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我們的路線是沿著集集鐵路支線而行。說到鐵路,總讓人連想到鐵路便當,鐵路便當不一定是鐵路局賣的便當,也包括車站旁廣受鐵道旅人歡迎的便當。現在是午餐時間,離開明新書院後,我們將直駛至車埕,品嚐鐵道旅行才有的木桶便當。 

 

圖:抵達集集支線的終點站「車埕」,我們把車停在地勢較高的地方,從這個位置往下走,剛好讓我們穿過寧謐的車埕聚落。


 

圖:車埕聚落,或稱車埕老街,位在火車站後方,依山而建,一幢幢低矮的平房,流露出古樸的韻味。


 

圖:吃中飯的地方在車埕小飯店,素以古早味礦工便當馳名,如果點了古早味木桶便當,餐後還能將木桶帶回家。


 

圖:今天沒人想帶木桶回家,所以大家都只點一般的客飯,素食飯、鹹豬肉飯、雞腿飯、炒麵,價格在60-90元之間。


 

 

圖:餐後,大家開始徜徉在這個寧靜的小山城。車埕,曾因木業而繁華,也曾因沒落而被人們遺忘,遺留下來歷史與人文,重新被人們追尋挖掘後,如今的車埕,反而成了熱門的觀光小站。


 

 

圖:處處可見的彩繪或塗鴉。


 

 

圖:走過木造房的商店,進入的,是那一個年代?


 

圖:即使新建的建築,也是採用原木外觀,讓車埕的歲月,繼續停格在那個被人遺忘的年代。

 

 

 

圖:老阿公的腳踏車與麥芽糖。


 

圖:昔日木業工人的宿舍。


 

圖:車埕木業館,除了踏青,裡頭還保留了車埕的木業歷史和文物。


 

圖:木業館外的冬瓜冰舖。


 

 

圖:鐵道風情,是讓車埕重聚人潮的主要因素。車埕車站歷經921大地震後,重新以原木包覆鋼骨的方式重建,建材或有不同,但雅致的外觀不變。


 

 

圖:走累了,在站簷下小坐一會兒。


 

 

圖:帶著遊客駛進車埕的鐵道。


 

 

圖:鐵道,總是讓人情不自禁的手牽著手。


 

 

圖:水塔、古井、車廂與黑。


 

 

圖:大木屋裡面,躲藏著車埕鐵道的歷史。


 

 

圖:鐵路廢棄物化身成的機器人。

 

 

 

圖:農會販售部,中規中矩的格局。


 

圖:小吃店,生動活潑的外觀。


 

圖:柑仔店,簡單懷舊的招牌。


 

圖:千萬別倒熱水進去的面紙盒。


 

圖:貯木池又稱杉木池,用以浸泡貯存並延長木材使用的年限,現在的貯木池則化身成親水公園。


 

 

圖:寫意自然的貯木池,最適合沿著池邊走一圈。


 

 

圖:池畔荒廢的老房屋,流露出一種古幽的韻味。


 

 

圖:貯木池畔的生態。


 

 

圖:如果是走在木棧橋上,更讓人不由得的放慢腳步。


 

 

圖:昔日的林班道。


 

 

圖:另一家木材主題餐廳。


 

圖:舉辦木工DIY與販賣紀念品的假日廣場。


 

圖:販賣酵素的商店。


 

圖:結束車埕的懷舊之旅,前往停車場的途中,中途會經過隱身巷弄的藝術家工作室。


 

圖:參觀鐵道畫家李明建的工作室,欣賞藝術家的作品,為這一趟車埕行,多一種記憶。


 

圖:離開車埕車站,中途經過了風景秀麗的明潭水庫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大新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