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石碇飛奔到達坪林,準備好好享用一餐豐富的茶料理美食。坪林盛產包種茶,有80%的鄉民是茶農,這裡曾是台北前往宜蘭的必經之地,在雪山隧道通車後,坪林的人潮大量流失,少了熱熱鬧鬧的喧嘩,換來的是清幽的環境。

 

圖:看到「坪林茶鄉」的牌樓,也就抵達了坪林形象商圈。

 

 

圖:馬路邊有許多茶莊,賣茶葉,也賣茶點心。

 

 

圖:肚子咕嚕咕嚕的叫,今天選的是最靠近牌樓的一家店「茶香情茶房」。

 

 

圖:靠馬路的櫥窗上擺置一個大型木雕,茗茶與修佛好像有某些共同點。

 

 

左圖:好多小青蛙,純粹是有趣的擺設。  右圖:店裡面有許多美麗的壁畫,營造出茶房的特色。

 

 

 

圖:坪林最有名的是包種茶,所以有「南烏龍、北包種」的美譽,茶香情賣有各種好品質的茶葉。

 

 

圖:迫不及待想試吃茶點心,茶籽油與苦茶油是煮菜的好配方,不能試喝的。

 

 

圖:牛軋糖與包種綠茶糖,吃了一顆綠茶糖,有綠茶的香味,而且不會太甜,還不錯吃。

 

 

圖:包種茶梅和抹茶瓜子,雖然一般超市也買的到這類零食,但是試吃了茶梅,這裡的茶香比較入味,比較有自然原味的感覺。

 

 

圖:綠茶布丁、茶凍、黑糖胡麻酥,饒了老板吧!沒試吃這個!

 

 

左圖:用餐的地方在店的後方,臨北勢溪畔,那裡又叫觀魚步道。  右圖:邊看美景,邊吃美食,這餐算是低消費的高檔享受。

 

 

 

左圖:上菜前,先來一杯現泡的包種茶,因為被茶香吸引,一口氣喝了三杯。  右圖:茶料理在台灣風行很久了,今天是第一次品嚐,茶油炒土雞,嫰嫰的土雞加上茶香,味道不錯,吃了好幾塊。

 

 

 

圖:茶油綠茶麵線,麵線有越嚼越香的特性,拌上茶香,更嚼更香,盛了一碗,幾口就吃完了。

 

 

圖:有機時蔬,一盤是清脆的小白菜,一盤是綿軟的紅菜,口感不同,台灣人吃飯,餐桌上永遠少不了青菜。

 

 

 

圖:嫰汁排骨,這道排骨不是茶料理,有別於一般常吃的脆皮排骨,這種料理方式油量較少,但是不減炸排骨吸引人的獨特香味。

 

 

左圖:茶香豬腳,很多人不敢吃油膩膩的豬腳,但是吃了一塊後,發現豬腳軟而不油,茶香清爽了濃郁的口感,可能茶葉有去油的效果吧!  右圖:湯有紅、白蘿蔔、骨頭肉,老板特別招待的。

 

 

 

圖:品嚐了好吃的茶料理之後,到後面的觀魚步道走一走,北勢溪上有一座坪林親水吊橋。

 

 

圖:吊橋前有兩塊大石頭,據說原本中間有個導覽圖,因為很多頑皮的小朋友會自己跑去撞頭,所以現在把導覽圖拆掉了。

 

 

圖:走在吊橋上,遠山雖然雲霧茫茫,但仍可看出朦朦的四重山巒,特別美麗。

 

 

圖:在吊橋上用力走動,吊橋微微起伏,每個人都喜歡這樣玩。走過了吊橋,沒有再多走,剛才在皇帝殿已爬的兩腳酸痛,此時橋上的人用土司餵起魚來,溪裡的魚密密麻麻,難怪這裡稱為觀魚步道。

 

 

圖:接著前往附近的茶業博物館,很多人都會寫成茶「葉」博物館。

 

 

圖:茶業博物館的路邊廣告招牌以「茶」字畫成了台灣地圖,相當有特色,高品質的茶葉是台灣意象之一,說到茶就想到台灣,說到台灣就想到茶,我這麼說,一點也不過份吧!

 

 

圖:不幸的是,茶業博物館整修期間,雖然門票從100元降為30元,但也降低了進去的意願。

 

 

圖:在茶業博物館旁有間茶葉推廣中心,裡面也有許多茶製點心,可以試吃,但我總覺得剛才茶香情賣的茶點比較天然。

 

 

左圖:推廣中心後面有間茶藝館。  右圖:再後面是茶郊媽祖,沒有再走過去了。

 

 

 

圖:回到茶業博物館前的馬路,準備離開,發現北勢溪畔的欄杆上有各種茶壺模型,相當特別。

 

 

圖:左手邊是1912年興建的坪林舊橋,現在只供行人行走,再過去是坪林新橋。

 

 

圖:右手邊是坪林拱橋,串連了坪林老街與茶業博物館一帶,接下來就準備通過坪林拱橋,離開坪林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大新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