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 
相傳苑裡的藺草編織,可追溯至1727年的平埔族婦女。至漢人入墾,開始模仿其織法,日漸發揚光大,而後苑裡的草蓆與草帽曾盛況一時。如今這項產業雖然風光不在,但依然被視為苑裡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文化。今年的「百年召集藺  魅力四色稻」活動於這兩天在藺草文化館舉行,利用這個機會,今天特地到苑裡趴趴GO~ 

 

圖:苗43線,從140縣道進入苑裡後,接著右轉苗43線,映入眼簾的,是一大片鮮明的綠色稻田。


 

圖:苑裡雖然升格為鎮,但農業依然是最重要的產業,因此境內呈現出純樸的農村風貌。沿著苗43線而行,路旁灌溉用的苑裡圳清澈的可以見底。


 

圖:大尺寸的菜瓜橫長在馬路邊,也橫曳出農村的野趣。


 

圖:鴨子在稻田裡活動,這正是有名的鴨耕米。鴨子會吃福壽螺,在田裡行走時亦能達到鬆土的作用,因此能種植出優質的苑裡好米。


 

圖:田中央的土地公廟。


 

圖:除了農村景致,這條路的周邊也不容小覷,有炎山農場、華陶窯、沼宏農場及更遠的火炎山溫泉遊樂區,不過這些都不是我今天的目標。


 

圖:山腳國小日式宿舍群,從苗43線進入山腳社區,這裡將是我早上活動的區域,首先我迫不及待的拜訪了山腳國小的日式宿舍群。


 

圖:四棟造型優雅的日式木造建築,座落在山腳這個社區,顯得格外的迷人。與風一起漫步其間,有種從平靜中沈澱出淡淡幸福的感覺。


 

圖:日式宿舍原本被提報為危樓待拆。2001年山腳國校辦理90週年校慶時,因老校友有感於校舍在校史中占有重要地位,提議修復保存,縣政府遂於2006年完成修復,並登錄為苗栗的歷史建物。


 

圖:保存下來的四棟木造房屋,外觀不盡相同,互有其異。


 

圖:日式宿舍群旁邊的陳梗煙老師銅像、紅磚景觀牆、派出所塗鴉牆及慈護宮,


 

圖:山腳市場無店名麵攤,9:23,走在山腳社區最熱鬧的街段,尋找這裡生意最好的一間小吃店。


 

圖:在山腳市場裡,發現了一家生意不錯的無店名麵攤,雖然不致於坐無虛席,至少也坐無虛桌,我還得和其他的人併桌。


 

圖:餛飩乾麵,40元。Q彈不爛的麵條,淋上香而不死鹹的肉燥,加上一共7顆餛飩,價格不算貴,也很美味,難怪這家店生意不差。


 

圖:另外點了一般比較少見的豆腐肉湯,20元。豆腐肉以油豆腐包肉饀,很新鮮,比阿給還好吃。(註:後來我才知道,這麼好吃的一家麵攤,因為地點靠近山腳市場的WC,當地人竟然稱之為「便所麵」


 

圖:山腳街區,吃過早餐後,接著走在街區,隨意走,隨意看。突然,一名女子從後面拍我的肩膀,我以為她想向我要電話還是想請我喝咖啡,原來她只是教友,看我在拍教堂,很好奇,所以和我聊了幾句。

 

 

圖:7-11的櫥窗,配合了苑裡的特色,擺置草帽、提袋等東西。


 

圖:看老阿婆穿的五顏六色、七彩繽紛,似乎也很有趣。


 

圖:「百年召集藺  魅力四色稻」在藺草文化館,今年的活動名為「百年召集藺  魅力四色稻」,地點在藺草文化館。館前立著洪鴦女士(1853-1941)銅像,苑裡的第一頂藺草帽即為洪鴦女士編織出來的。


 

圖:藺草文化館介紹了藺草產業文化,製作帽蓆的藺草,不是隨便曬乾就可以使用,而是有收割、曝曬、掠草、析草、編織等步驟。


 

圖:就連熨平、裝封也得靠一定的功夫才能完成。


 

圖:藺草文化館展示的各種藺草編織品,不限於帽子和草蓆。


 

圖:為了這次的活動,特地製作了直徑2公尺半、高60公分的超級大草帽,準備挑戰金氏世界紀錄。幾位婆婆媽媽,不對,應該說幾位師傅正在努力的趕工中。


 

圖:文化館裡的古農具及農村傢俱展示。


 

圖:藺草文化館旁邊為苑裡農會山腳辦事處。


 

