於2001年舉辦的全國性「歷史性建物百景徵選活動」,經由全國民眾票選後產生百大景點。自2008.6.20至2010.3.14已正式或非正式參訪第26-50個。
《排名14》清水火車站,位於台中縣清水鎮中正街115號,參訪日期:2009.5.29。
1919(大正8)年因台灣經濟快速發展,原有山線鐵路無法因應龐大客貨運輸,明石總督遂決定興建竹南至彰化間的海線鐵路,其中彰化至清水段首先完工通車。舊清水車站於1935(昭和10)年中部大地震時震毀,現今車站為隔年5月重建,主體為鋼筋混凝土構造,外牆面以貼淺褐色面磚方式裝修,廊下列柱以縮柱式手法設計,表面再以洗石子裝飾,整體呈現樸素之感。
 

 

《排名18》頭城鎮舊草嶺隧道,北出口位於宜蘭縣頭城鎮石城台2線旁,參訪日期:2008.8.16。

大正年間日人興築宜蘭線鐵道,而開鑿「草嶺隧道」以貫通福隆與石城兩地,由日本工程師吉次茂七郎於1918(大正7)年開工,至1924(大正13)年3月完工通車,隧道全長2166公尺,北洞口題有「制天險」,南洞口則有「白雲飛處」題字。

1980年北迴線雙軌鐵道通車後,舊草嶺隧道一度作廢封堵,現則改建為自行車道。


 

《排名27》埔心羅厝天主教堂,位於彰化縣埔心鄉羅厝村羅永路109號,參訪日期:2009.4.29。

1875(光緒1)年吳萬福神父開始傳教,2年後以110元購買現址土地,並於1882(光緒8)年興建第一代教堂。羅厝天主堂於1912(明治45)重建第二代教堂,再於1975年之開教百週年擬定第三代教堂重建,採白柱紅磚的古樸設計。1997年教堂之外觀重建,除保留紅磚教堂外,立面則以哥德式教堂配合兩側小天使與圓拱鐘塔設計,現為該村顯著之地標。


 

《排名36》東門美術館,位於台南市東門路二段95號,參訪日期:2008.6.20。

東門美術館為日治時期所建之二層樓建築,建築物立面仿巴洛克風格,以洗石子及古典泥塑雕飾為主,立面上採四段造型組合,由下而上分為廊柱與騎樓、陽台水平帶、屋身立面及開口部、女兒牆。東門美術館外觀雖仿西洋風格,但室內空間為傳統合院格局。

前屋主為前參議員許嵩煙,許去世後,因後代散居各地,一度無人管理,1996年其後代出租改闢為東門美術館,後又因美術館移至他處,該建物再度封閉。


 

《排名38》松園別館,位於花蓮縣花蓮市水源街26號,參訪日期:2008.9.25。

松園別館於美崙山東南麓,建於日治1943-1944年間,總面積0.7259公頃,為日軍在花蓮最高軍事指揮中心「兵事部」之辦公室。

國民政府接管後,松園別館先後屬陸軍總部、美軍軍官休閒度假中心、國有財產局、行政院退輔會所有,1996年退輔會擬以「旅館建地」出售,遭地方文化界群起反對,終於2002年登錄為歷史建物,並於隔年11月14重新開園。


 

《排名44》成功鎮小馬隧道(泰源隧道),位於台東縣成功鎮小馬台23線、台11線旁,參訪日期:2010.3.14。

小馬隧道原為灌溉引水道,1920(大正9)年日人為整建小馬圳,強迫泰源地區阿美族人義務勞動,以人力一斧一鑿,花費15年的時間,將原寬2公尺之引水道拓寬為4公尺之道路,在1992年以前,該隧道是進入泰源盆地的唯一門戶,現仍為台東境內唯一的平地隧道,見證了泰源盆地之發展史。

國民政府接收後,將小馬隧道改稱泰源隧道,該地居民為還原歷史,經積極運作,於2004年復名為小馬隧道。


 

