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為了一探鳳凰山步道,特地往后里跑。計畫停留幾個地方,預估累加起來不會花很長的時間,所以早上11點過後才從容的出發。 

 

圖:豬血財豬血湯,豬血湯是后里的知名小吃,從台13線(三豐路)轉甲后路進入市區,看到多家豬血湯店。一般公認的兩家名店之一是「豬血財豬血湯」老店,位於民生路的巷弄裡,如果依地址民生路133-1號在大馬路上尋找,反而不容易找到。


 

圖:店裡的唯一主食是炒麵(小碗25元),算是傳統的拉仔麵,口味屬一般大眾化,很多人會淋上甜辣醬再吃。


 

圖:湯類除了較便宜的豬血湯、豆腐湯外,另外有多種內臟類的粉腸湯、大腸湯、小肚湯等。點了一碗綜合湯(小碗50元),豬血很嫰、內臟類很新鮮,沒有半點腥味。


 

圖:毘廬禪寺,填飽肚子後,想先找個地方休息一會,再去爬山。從馬場路往后里馬場的方向前進,一旁是中科后里園區。


 

圖:幾年前在后豐鐵馬道騎腳踏車時,我記得后里馬場的後山有座毘廬禪寺。繞過了后里馬場,在往禪寺的途中,天空晴朗,沒有半點異樣的跡象。


 

圖:12:53抵達毘廬禪寺,入口山門的造型很簡單。


 

圖:不僅山門簡單,走道、階梯亦很簡單。


 

圖:毘廬禪寺創辦於1928年,為中台灣著名的佛門聖地。禪寺的外觀很像日治時期的公家廳舍或博物館,完全顛覆了傳統寺廟應有的樣式,若非門上的「毘廬禪寺」四個大字,很難和寺廟聯想在一起。而「毘廬禪寺」匾額的題字人,竟是軍閥吳佩孚。


 

圖:寺廟的歐式圓柱,和台北二二八公園內的國立台灣博物館、對面的土銀博物館有幾分神似。


 

圖:側邊的穿廊和許多學校的建築相近。


 

圖:寺廟上的圖謄,類似台灣部份老街的巴洛克式街屋裝飾,看不出半點宗教色彩。


 

圖:禪寺內有多棵高聳的松樹。


 

圖:沒有太多的人進出,因此環境相當安靜。偶爾出現的幾個人,一身登山客的衣著配備,逕往禪寺後方的小路走去。大概寺後也有登山步道,只是一般的旅遊地圖沒有標示,或許改天可以再來走走看。


 

圖:觀音山鳳凰步道,結束了近半個鐘頭的休息,返回后里馬場。這條路的另一個方向,正往觀音山鳳凰步道,只要依循「鳳凰山農場」的指標即可。


 

圖:知道鳳凰山步道已久,只是這條步道在網路上的曝光率較低,所以一直沒能成行。今天前往,發現交通滿方便,沒有想像中的難找。


 

圖:鳳凰山農場有商店、簡餐,可以在此休憩。當然,不必消費,也可以純粹來這裡爬山。


 

圖:觀音山鳳凰步道全長約5公里,起點從一座土地公廟開始。


 

圖:步道的規畫良好、完整,不會有破破爛爛的危險感。


 

圖:登山客不多(註:今天沒看到其他的登山客),整條步道多了幾分原始山林的感覺。


 

圖:三不五時,就能發現長在大樹下的菇類。


 

圖:這個季節,正是昆蟲開始活躍的時候。


 

圖:昆蟲很多,走這條步道,最好穿著長袖,甚至於脖子上掛條毛巾更好。


 

圖:擋在步道中間的高接梨,看他年紀還小,否則我一定一口咬下來。


 

圖:當步道延伸到一片較為寬廣的樹林平台時,景觀突然開闊了起來。此時大約到達了鳳凰山的高點,標高約400.3公尺。


 

圖:過了鳳凰山,將通往觀音山。後面的步道上,小蝴蝶突然變多,走著走著,竟有不少蝴蝶飛撞在我的身上。


 

圖:步道兩旁越來越多果園,以高接梨、桃、柿、柑桔為大宗。


 

圖:路旁的涼亭亭頂只有骨架,好像一把只有傘骨的破雨傘。


 

圖:「之」字型的向上階梯,讓我想起了高雄的英領館。


 

圖:路旁突然出現一個像人臉的巨大岩石。


 

圖:爬上階梯時,即為觀音山的最高點,標高約489.2公尺。可能今天的腳程較快,從步道起點走到這裡,花不到40分鐘的時間。


 

圖:觀音山上有座觀音亭及雜貨店,另外有個觀景平台,可以眺望周遭的風景。


 

圖:只剩下最後一段步道。由於觀音山步道的路線為「L」型,並非環型,因此走完步道,須再從原路折返到起點。


 

圖:出發前是晴空萬里,走到觀音亭時,天空變的烏雲密佈。山區的大雨往往來的又急又大,山下的風景又朦朧的不清不楚,在觀音亭休息了一下,為了避免被雨K,我就直接折返,沒繼續最後的一段步道。


 

圖:澤民樹,離開了鳳凰山農場,下一站是「澤民樹」。澤民樹離月眉糖廠冰品販賣部很近,除了當地居民在此聚集,也有不少觀光客順便前來。


 

圖:澤民樹原名樟樹公,枝葉覆蓋面積達五百坪。從遠處看到,彷彿一片樹林,走近一看才知道是一棟巨樹,站在樹下,能充分感受其震撼力。


 

圖:樟樹公由兩株並生而成的樟樹所連成的巨大神木,數年前曾發現壞死的枝幹年輪達五百年,依此推估樟樹主幹,可能已有千年以上的數齡。


 

圖:上百條的粗大樹幹向外橫生,猶如樹神,顯其威風。


 

圖:1982年取「澤被區民,與天長久,與地同大」之意,將樟樹公正式命名為「澤民樹」。


 

圖:看清楚,這是橫生落地的樹枝,不是樹根。


 

圖:澤民樹下的福德祠,和樟樹公相比,變得嬌小。


 

圖:或許在樟樹公的庇蔭下,整座福德祠顯得特別亮麗。


 

圖:土地公廟的福德正神並非神像,而是壁上的一塊石牌。


 

圖:立喜食品行,回家前,最後到甲后路上的「立喜食品行」,這是當地人非常推薦的一家麵包店。我很怕進這種店,因為我怕每種麵包都想買。


 

圖:我覺得不管是2個還是10個,我回家後都會一次吃光光,所以限定自己只能買2個。不知道什麼原因,店裡多款麵包都特價中,挑了燻雞麵包和芋頭多拿滋(特價共43元)。晚餐試吃的結果,新鮮、柔軟、料多又實在,我又發現一家值得千里迢迢跑來購買的麵包店了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大新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