圖:農會大樓裡也有好幾個主題展示,包含藺草記憶陶藝展。


 

圖:這次藺草編織比賽得獎的作品,也都陳列在裡面。


 

圖:有些作品設計上多了現代感,讓草帽跳脫出老媽媽才使用的陳舊印象。


 

圖:比賽分成傳統編織組與創意組。


 

圖:在園遊會的部份,遊客可以體驗藺草DIY。


 

圖:藺草手抄紙DIY,這是最受歡迎的一個活動。


 

圖:攤位雖然不多,但都和藺草、米食或在地產業有關,沒有拿什麼烤魷魚、釣烏龜之類來濫竽充數。


 

圖:展示非常多樣,還有松柏盆栽展示,在台北花博要花錢排隊抽號碼牌才能看的養生館,這裡通通免費就能欣賞。


 

圖:這次活動的另一個主題是四色稻,苑裡近年來積極推廣稻田彩繪。


 

圖:爬上景觀台,就能觀賞黃、白、綠、紫四色水稻的稻田彩繪。


 

圖:另外在活動舞台的觀眾席旁,遊客也能拿起地上的藺草玩玩。


 

圖:舞台上頒獎的是傳統組的得獎者。


 

圖:結合藺草的表演活動,看台上的人這麼有活力,可以推算出平均年齡在18-22歲之間。


 

圖:原本想順便參觀附近的愛情果園,但是要收門票50元,雖然門票可以抵消費,但今天沒提列這筆預算,所以就算了。


 

圖:房裡古城,下午,我轉往鐵道後側的房裡,這裡曾是苗栗開發最早的市鎮,如今雖因商業活動轉移而沒落,卻保留了不少古風情。走進房裡古城的地點,就從南門城做為起點。


 

圖:造訪房裡古城,不能忘了已有三百餘年歷史的順天宮,順天宮是縱貫鐵路沿線最古老的媽祖廟,雖然正殿看起來不大,卻更顯得莊嚴樸實。


 

圖:順天宮的動物群。


 

圖:廟前的老樹樹根仍緊緊的禁錮住一片磚牆。


 

圖:早年房裡溪與大安溪的河道並無明顯區分,每遇驟雨動輒氾濫。道光年間在河川渡口設置6處義渡,並立義渡碑,乃當時官方興辦義渡的見證。


 

圖:雖然房屋部份改建,仍不失古意的房裡老街。


 

圖:在房裡古城裡,其中以蔡家古厝為保存最完整的百年古厝,於星期六、日開放對外參觀。


 

圖:蔡家古厝正門上的蔡泉盛號匾,係以水泥洗雕成。


 

圖:踏進蔡家古厝的屋門時,可見一大片綠色屏門隔成一道屏牆,左右各留一通道進出,屏門的作用,一是避邪,一是隔間。


 

圖:門廳通往左右邊次間之磚門下方,開有小洞,可讓空氣流通,同時有利小動物通過,稱為「貓洞」。

 

 

圖:踏進屏門後,為一庭院,同時四合院的建築樣式也出現眼前。


 

圖:門房右次間的直條鐵條窗,曾於二戰時被日本政府徵收,留下孔洞痕跡,現已恢復原貌。


 

圖:建築雕飾方面,可以發現大量的蝠與蝶。

 

 

圖:其他的妝飾。

 

 

圖:目前蔡家子孫仍居住其間,原則上未註明謝絕進入的區域,皆可入內參觀。


 

圖:蔡家古厝已核為縣定古蹟,不僅結構保持良好,內部亦整修的很完整。


 

圖:房間的斗子砌牆上方保留了六角型的山花,做為通氣口,亦在古厝整修時,特地保留。


 

圖:廚房裡的老式灶爐與新式烹具。


 

圖:蔡家保留的一批台灣傳統傢俱。


 

圖:有別於一般的四合院,蔡家古厝還有二樓。


 

圖:從蔡家古厝前的老街繼續往下走,即為房裡古城的北城門。


 

圖:北城門旁的土地公廟。


 

圖:昔日的護城河,現在已改作水利溝渠。

 

 

圖:在北門亭暫坐,回想往事,想起了四年前在天下路吃到的綠豆餅,讓我終生難忘。


 

圖:天下路紅豆餅,所以,今天的午餐就是天下路的這攤紅豆餅。


 

 

圖:綠豆餅、菜脯餅、奶油餅各1,10元×3。這攤的紅豆餅體積較大,1個賣10元並不算貴,他們的麵皮薄而酥脆,一口咬下,溢出滿滿的饀料,尤其是飽滿的綠豆,最深得我心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大新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