《排名47》白沙岬燈塔,位於桃園縣觀音鄉新坡下16號,參訪日期:2008.8.9。

白沙岬燈塔於1901(明治34)年1月完工,為日本治台所建的第二座燈塔,塔身的上段由大塊石材組砌成托架,承托鑄鐵造的塔頂,燈具等儀器設備均由法國進口,在台中港燈塔興建以前,一直是台灣本島最高的燈塔。

二次大戰時白沙岬燈塔遭盟軍掃射,仍屹立不搖,1956年廢燃油燈具,改為百萬燭光電燈,並改建辦公室及宿舍,但燈塔主體及塔內時鐘、稜鏡、重槌等大致維持原貌。


 

《排名50》陳中和紀念館,位於高雄市苓雅區苓東路14號,路過日期:2010.2.20。

陳中和於日治初期因投資新式製糖、碾米、製鹽等產業而致富,其宅邸興建於1920(大正9)年,建地2250平方公尺,外觀以砌磚混合仿石材裝修,加上草葉紋堆花裝飾之山牆、西洋柱式羅列之門廊,呈現強烈洋式風格,但其中匾額對聯、簷下之回字型紋樣卻又有台灣傳統情調。

陳中和紀念館在閒置多年後,經所有人自行出資整修,正式命名為陳中和紀念館。


 

《排名52》高雄中學紅樓,位於高雄市三民區建國三路50號,參訪日期:2010.2.20。

高雄中學創設於1922(大正11)年4月1日,當時校名為「高雄州立高雄中學校」。同年5月第一批非紅樓教室落成,1923至1925年劍道館、紅樓教室等陸續完工。紅樓為加強磚造建築的古典與現代建築風格折衷的表現,外觀以紅磚與洗石子互相搭配,砌磚作工相當精緻,窗戶使用格窗,屋頂則為斜坡的日本傳統黑瓦式樣,使得整體建築顯得莊嚴而宏偉。


 

《排名55》菁華林苑(花蓮港山林事業所),位於花蓮縣花蓮市菁華街10號旁,參訪日期:2009.4.19。

菁華林苑的前身為「山林管理所」,建於1919(大正8)年。1946年花蓮縣政府成立,以花蓮山林管理所綜理林務行政,1960年山林管理所裁撤,這座洗石子牆面、木構造日式建築因而閒置四十年。

菁華林苑以加高門檻避免淹水,屋簷下留出通風口,除預防颱風風壓過大造成屋簷損壞,在炎熱夏天更是保持室內通風的好方法,在在流露出建築設計的智慧。


 

《排名57》北大教堂,位於新竹市北大路、中正路交叉口,參訪日期:2009.10.17。

北大教堂原名「聖母聖心主教座堂」,由費濟時主教於1957年建造完成,外觀和中國揚州教堂外形相似,係因費濟時主教曾任揚州教區主教,遭中共驅逐後,來到台灣。

北大教堂之構造以加強磚造為主,表面為洗石子,有著高聳的立面,兩邊的尖塔有穩定平衡的效果,現不僅為新竹市的重要地標之一,亦是外勞天主教徒的重要禮拜堂。


 

《排名58》社頭月眉池,位於彰化縣社頭鄉湳雅村山腳路三段632巷,參訪日期:2009.4.24。

劉家古厝又稱「團圓堂」,來台祖為十一世祖於清康熙中葉由漳州渡海來台,先是居嘉義民雄,至十二世祖遷移至社頭,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。

劉家古厝座東向西,前設水池,形狀有如半弦月,因此以「月眉池」聞名,劉家族人說月眉池水自底層泉湧,時至今日沒有枯竭過,護龍間之排水溝與月眉池相通,可做防火與供水之用。


 

《排名60》邱家古厝,位於花蓮縣富里鄉東里村道化路28至38號,參訪日期:2008.9.24。

邱家古厝於1931年竣工,原為一堂二橫屋住宅,外牆以紅、藍兩色系為主,但兩側護龍於1951年花蓮大地震中倒塌,原有的正身五開間格局,則各再延伸出一間,建築因此由早年的「三合院式」格局,成為目前所見的七開間「一條龍」格局的瓦房,在外觀上的感覺則似乎為3戶。

