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台中縣循台17線進入彰化縣,抱著期待與輕鬆的心情,我要前往線西鄉,線西是新聞能見度甚低的鄉鎮,這於這樣完全陌生的鄉鎮,總是讓我更加期待。
彰化縣西北部原屬平埔族阿東社、半線社、柴坑仔社等社之活動範圍,康熙年間漢人入內開墾,並於乾隆年間劃分為「半線東堡」、「半線西堡」,光緒元年正式改名「線西堡」,線西之名於是產生。
 

 

圖:頂庄社區,進入線西不久,看到路旁有個頂庄社區,臨時起義,何不進去逛逛?


 

圖:頂庄社區是純樸的小社區,在上個世紀,也許大家追求的是高樓大廈,進入這個世紀,像這樣的小村落,反而有種無法取代的美感。


 

圖:現在的年輕美少女喜歡拍寫真集,如果來這裡拍攝,畫面一定很漂亮。


 

圖:138縣道,線西地形近似長方形,橫向的138縣道成為線西最長的一條道路,從台17線右轉進入138線後,並非沿路都是整排的房子,而是隔一段距離出現一個社區。(註:圖為138線旁的小巷子)

 


 

圖:蛤蜊兵營,138甲線與138線相接,循著這條路直直走,有一個被人遺忘的地方。


 

圖:這個地方,就是蛤蜊兵營。


 

圖:看到「毋忘在莒」這個精神堡壘,就知道蛤蜊兵營是舊時代的遺物,在50年代,西部海防部隊紮駐於此。


 

圖:11棟造型獨特的房舍,成為線西鄉少數保存的歷史建築。


 

 

圖:當兵員逐漸老化,留守老兵在退輔單位的輔導,改經營蛤蜊養殖場,求得安養生息,這裡遂有「蛤蜊兵營」之稱。


 

 

圖:老兵不知何去?如今蛤蜊兵營只剩破損的房舍,令人喟嘆時光的飛逝。


 

 

圖:越往後方的營舍,破損越嚴重,沒有門窗,沒有屋頂。


 

 

圖:隨著彰濱海埔新生地的開墾,蛤蜊兵營已遠離海岸,無法眺望海岸,只看的到海邊的大風車。


 

 

圖:蛤蜊兵營旁的池塘,現在成了大家垂釣的場所。


 

 

圖:應該是以前的浴廁,現在是公共廁所。


 

 

圖:彰濱工業區,從138線往海邊走,可以進入彰濱工業區,整排的大風車,最工業區內最搶眼的美景。


 

圖:工業區從1976年開始規畫,而第一家公司在此正式開工,已遠到1995年。或許大就是美,但這種美,未免讓人膽顫心驚。


 

圖:空氣中應該沒有2.5ppm的三聚氰胺。


 

圖:海邊應該是浪漫的地方,但線西的海邊是生冷的重工業區,這種規畫不知對不對?還好,在線西西南邊,還保留一塊沙灘,工業區內沒有很確的路線圖,我試著找找看。


 

圖:肉粽角海灘,我不是很確定,但應該就是這裡,肉粽角海灘有奇妙的沙漠地形,靠內陸的地方有一球一球的沙丘,不像肉粽,比較像清蒸肉圓。


 

圖:右前方竟然有壯觀的養殖場,應該是蚵田。


 

 

圖:最主要的沙灘區在左前方,以一排大石頭區隔開來。


 

 

圖:海堤前排滿整齊的消波塊,消波塊俗稱肉粽,這就是肉粽角的名稱由來。


 

 

圖:說到海灘,大家想到的應該是戲水、捉魚貝、散步,但在肉粽角海灘裡,大家幾乎都在釣魚。


 

 

圖:印象中在海邊釣魚都是站在海堤或岩塊上,在這裡,橫看也是一排人在釣魚,豎看也是一排人在釣魚,像這樣大家集體站在沙灘上釣魚,還是第一次看到的新鮮畫面。


 

 

圖:138線道是線西鄉進入彰濱工業區的唯一道路,因此我要繞回去,天氣很熱,柏油路容易產生海市蜃樓,遠方的路面上好像有一灘水,其實路是乾的。


 

 

圖:塭仔漁港,因為對交通路線不瞭解,不知道怎麼抄近路?所以先繞回台17線,直行遇到彰1線後再右轉,準備前往塭仔漁港,中途經過了過港橋,新、舊橋一起排列在番雅溝排水圳上。


 

 

圖:早上11:10到達塭仔漁港,其實漁港最熱鬧的時間是下午漁船陸續回航時,但這並不影響我的興致。


 

 

圖:塭仔漁港只是一個小漁港,但漁獲豐富,總能吸引一定的觀光人潮,所以漁港光芒豪不遜色。


 

 

圖:塭仔漁港特殊的地方,在於這是一個不靠海的漁港,彰濱工業區阻隔了塭仔漁港與台灣海峽。


 

 

圖:塭仔漁港與台灣海峽的連結,全仰賴慶安水道。


 

 

圖:小漁船循著慶安水道,緩緩航進塭仔漁港。


 

圖:這個時候,在塭仔漁港的魚市裡,已有不少的遊客準備嚐鮮。


 

圖:1、2、3、4、5…,小小攤位有十多種魚。


 

圖:魚市旁有海鮮餐廳及一些臨時攤販,餐廳除了代客烹調,也有店家自己的料理,這種炸海鮮一盤100元。


 

圖:在這裡吃午餐,一大碗魩仔魚海鮮焿40元。


 

圖:1盤炸海鮮100元,如果吃2種,不就要花200元?問老板娘可不可以2種拼成1盤?老板娘說「可以啊」,所以拼了水晶魚和龍珠,這樣也是100元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大新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