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去土城的媽祖田爬山,10年前搬到板橋時,我就知道土城有個媽祖田風景區,當時就想找個時間一遊,結果這個時間一拖就是10年。

 

圖:早上10:46騎機車到達土城的中央路,穿過北2高後,準備轉往龍泉路。


 

圖:龍泉路是以前的媽祖田古道,一路上廟宇林立,第一個是慈安宮,廟裡的神像被拉下的鐵門關在裡面。


 

圖:在龍泉路上看不到高樓大廈,多半是有點歷史的簡單房屋。


 

圖:好大的門牌,近視一千度的人應該也看的到。


 

圖:龍泉路係沿著三峽溪的一條支流而闢,溪上最特殊的橋是大烏橋,這是由兩座橋疊羅漢而成。


 

圖:大烏橋的對面有間福成宮,廟後的大樹不是一棵樹,是兩棵樹長在一起。


 

圖:福成宮是間土地公廟,爬山前,應該先拜拜土地公、土地婆,保佑我一路平安。


 

圖:到達普安堂的牌樓,停好了機車,準備開始爬山。


 

圖:除了一小段紅地毯外,整條都是綠絨絨的路面,那不是綠色地毯,而是長滿了青苔,稍有一點水氣,路面就滑的不得了,所以我又往回走。


 

圖:改騎到普安堂,普安堂為佛門齋堂,創立於1914年,至1966年由李應彬先生接掌,李應彬又名龍泉老人,法號悟源。


 

圖:入口在旁邊的小門,門前的楓樹已經染上秋天的顏色。


 

圖:普安堂已經重建,但舊的普安堂仍在,由紅磚砌成,為三合院的格局。


 

圖:舊普安堂建於1967年,現在只剩一些牆面,在門外立著危樓的警告牌。


 

圖:堂旁有片空地,外側有兩塊大石頭。


 

圖:走到新普安堂前,堂前立著濟公活佛的銅像,這是悟源居士的雕塑作品。


 

圖:普安堂旁邊有條步道,通往大暖尖山(即媽祖田山),全長1.1公里,為了紀念悟源居士,稱為悟源登山紀念步道。


 

圖:爬了沒多久,往山下一看,有個養鹿場,雖然距離很遠,但裡面2隻鹿的警覺性和視力都很好,一直盯著我,我很怕右邊那隻脖子扭到。


 

圖:整條悟源紀念步源都是由石塊堆砌而成,每塊石塊的大小、外形不一,讓步道呈現了古樸之意。


 

圖:除了石階帶有人工色彩,整條步道周圍都是大自然的原味,走這樣的步道,才是真正的漫步山林。


 

圖:處處是蕨類、姑婆芋及各種野草,越走越有深入大自然的感覺。


 

圖:偶爾有些長錯方向的樹木擋路,讓行程添點小趣味。


 

圖:坡度並不大,輕輕鬆鬆的走,還能呼吸新鮮的空氣。


 

圖:踩在滿地的落葉上,繼續拾階而上。



 

 

圖:偶爾夾雜一些油桐樹,五月時,這裡也算是一條賞桐步道。


 

圖:大約半小時的路程,看到了猴洞的指示牌,指示牌指向懸崖的方向,上面被寫上「勿下  此路下去危險」。


 

圖:仔細看,發現了一條不明顯的小路,真的很危險嗎?走走看好了,如果真的太恐怖,大不了立刻回頭。


 

圖:果然很危險,路不成路,陡到不行,全程必須拉著繩索,模仿猴子往下爬,手千萬不能離開繩索,不慎踩空或腳滑的話,下一次碰到地面,可能是200公尺以後的事。


 

圖:尤其是最後一段路,根本就是完全垂直的山壁,小心的踩著凹洞,慢慢的往下走,最後終於成功的降落,從指標到這裡,一共花了8分鐘。


 

圖:看到了寬約10公尺的猴洞,很佩服土城的猴子,聰明到把桌、椅、瓦斯罐放在這裡。


 

圖:從猴洞的洞頂看起來,有些海蝕洞的痕跡。


 

圖:慢慢的研究洞壁,有些像是貝類化石的東西鑲在上面,似乎更可以證明這裡曾是海岸邊的海蝕洞,因為海底隆起,變成了懸崖之中的一個洞穴。

 

 

圖:旁邊有棵樹木充滿了藝術家的氣息。


 

圖:既然我現在身處斷崖之中,難得享受停留在半空中的樂趣,趁著猴子們都外出不在時,把洞穴佔為己有,特地的在此停留了一陣子,可惜的是猴洞前方有不少樹木,擋住了視線。


 

圖:只有左側的視野比較好,對面山腰上的廟可能是日月通天府。


 

圖:從那裡下來,就要從那裡上去,再度學猴子拉繩子往上爬,我覺得往上比往下容易,爬回悟源步道後,繼續往向前走。


 

圖:一邊走,一邊想,那些猴子到底是怎麼把桌椅搬到猴洞的?


 

圖:視野豁然開朗,走完了1.1公里的步道,我已經到達大暖尖山。


 

圖:大暖尖山又稱媽祖山,山上有些簡單的佈置及椅子。


 

圖:並有三等三角點,標高289公尺,並不算太高。


 

圖:視野不錯,欣賞一下風景,依慣例,山下是霧濛濛的一片。


 
圖:搞不太清楚前方是什麼地方,可能是樹林市的大漢溪。


 

 

延伸閱讀:2008.12.20台北土城.媽祖田(2之2,火焰山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大新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