邱家古厝正廳兩牆上鑲嵌了牛樟木的壁板,屋內彩繪由當時名匠邱鎮邦所繪,饒富文人氣息,在後山地區為少見的特殊民居建築。

 

 


 

《排名61》基國派老教堂,位於桃園縣復興鄉三民村96-3號,參訪日期:2008.6.28。

基國派是一個泰雅族部落,教會於1949年創建,數年後泰雅信徒憑藉美國友人的捐款,由信徒自行設計、開採石材、施工,終而打造自己的教堂。基國派老教堂由大木桁架撐起斜徒的屋頂,黃砂岩組砌成厚實的牆身,入口處特別設計了山牆大門,有如天堂之鑰,整體建築則宛如山丘上的挪亞方舟。

隨信徒人數的增加,老教堂已不足支應多元化的活動,遂於1994年於附近另建新教堂。


 

《排名66》大稻埕基督長老教會禮拜堂,位於台北市大同區甘州街40號,參訪日期:2009.6.28。

大稻埕基督長老教會禮拜堂的前身是「大龍峒禮拜堂」,因中法戰爭的爆發,民眾攻擊教會而成廢墟。而後又因信徒日增,李春生長老於1915(大正4)年捐地出資,建造現今的禮拜堂。

大稻埕教會因空間不敷使用及滲水嚴重,加上不滿台北市政府欲指定為古蹟,而於2002年5月26日以重型怪手直接衝撞建築正面,造成部份毀損,目前則已重修完畢。


 

《排名68》竹崎車站,位於嘉義縣竹崎鄉竹崎村舊車站11號,參訪日期:2009.4.23。

竹崎車站是阿里山鐵路的中途站,位於山地與平原之間的小丘陵,車站於1912(大正1)年建造完成,主體採用阿里山的檜木作為建築材料,保存狀況至今良好。

車站前後入口處各有一個木製遮棚,下方以四根木條交叉而成的四方形中空柱支撐,柱礎為方形石塊,外牆採英式雨淋板的構造方式,以避免寒風直接吹入,達到保溫的效果。


 

《排名69》關山鎮舊火車站,位於台東縣關山鎮博愛路6號,參訪日期:2008.9.24。

台東、關山間的鐵道原為窄軌糖業鐵道,1919(大正8)年開始營運,1922(大正11)年台灣總督府收購這段鐵道,改稱「台東南線」,開始了近一甲子的營運服務。1980年因花東鐵路拓寬,關山新站完工,關山舊站正式卸下車站任務。

關山舊站原為風格獨具的小品佳作,結合了日本北部的農家樣式與殖民式歐風,極具保存價值,可惜目前已被改頭換面,成為古蹟再利用最失敗的例子之一。


 

《排名74》不老泉,位於彰化縣彰化市公園路二段1號,參訪日期:2009.12.29。

彰化雖然早期即為台灣中部的地方重鎮,但居民卻一直以井水或灌溉水當飲用水。1901(明治34)年開始重視衛生用水問題,1908年取八卦山下小溪之水源,採自然過濾淨水法進行水道建設完工,1914年再增設過濾池與淨水池。過濾池前方兩側入口採混凝土粉光面,配合誇大的古典徽飾與柱頂,右側入口題有「不老泉」浮雕,左側則有「池靈釀出甘泉」,為彰化之衛生自 來水事業留下發展的見證。


 

《排名76》頭城鎮頭城舊街,位於宜蘭縣頭城鎮和平街,參訪日期:2009.4.18。

早年烏石港為宜蘭對外貿易的主要港口,而頭城舊街緊臨烏石港,因此頭城舊街於清朝時即為宜蘭地區重要的商業區。

頭城舊街以傳統閩南式建築為主,其中以十三行、盧宅、吳宅、新長興樹記、慶元宮、源合成及陳春記為代表。1924(大正13)年的一場大水災,許多土角建築倒塌,加上鐵、公路的開闢,頭城老街因經濟移轉而逐漸沒落。


