

 

圖:日正當中,海堤上沒有其他的人,因此海堤靜靜的,大海也靜靜的。


 

 

圖:除了觀海,也可回頭欣賞各式街屋,以及更遠處的中央山脈,山頂厚重的白雲從山凹處滑下,那裡形成了一個雲的瀑布。


 

 

圖:內河上也佈滿了漁船,交織成美麗的漁村寫真。


 

 

圖:沿山公路,185縣道即為沿山公路,是許多單車族熱愛的一條路線,我將從這條路離開枋寮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大新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