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茂林鄉原名「瑪雅」或「芒子社」(Marga社),日治時期以日語「屯子」音譯改名為「多納」,1957年再奉命改名「茂林」,居民以魯凱族為主,是高雄縣內人口最少的一個鄉鎮。

茂林是記憶中的人間仙境,小時候和家人、親戚去過幾次,在清澈的溪邊看瀑布、走吊橋、玩水、烤肉、焢土窰…。這麼長的時間過後,茂林是否仍是個快樂天堂呢? 

 

圖:132鄉道,茂林有國家級的好山好水,但進入茂林鄉的唯一道路,不是高速公路、不是省道、不是縣道,而是132鄉道。茂林的各景點皆不收門票,唯一酌收清潔費的地方是「觀光大門」,用以增加地方財源及興建公共設施,然而目前收票亭全面停止收費。


 

圖:茂林雖然被稱為山地鄉,但濁口溪貫穿鄉境,形成了溪谷,3個原住民部落皆座落於西側半山腰,海拔高度在600公尺之下。


 

圖:莫拉克颱風重創了高雄縣的那瑪夏、桃源兩個原住民鄉,對茂林同樣賞了重重的一擊,至今道路坍塌及邊坡落石的問題,仍未百分之百處理完畢。


 

圖:從13:05進入茂林後,至少一路上,道路是順暢的。


 

圖:132鄉道主要伴著濁口溪而行,原本應該純潔無瑕的溪水,卻因中、上游進行整治工程,顯得一片灰黑。


 

圖:對於大部份的人而言,八八水災已是記憶以外的事,對茂林鄉而言,水災仍是進行式,溪旁吊橋的橋墩仍在,走近之後,將會看到什麼?


 

圖:這座吊橋是情人谷吊橋,或許更正確的說,是情人谷吊橋的前世今生。


 

圖:再往前行,路旁有個園區。


 

圖:園區裡的茅草涼亭。

 

 

圖:射日英雄的雕像。魯凱族的傳說中,天空原本有2個太陽,強烈的陽光使得農作物枯死,人們因沒有夜晚無法睡覺,後來頭目家的兩兄弟走到離太陽最近的山頭,以弓箭一支支的射向太陽,終於射中其中一個太陽,太陽滾燙的血流滿大地,哥哥不幸被燙死,只剩弟弟獨自返鄉,回到村子時,弟弟已是個老人。


 

圖:茂林村,13:21經過茂林國小。

 

圖:茂林村是主要的行政中心,亦是進入茂林鄉的第一個村落,不論是行政大樓、民屋或街景,皆呈現了原民美學。


 

圖:茂林鄉民眾服務分社。


 

圖:石板圍牆及路標。


 

圖:鄉民代表會。


 

圖:茂林國中樂業樓。


 

圖:災民收容救濟站茂林國小分站。


 

圖:民房。


 

圖:沿坡而築的民房,若小路改成階梯,有點九份山城的味道。


 

圖:132鄉道,沿路設置的涼亭,涼亭上標示了地點,這裡是「下茂林」。


 

圖:原本,蜿蜒穿流的濁口溪,形成了不少環流丘、曲流、弦月灣等溪谷美景…


 

圖:然而,處處仍是曲流,處處卻是慘狀。


 

圖:消防局茂林分局。


 

圖:茂林谷原稱「羅木斯」,魯凱語意為「美麗的山谷」。


 

圖:從消防分局對面的小路,可下往茂林谷,然而從馬路往下看,「美麗的山谷」已經蒙羞,我想我可以不用往下走了。


 

圖:茂林谷毀損的吊橋之一。


 

圖:越走越沈重的一條路。


 

圖:前方山腰上的聚落,是茂林的第二個部落「萬山村」。


 

圖:總希望越往上游走,能有機會看到未被破壞的溪谷美景。


 

圖:看到的,依舊是混濁的溪水,及一座座毀損的吊橋。


 

圖:這裡真的是兒時記憶中的人間仙境?

 

 

圖:溪邊的怪手,及大批的消波塊。


 

圖:萬山村,13:53,即將進入萬山村。


 

圖:經過萬山派出所之後,我打算回頭,不是我不喜歡茂林,而是不忍繼續看到她的慘狀。


 

圖:到不了的情人谷,從原路返回,過了茂林村後,看到「往情人谷瀑布」的路標仍,抱著一絲希望,我轉往那條小路。


 

圖:結果,這條路…


 

圖:台北在進步,台中在進步,高雄在進步,而茂林呢?一條短短0.9公里的路,竟是遙不可及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大新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