 

《排名79》臺中市政府,位於台中市西區民權路99號,參訪日期:2008.9.21。

日人治台初年,於「三縣一廳」時代,即已設置台中縣。台中廳新建廳舍第一、二期於1913(大正2)年創建,之後歷經五期工程,至1934(昭和9)年擴建為今日的建築樣貌。

台中州廳設計者為技師森山松之助,建築特色強調主入口,主入口設於轉角面對交通要道,並向外突出挺向街口,加上各式山牆、破山牆、柱式、女兒牆、拱頂石及徽章飾等,外觀充滿歷史樣式建築華麗的語彙。


 

《排名83》仁安醫院,位於台北市大同區延平路二段237號,參訪日期:2009.6.28。

仁安醫院為柯姓家族所開設之醫院,祖孫三代皆為任職醫生,從日治時期便在大稻埕地區行醫濟世。

仁安醫院是配合十字路口而設計的「轉角街屋」,以鋼筋混凝土與磚構造所建,面寬達七開間,建築風格仿巴洛克式而來,包含圓弧波浪型的山牆、承接鋼筋混凝土樑與牛腿、仿愛奧尼克柱頭之圓柱、柱身下的方形柱珠及菱形圖案的女兒牆等。


 

《排名87》台鐵舊花蓮管理處辦公室,位於花蓮縣花蓮市中山路舊鐵文化商圈附近,參訪日期:2009.4.19。

從1898(明治31)年日本鐵道隊長山根武亮勘查花東,至1910(明治43)年鐵道花蓮港出張所廳舍落成,1926(大正15)年台東鐵道全線完成,整整耗時28年,台灣東部終於擁有對外聯繫之交通工具。

1932(昭和7)年鐵道部花蓮港出張所改建為現況,佔地約1千4百坪,建築採四合院格局的日式辦公廳舍,主建築為仿哥德式塔尖竹木造建築,是鐵道管理處的精神象徵。直至1988年,辦公廳舍功成身退走入歷史。


 

《排名89》橫山內灣戲院,位於新竹縣橫山鄉內灣村中正路227號,參訪日期:2008.12.13。

日治初期為了取得山林資源,內灣逐漸成為客家聚落,並造就這個內山小村成為一個熱鬧的市集。

內灣戲院於1950年落成,主人楊盛泉一面經營山場、製腦業,一面照顧粗重勞動工人的休閒,而營造了內灣戲院,建築屋身以木架構,屋頂覆蓋日式文化黑瓦,曾經演出電影、客家大戲、歌仔戲及歌舞劇,直到1981年才結束營業。


 

《排名91》花蓮酒廠舊址,位於花蓮縣花蓮市中華路144號,參訪日期:2009.4.19。

舊花蓮酒廠建於日治中晚期,總面積達3.37公頃,內有一至四層樓高之建築群,外牆採洗石子牆基及舖面、木造雨淋板牆面與斜頂灰色屋瓦。

1944年酒廠遭盟軍空襲,廠內建築物被炸毀達三分之二,生產線陷入停頓狀態,1949年更名台灣省菸酒公賣局第八酒廠,初期生產芬芳酒及白露酒,後改生產米酒、太白酒、五加皮酒、紅露酒等,1988年則遷廠到美崙新廠。


 

《排名92》竹南蛇窯,位於苗栗縣竹南鎮公館里大埔頂7號,路過日期:2008.9.20。

竹南蛇窯由林添福先生建於1972年,製窯由9位師傅、一頭牛建製,從無到有,僅用9天的時間完成了長23公尺的蛇窯。

蛇窯外觀呈長條圓管形,依山而建,形體冗長矮胖,坡度自然形成抽力,熱氣自然上升,因此煙囪不必高。現有的竹南蛇窯長17公尺,是台灣少數保存完整的蛇窯。


 

延伸閱讀:台灣歷史建物百景(4之1)

延伸閱讀:台灣歷史建物百景(4之3)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歷史建物百景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大新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